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视角下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叙事美学

2020-11-14 04:20
电影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

张 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思政人文中心,四川 成都 611731)

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蕴含着该国的地理因素、历史发展和文化价值。在特定时期表现为大事件,是权力博弈的结果。而通过话语存在的权力也同样出现在电影叙事中,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正是折射话语权的典型商业艺术。

一、罗斯福时代(1929—1945)

(一)大萧条时期

1929—1933年美国遭受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种“新生物”涌动,最受大众认可的公共话语是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启。此时获奖的影片迎合了思想新旧交替的市场需求,如《百老汇旋律》得奖的意义在于有声片取代默片,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带来新的视听享受。而在叙事美学上延续了默片的一些表现手法,《西线无战事》对蝴蝶的捕捉,《壮志千秋》对跑马圈地的描绘,都是承前启后的时代尾音。

这时话语权核心不是对萧索环境的刻意表现,而是对密集视觉与热闹景象的审美,如《铁翼雄风》用远景和中景重叠来表现战争场面;再如《大饭店》的镜头从电话调度室中此起彼伏的应答,切到电话亭不同的人打电话,一副欢腾的景象,凸显喧嚣式话语。

(二)“新政”及二战时期

罗斯福上台后,“希望”成为时代最强音,只有最符合此主题的影片才能从众多好莱坞电影中脱颖而出,具有公众话语权。1934—1945年获奖影片中,《乱世春秋》用战争剪影长镜头展现西方古典精神:荣耀与希望;《左拉传》中以一己之力对抗庞大的国家机器,显示困顿中不败的勇气与希望;甚至《叛舰喋血记》里的船长在被放逐大海时都屹立不倒,更不用说大航海主题的影片本就表现希望、自由。审美方面《歌舞大王齐格飞》的场面相当华丽:旋转舞台、蛋糕状镜头层层推进,美轮美奂。蒙太奇剪辑在《一夜风流》运用频繁,如巴士上一幕,来回镜头切换中“希望”的隐喻张力尽显,同时去繁存精,保留鲜明且尖锐的片段彰显电影的感染力,突出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浮生若梦》是二战前夕影片,像是阳光下的理想主义肥皂泡或是压抑生活的致幻剂。《蝴蝶梦》和《与我同行》稍显特殊,在战时西方,宗教常作为调剂品出现在意识表述中,如同救赎。《乱世佳人》在增强电影主旨和感染力方面运用长镜头,如片尾既完整叙事升华主题,又让电影基调达到战时话语主导的效果。《青山翠谷》着力营造“秩序”后再敲碎,对“变化”的叙事伴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恐慌,及传统家庭结构的瓦解和社会秩序的重构,符合战时“权力洗牌”的话语方式。《忠勇之家》是美国刚参战时的影片,夹杂鲜明的对敌态度。而《卡萨布兰卡》里酒吧群众高歌“马赛曲”与德国军官高唱纳粹歌曲抗衡的一幕,谱写正义、爱国。将小人物的情感与大时代事件相结合,阐明“火炬行动”和同盟国战略,输出美式价值观。

二、战后美国(1946—2001)

(一)全球扩张时期

战后的美国逐渐登上资本主义霸主的宝座,所以1946—1972年获奖影片的政治话语权更为突出,展示着美国的自信与野心勃勃。

结束了二战的美国首先需要治愈。《失去的周末》主题虽是酗酒,但导演的机敏,让观众感到安慰与趣味。理想主义电影《黄金时代》展现美国人克服战争创伤、回归美好生活,完美融合了商业、娱乐、主流话语权。《戏王之王》用明艳的镜头讲述一群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宣扬了乐观坚韧的价值观。《乱世忠魂》上映于朝鲜战争之际,正是需要一部讴歌美军英勇的影片来提升士气。《桂河大桥》用美式叙事手法迎合反战思想。看似纸醉金迷的《琪琪》实际上是用来缓和中产阶级女权运动,稳定当时躁动的婚恋观。《窈窕淑女》从语言学的角度安抚话语权日盛的女性们。《雾都孤儿》刻意改编原著,坚持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为总统决心解决贫富差距做宣传,推动美国民意。

当国内矛盾突出之时,奥斯卡获奖的是针砭时弊的电影。《君子协定》涉及宗教和种族歧视。政治电影《一代奸雄》让观众接受社会的黑暗。《彗星美人》用镜头语言与精彩对白隐喻好莱坞甚至是美国的弊端。《码头风云》用无数的景框构图来表现主人公被禁锢的生活状态,叙事回环,冲突设定蕴含着道德思辨。《马蒂》用长镜头组成平民的生活故事,是意大利黑手党势力具有社会话语权后,对于自身形象重塑与家族生意合法化的解释尝试。《宾虚》实拍场景恢宏,把好莱坞的工业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发挥到极致,影射犹太人在美国的地位,是犹太人的话语权展现。《公寓》从喜剧美学考证观众对于诙谐、讽刺的认同度和理解度,叙述小人物们用畸形的方式追求“美国梦”。《西区故事》关注的是美国移民,控诉大工业生产下人文关怀的缺失。《汤姆·琼斯》运用卓别林哑剧式的动作,讽刺放纵的年轻人,同时引导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四季之人》试图嘲讽当时越来越集权化的美国总统,释放出的平权信号正契合大众愿望。喜剧惊险片《炎热的夜晚》是在美国“自由之夏”背景下,借黑人警官与白人警长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午夜牛郎》有大量的闪回和蒙太奇,而《法国贩毒网》运用了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都在讨论毒品泛滥。

美国在政治军事上的扩张,伴随着话语权的输出。《哈姆雷特》的话语立场在于用美式镜头语言去重新诠释英国经典,印证了美国接替英国的世界地位。《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反映了实行马歇尔计划之后,美国开始全面掌控西欧经济政治格局,在法国国度的故事里,完全没有法国传统舞蹈,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现代舞,象征着美式文化的入侵。《八十天环游世界》通过借古喻今,描绘海上航行来强调和炫耀美国制海权,特别是北半球贸易最频繁的航路控制权。《阿拉伯的劳伦斯》出现在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七年之后,有力地为帝国主义辩护。《音乐之声》一方面从审美、教育、自然等角度重塑二战后崩坏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嘲讽苏联的东欧政策,极具统战意义。《铁血将军巴顿》为消解美国人对政体的动摇,片中三次涉及美苏关系,将其政治话语权巧妙地融合在影像中。

(二)战略收缩时期

美国政府采用赤字财政,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试图以退为进来愈合美国的时代创伤。因此1973—1990年获奖影片以温情来给社会疗伤,政府和观众们都愿意看到励志的《洛奇》、安抚战伤的《猎鹿人》、应对家庭关系的《克莱默夫妇》、抬高父权的《普通人》、体育电影《火的战车》、宣传真理和爱的《甘地传》、和谐单亲家庭《母女情深》、视听盛宴《莫扎特传》、捍卫家庭的《走出非洲》、家庭伦理公路片《雨人》和种族关系“止痛剂”《为戴茜小姐开车》,美国主流意识一方面希望白人男性重新找回自信,把握社会话语权,一方面用娴熟的电影工业传播中产阶层生活的安逸舒适。

叙事审美上《教父1》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叙事,《教父2》采用时空交错式结构叙事,展示独特的叙事美学,皆是意大利黑手党家族在美国奋斗崛起后的话语权展现。《骗中骗》是典型的三幕剧叙事。而《飞越疯人院》迎合了当时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潮,题材的选取符合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当社会权威不容反规则者,便边缘化他们,隔离在话语权之外。终将会有被唤醒者砸碎铁窗,飞越“疯人院”。《安妮·霍尔》发展后现代叙事技巧,不连贯的、零碎的、分散的叙述结构按照人物幻想来进行排列,用对比来为悲伤的故事增添几分温暖。《野战排》作为一部反思越战的影片,审视了战争下的人性,没有对错的入侵者,套用片中黑人的话:这是政治话语权。《末代皇帝》运用广角拍摄和光影表达人物的心情与境遇,同时采用嵌套式的双时空结构,对不同时空赋予不同色彩,把人以及人性的美式理解通过文化话语权输出。

(三)“冷战”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又在海湾战争得到了胜利果实,它向世界传达这样的信号: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具有全球利益。所以1991—2001年获奖影片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题材更广。如《与狼共舞》有浓厚的人文视野,主题探讨反思了战争、英雄、正义、生命等价值观。《不可饶恕》将类型片里的情节颠覆,反英雄反暴力,以威廉的胜利表现美国意志的胜利。《阿甘正传》串联美国大事件,代表美国传统精神,“媚俗”到了每个美国人的心里。《勇敢的心》讲述的是美国人眼中的苏格兰英雄。《泰坦尼克号》用以假乱真的CG特效构建了一个大俗大雅的爱情商业片,抨击阶层对人的束缚,凸显美国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掌握自身命运的话语权。《美国丽人》审视中产阶层的价值缺失问题,探索积极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

叙事上《沉默的羔羊》在对话中使用长焦距镜头大特写,突出神态细节,表现心理起伏,加之蒙太奇与光影运用,展现“窥视”审美效果。《辛德勒的名单》采用“对偶诗学”的叙事策略,展示出“好的好”与“坏的好”和“好的坏”与“坏的坏”这两组平行可能性,并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中诠释美国人道主义精神。《英国病人》是一部具有电影工业美学的影片,叙事元素反复,结构回环。《莎翁情史》演绎手法亦庄亦谐,设置戏中戏,以大量的运动镜头展现情感起伏。《角斗士》结合线性的情节叙事与非线性的情感叙事,用新古典主义画风展现意象美学。

三、美国的当代(2002—2019)

美国在“9·11”事件中被扇了一记耳光,从此开启维护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所以这期间的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主题契合大众话语权,叙事手法变幻多样。创伤之后需要安抚,《美丽心灵》便用纳什教授的真实事件改编为励志温情的鸡汤电影;《百万美元宝贝》诠释了为梦想拼命一次才是完整人生的理念;《撞车》探讨种族歧视,希望和绝望、残酷和温柔相互缠绕,构造出好莱坞式的思考模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西方话语权下展现印度生活;《拆弹部队》宣扬美式战争立场和个人英雄主义胜利;《鸟人》讽刺了好莱坞的文化价值,但最终仍与俗套妥协;《聚焦》是纸媒时代的一首挽歌,同时表现老百姓的政治诉求;《月光男孩》讲述黑人同性恋男孩成长史,迎合观众新口味,细腻感人;《水形物语》印证大众审美的“猎奇”心态;《绿皮书》刻意取悦观众,抹平社会冲突。

叙事美学上《芝加哥》以饱满的设计、戏剧性的蒙太奇、现实与舞台剧的穿插讽刺了社会的浮躁;《指环王3》采用U形叙事结构,以奇幻冒险的“英雄远征”主题表现希望、勇气、忠诚等美式主流意识;《无间行者》作为美国口味的警匪片,用平行、对比的蒙太奇和多线叙事的立体架构,体现娴熟的电影工业技巧;反类型影片《老无所依》带着美国社会的恐慌感,“解构”现代暴力;《国王的演讲》叙事从容老到,用特写、近景、远景烘托渲染气氛;《艺术家》向好莱坞片场与默片时代致敬,怀旧但不守旧,用现代电影工业技巧表现艺术的永恒;《逃离德黑兰》用双线并单线的叙事结构强调文化差异与爱国主义精神;《为奴十二年》带着学院派偏爱的“工整”叙事揭露奴隶制的黑暗,宣扬人道主义精神。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凭借高度发展的电影工业,扎实的镜头叙事,以及套路式的节点设置,把原本平庸的故事讲得精彩绝伦。它用胶片告诉世人,只有对观众心理准确的把握、对时局敏感的反应,结合电影的叙事美学才能创造出成功的电影,融合商业与艺术,树立话语权典范。这值得所有电影人借鉴与学习。

猜你喜欢
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县(市)级广电媒体如何在本地舆论中把握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