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2020-11-13 20:07李颖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

李颖

摘要:随着现代加些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教学模式和理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更新,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设了重要基础和条件。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受到诸多制约和限制,给学生的成绩提升和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本文就将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解析探讨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时代性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赋予历史课堂更多的时代气息,促使学生将历史学和生活现实相结合,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研究和反思,采取现代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保持多元性的理解和认知,避免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在历史教学中的延续。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应试教育和儒家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思维可谓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法则。教师教学中的刻板教学方式,对理论内容的教学和讲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质疑和思辨能力的发展。此外长期的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固化,对创新教学方式缺乏改革动力和信心,导致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

2.    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存在刻板印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刻板印象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和尊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十分不利。学生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以及教师存在偏见,在学习中对记忆学习方式存在盲目的追求,导致学生的思维也刻板僵化,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    高中教学压力阻碍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试压力使学生和教师都不敢对创新教学方式进行积极创新。一方面教师缺乏改革经验,担心学生成绩出现下滑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也对教师和记忆学习法存在依赖情绪,导致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存在畏难和焦虑情绪。

4.    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校园教学的封闭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的重复相似的教学过程,使实际创新思想难以有效实践引发变革,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处于停滞发展中。

二、时代性创新教学理念和路径分析

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变革。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础形式,同时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的资源和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更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坚实基础,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

2.    应试教学体系的成熟化发展,影响了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应试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应试教育开始注重对学生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学生需要从试卷提供的资料中自主获取有效信息和答案,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出了更高考核要求。新的考核理念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革和变化。

3.    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和社会话题更加多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封闭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有效改观。学生能够实时的接触到社会话题,在学校学习中进行积极的讨论。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解读视野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增长,给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4.    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践行和发展。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高中教学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尤其在历史文科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1.    保持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维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引入更多的信息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我国历史事件的时间对照表,使学生了解到生产力解放带来的巨大差异,促使学生对历史发展保持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和结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多的历史教学问题课堂上教师难以有效讨论和讲解。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的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在教学《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航海人员的定位方式、船只动力、日常食物进行调查和了解,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保持更深刻的理解,表現出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积极认知。

3.    设置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和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和理论,将系统化的总结性知识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灌输,促进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系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中对生产力、阶级统治、自然环境因素等大的历史背景条件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历史发展保持较高的学习视野。

4.    将历史教学向现实生活延伸。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强调,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古人多数人在生存线上挣扎,现代的古代典籍多是统治阶级的作品,因此才显得世俗化的作品十分珍贵,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传世经典。

四、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性的提升,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视野的有效开拓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资料和研究论述,减少灌输式和理论教学,促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较高兴趣,形成自成体系的历史认知,使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得到切实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云娜.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中外交流,2018(10):236-237.

[2]   赵继平.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神州,2018(14):65-6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