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变严冬

2020-11-13 20:07王文音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王文音

摘要:目前,就世界范围内来看,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但2020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都是困难的一年。2019年的“影视寒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还余波未散的时候,2020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的节奏。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电影从业者也或主动或被动的实施了一些措施进行应对,相应的,我国的电影产业也由于2020年的特殊环境,向着之前从未有过的方向发展。

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电影市场的基本状况,分析2020年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影响,以及疫情下我国电影发展的几个趋势,并有针对性的对后疫情时代的我国电影市场做出几点展望。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影视寒冬:后疫情时代

1冰层又厚了

2018年底,一只叫“补税”的小蝴蝶在影视行业扇了一下翅膀,2019年开始,影视行业进入了业内人士所谓的影视寒冬。大量影视公司倒闭,大部分影视从业者都被互联网公司和游戏产业接收了,市场开始收缩。许多公司举步维艰,开始更加谨慎的运行。本寄希望于2020年春节档的豪华阵容,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整个本来开始回温的影视行业又再次降温,寒冬变严冬。

在“春节档”逐渐取代“贺岁档”并且稳定发展之后,春节档的票房基本会占到全年的10%—15%。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直到今年7月20日,影院才逐渐复工。由于防疫习惯已经养成,大多数观众其实是需要一个心理恢复期的,影院的营业状况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

总之,2020年电影产业的损失不是单单通过几个公式,多少经验就能够去估量的。这是中国电影产业乃至世界电影产业的倒退,真正的艰难才刚刚开始,影視严冬中,行业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来进行重建。

2疫情影响下我国电影产业的几个发展趋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影视公司开始思考新的发展路径。

2.1  互联网发行

互联网发行方面,2020年的春节档《囧妈》开创了先河,我们不能否认《囧妈》片方此举的划时代意义,随后《大赢家》等影片也开始进行线上宣传,进行了互联网发行。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传输媒介,是可以作为一部分电影的放映端,但是临时改道的方法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一些影视项目也开始以很多精品剧集为案例,开始从策划层面上考虑变更放映渠道。对于网络电影来说,这也是对行业的一次有效过滤和激励。

2.2  影院私人化

对于许多影院来说,没有春节档,这一整年几乎就是赔钱的。

在疫情期间,影院为了维持生存,无奈开启了部分新业务。开展了小食外送、写真拍摄、售卖通兑券等业务。目的是稳定住自己的现金流。很多影院也开始利用地域优势,建立微信群进行打包买票和秒杀等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影院逐渐体会到了影院是要有自己固定的观影群体的,不能过于依靠线上票务平台。固定观影群体对商圈内和社区影院尤其重要。同时,部分影院在复工后进行了社群运营,并且通过组织社群性云观影等活动来招徕观众。

除此之外,部分影院开始进行“私人化改造”。年前,我国影院的的平均上座率在30%左右,在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还在不断扩张的状态下,单厅的营收状态其实并不客观。影院较私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处于窗口期的最前端,可以首先放映院线影片。作为影院经理,要抓住这种优势,在此基础上缩小单厅放映规模(可以建立在改造影厅的基础上),增加场次,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单厅人数就会减少,也符合疫情防控的思路。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上座率的问题。

2.3  私人影院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影院未正式复工期间,私影由于方便消杀、人员密集程度不高,成了影迷群体的观影场所。经调查,低风险地区的大部分私人影院在3月底已经开始陆续复工,4月初基本全部复工,营业状况也较为乐观。

私人影院一般采用计时收费的方式,一二线城市,能容纳2~3个人的小包厢2小时收费在60元左右,能容纳3~4个人的大包厢,2小时收费在80元左右,和影院观影的价格差距不是很大。据调查,大部分低风险地区的私人影院在4月初的时候基本恢复到年前营业状态,由于学生未返校上课,营业额较年前有所增长。

2.4  观众层面

普通观众可能会产生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囧妈》模式是一次非常时期电影人的打破常规的“自救”行为,这次自救行为正好迎合了一部分观众的消费心理。在线上观影的条件越来越成熟的时期,部分电影势必会迎合自己的多媒介属性进行发展。就影院观影来看,大部分观众的观影意愿都集中在头部电影,在网络讨论中,呼声最高的就是以《唐人街探案3》为代表的头部商业片。所以在影院复工之后,大部分影院都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对电影市场进行一个整体规划有序设计排片,有效引导市场恢复。

影迷——希望进行“报复性观影”影迷群体对影院开院无疑是期盼的,大部分影迷出门观影的意愿很强烈。对于这批观众来说,复映影片的上映可以促进市场的回暖。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8天票房近2亿、《哪吒之魔童降世》复映后票房破50亿来看,复映影片的市场还是十分庞大的。

3     后疫情时代的电影行业发展

3.1  借此机会明确“网大”和“电影”的界限

根据凡影的观众调研显示,有70%的电影观众无法区分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差异。原因有很多,但从观众的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讲,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爱优腾三大在线平台不在电影频道对院线和网大进行区分,第二是因为制片方对相关概念的普及还是远远不足。在进行商业行为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正确的归类,并且告诉顾客商品的归类。直到今年《囧妈》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业内一致痛骂,观众一致叫号,业内才明白,原来观众其实没有达到业内人士想象的,对票房分账以及影视产品的基础逻辑的了解程度。这就造成了观众容易被舆论玩弄,成为许多影视产品无形的营销工具,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3.2  要出抗疫经典作品不要出蹭热度废品

疫情过后肯定会出现不少关于抗疫的影视作品,甚至部分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开始在疫情背景下进行影片的创作。可以说,在疫情逐渐稳定后,会诞生越来越多的“抗疫”题材作品。加之疫情题材的性质,在策划层面的难度不会特别大,只要制作基本过关,大概率會出爆款影片。但问题就在于这也是是各大影视公司争抢的大蛋糕,在疫情影响之后,各大影视公司元气大伤,大部分影视公司都想通过疫情题材的影视产品的开发来挽回部分损失。这也是疫情过后较为适合进行开发的题材,很多公司甚至从现在就已经进入了项目策划阶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哪部影片先上映,势必会首先吸引观众,抢占市场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在拼谁先上映的状态下,势必会对影片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上同时出现多部抗疫题材的影片的时候,观众就会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势必会对我国的电影市场造成新一轮的影响。所以,影视公司需要对影视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避免下一个“国产青春片”的诞生。

3.3“政策+计划”双管齐下拯救电影产业

对于全世界的电影人来说,真正的艰难真的才刚刚开始,而现在,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当,渐趋平稳,国外的疫情目前看来还没有平稳的迹象,甚至可能还有加重的趋势。中国电影产业作为世界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要依靠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整个世界电影产业都受到如此这般的强烈冲击的情况下,冰上行走的中国电影产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抱团取暖。

目前相关补贴措施,如免税、专资返还等已经逐步出台,在相应的补贴措施下,还应该协同推进具体细则,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效率。并且对于疫情过后的电影市场,一个周密且负责任的复映计划也是很必要的。许多影片需要有计划的,有节奏的投入到市场中去。不然很多影院可能出现观影人数不足,影院周转成本高等状况。剧组也会出现开工成本大于停工成本的状态,这是不利于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的。

最重要的——拒绝画饼,正视绝望,打破幻想,稳定发力。

参考文献

[1]   支菲娜.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电影行业蓄势复苏的“江苏样本”[N].中国电影报,2020-04-15(09).

[2]   韩浩月.焦虑的电影人主动出击才是自救啊[N].中国青年报,2020-04-28(09).

[3]   依琰.电影业如何走出至暗时刻[N].中国商报,2020-05-05(05).

[4]   尹润云.各地政策助力电影行业恢复[J].财富时代,2020(03):7-8.

[5]   沈浩卿.从十组数据看疫情下的中国经济[J].中国广告,2020(Z1):80-82.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