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11-13 11:47翟红莲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分析生活化教学

翟红莲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教学理念也得到了逐步的更新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整理,采取多元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实践意识,促使学生保持对知识的高效学习和应用。本文就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展开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分析;策略讨论

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基础社会规则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的学校学习空间相对封闭,缺乏对社会规则的有效认知,长期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基本公民素质的缺失,对学校教育的综合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社会之前的隔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促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视野得到提升,为德育教学的综合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校具体环境、学生的具体状态进行适应性的教学,促使德育教学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

一、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含义

(一)生活化教学是将生活案例和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保持灵活教学意识和现实思维,能够将教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引申和多元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实践应用意识得到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

生活化教学能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了教室教学的现实限制,使学生完成对知识更深刻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化教学丰富了教材内容

生活化教学能够通过“课外”教学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减少教师的重复教学过程,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师生之间形成更积极的配合。

(四)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道德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亲社会行为。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辩证理解,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积极尝试和举动,使德育教学的综合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的理念较为保守,导致师生之间明显的教学分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一定的等级意识和灌输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取“一言堂”的教学策略,打击了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学生自身的意见和想法也无法得到有效表达,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逐渐增大,德育教学失去了其基本价值和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德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知识阐述的途径,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教学方式较为保守和单一。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之间产生散漫心理。

(三)教材内容存在过多理论化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理论化的内容缺乏有效改造,使重复性的理论讲学充斥于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意愿降低。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存在自说自话的情况,学生却对理论内容缺乏深度解析和思考。

(四)教师欠缺人文教育方面的考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想要树立学生的潜意识行为和规范,就需要保持和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对教师保持认同,对德育教学内容表现出积极接收的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具有教学歧视色彩,未能对自身的言行进行有效负责,缺乏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意愿,导致学生对教师也存在逆反心理,使德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教师需要对学校周边的基本生活现状进行了解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进行走访和了解。了解学生的现实难题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使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厚积薄发,举出的生活案例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促使学生积极的完成和教师的同步思考和问题分析。

(二)保持人文教学理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以引导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对德育理念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引用生活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援引一些生活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多少是违规驾车导致的事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使学生的规则遵守意识得到提升。

(四)创设生活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在初中德法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德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个人见解。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网络带来的两面作用进行分析。教会学生一些识别网络信息的方法,教导学生健康的用网习惯,分析沉迷网络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促使学生对网络的应用保持乐观和理性,使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得到提升。

(五)鼓励将生活中的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初中德法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常见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理清其中的是非问题,激发学生的公平正义感。如部分学生对公共财务、学生作品的恶意损坏,教师需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积极批判和回应,促使学生主流达成共识,抵制一些学生的不良行径。

(六)给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帮助

在生活化教学中,德育教师需要留下自身的联系方式。鼓励学生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及时向教师求助,促使教师的德育观念指导落到实处,增加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信心。

四、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对现代德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改革中摆脱了窠臼和束缚,学生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更大乐趣。对此教师需要积极推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进行,使德育教学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8-89.

[2]   王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3):138.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分析生活化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