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化”教学对策分析

2020-11-13 11:47黄文海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数学课堂

黄文海

摘要:数学固有的特点是以逻辑为基准,以系统为特征,凭借数与形的演绎构成一个完美地整体。所以,鉴于数学学习的特性,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具有系统性、缜密性、条理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基于基础知识的引领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将学习内容进行延续。所谓的结构化教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结构就是一种,由诸种转换规律组成的整体,而结构化的数学体系就是运用联系和观点来使所有数学知识贯通,并且用整体的教学方法去连接一条知识链,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的构筑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完善,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自我生长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是非线性的,是一种综合的、立体化的动态过程,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整体的认知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就应该以结构化教学为基准,促进知识之间的相互贯通。现如今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到数学自身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主体,所以教师在展开结构化教学时必须围绕知识结构,从主体到构架知识的关系,以数学方法、思想引领为主导,从广度、深度、高度等三个维度来呈现立体化的结构教学,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发展。

1     理清前因后果,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从新课程的实施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已经逐渐从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变为现在的理性整体化教学,而且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已经是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的教材,其编排体系与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深入地融合,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从教材入手构建结构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的整体风格进行把握,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更影响学生的接受状况,所以教师要了解数学知识的分布状况,对专家的编排思想进行深思熟虑,体恤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只会使用孤立的学习方法,这样无疑会使得其学习过程与成长过程相分离。其三,大部分数学知识背后都掩盖有着同实质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引领学生学会对类似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够借助数学方法形成统一主题,才能够引领他们去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用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2     明白来龙去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直接反映着教学内容,也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所以首先教师要探求知识的元认知,通过探究知识的归处与出处,遵循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够精细化地设计教学流程。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该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内部规律,通过对比分析找到知识的联系,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明白概念的本质。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循环小数”时,对于这种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学设计就需要从循环小数的特殊性进行考虑,循环小数与其他小数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无限性,它的内部规律也不同于无理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握这两个点,以此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三个数字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循环现象。随后,教师在依托学生的探究,以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列出算式36÷11这样的算式,这样让学生能够探究小数部分的规律,在学生的探究过程当中无疑完成了对知识内部逻辑性的感悟。

3     立足深入浅出,逐步构建数学体系

精彩的课堂之所以让学生回味无穷,是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对教材通透的理解。如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为基准引入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从另一个层次解析学习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扮演好引领的作用,创设问题,如由浅入深逐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引领学生成长。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尽量将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简化,以此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地受到启发。最后,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去联系学生今后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摒弃以往脱节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联系性,进而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发展性的进展。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00%。随后,教师再让学生当老师,明白何为10%,以此,让学生明白10%和100%的关系,再将倍数、分数这两种方式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就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启发,其实意蕴深远,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映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未重视倍数关系的应用,那么就无法使得学生有意义地构建知识体系。

4     启迪智慧思辨,凸显数学学习本质

数学教学不应该把零碎的、没有连续性的知识塞给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要引领学生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学生技能的习得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在结构化教学当中,更应该重视方法的引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學习过程当中始终保持融会贯通,进而实现高效化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抽象的三角形对于低龄段的学生而言,无疑使他们头痛,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使课堂轻松起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剖析生活中的三角形,以此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明白,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这是教学的至高境界,教师只有下足功夫才能够使教学水到渠成,甚至超乎意愿。

5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有真正扮好引导者的角色才能够引领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学习的生涯之中越走越远,让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质都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乾生.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33):101.

[2]   敬平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27):71-72.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数学课堂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