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文言文阅读相关试题选登

2020-11-16 08:47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元军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其选材多为人物传记,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才能作答。从近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趋势来看,文言文阅读的题型较为稳定,即以“3道选择题(9分)+1道翻译题(10分)”的形式出现。

在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一系列“优师计划”原创研发项目中,文言文阅读板块基于近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规律,按照《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符合高考命题规律。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考点分布比较有规律,请见下表:

能力层级考查内容考点分布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0题(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0题(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0题(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1题(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3题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2题(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2题(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题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2题(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2题

杂志社精选了数道优质的原创文言文阅读题,较为全面地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希望能有助于学生的考前复习。相关试题展示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朔州静边官庄人。少尝为北边屯田小吏,会大元兵入境,朝命徙唐括族内地,沃衍留不徙,率本部族愿从者入保朔州南山茶杞沟,有众数千,推沃衍为招抚使,号其沟曰府,故残破镇县徒党日集,官军不能制。又与大兵战,连获小捷。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残毁,沃衍入州未几,而大兵来攻,死战二十七昼夜不能拔,乃退,时贞祐二年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终不可守,令沃衍迁其军民驻岢岚州,以武州功擢为本州防御使。俄升岢岚为节镇,以沃衍为节度使,仍诏谕曰:“卿于国尽忠,累有劳绩。今特升三品,恩亦厚矣,其益励忠勤,与宣抚司辑睦以安军民。”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兴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战功,赐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中京留守。六月,进拜元帅右监军,仍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二年春,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正大二年,进拜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之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刘胜既降,请于大帅,愿入钧招沃衍。大帅质留奴,令胜入钧见沃衍,道大帅意,降则当授大官。沃衍善言慰抚之,使前,拔剑斫之,曰:“我起身细微,蒙国大恩,汝欲以此污我耶!”遂遗语部曲后事,望汴京拜且哭曰:“无面目见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缢。部曲举火并所寓屋焚之,从死者十余人。沃衍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金史·列传·卷六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B.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C.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D.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杨沃衍因屡立战功被皇帝赐姓兀林答。

B.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政府利用这种措施获得军饷和税粮。

C.诏,在先秦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秦汉以后则专指帝王向下属或大众的命令。

D.拜,本是一种礼节,另有拜见、授官等意。“进拜元帅右监军”的“拜”是“拜见”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沃衍被推为首领,受招率众归顺朝廷。杨沃衍本为屯田小吏,元军入境时未按朝廷要求迁徙内地,带领数千人与元军作战并获小胜,后接受招纳。

B.杨沃衍多次立战功,不断受到皇帝提拔。杨沃衍被金宣宗任命为武州刺史,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昼夜后元军撤退。皇帝因他忠于国家而下诏嘉奖。

C.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曾担任中京留守,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D.杨沃衍拒诱不降元,自缢而死以报国恩。杨沃衍战败后逃到钧州,他的部下有两人投降元军,其中一人来劝降,被他以剑斫后,他壮烈地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2)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答案】1.A

【解题分析】画波浪线处句子应断为: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数百”是“游骑”的定语,因而“游骑”后不能断开。排除B项。“俄而”是时间副词,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兵大至”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2.D

【解题分析】“进拜元帅右监军”的“拜”是“授官”之意。

【答案】3.C

【解题分析】选项事件顺序错误。依据原文可知,元光二年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安寨,杨沃衍出击打跑了元军。而正大二年,杨沃衍才遥领中京留守一职。

【答案】4.(1)朝廷派人招纳他们,杨沃衍就率领众人归顺朝廷。当时金宣宗恰好向南迁移,驻扎在淇门,听说他归顺朝廷很高兴,就让他担任武州刺史。(“以”“次”“以为”各1分,句意2分)

(2)杨沃衍自从接受诏令后就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为国家大事而死却死在家事上,不是大丈夫。”(“奉”“许”“死”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杨沃衍,又名斡烈,被(金帝)赐姓兀林答,是朔州静边官庄人。年轻时曾做北方边境屯田小吏,赶上元军入侵边境,朝廷命令唐括族迁徙到内地,杨沃衍留下没有迁徙,带领自己的部族愿意跟从的人进入守卫朔州南山茶杞沟,有随众几千人,推举杨沃衍做招抚使,称他们所住的沟为府,从前残破镇县的人们一天天的聚集到这里,官军也不能制止。又跟元军作战,接连获得小的胜利。朝廷派人招纳他们,杨沃衍就率领众人归顺朝廷。当时金宣宗恰好向南迁移,驻扎在淇门,听说他归顺朝廷很高兴,就让他担任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战火而残破毁坏,杨沃衍进入武州不久,元大军就来进攻,(杨沃衍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个昼夜(元军)也不能攻占武州,就撤退了,当时是贞祐二年二月。不久朝廷认为武州最终是不能守住的,便下令让杨沃衍把那里的军民迁移驻扎到岢岚州,因为防守武州的战功而提升杨沃衍担任该州的防御使。很快升岢岚州为节镇,任命杨沃衍担任节度使,并下诏晓瑜说:“你对国家竭尽忠心,屡次取得战功。现在特地升为三品,恩德也是很丰厚了,希望你再接再厉,忠心勤勉,同宣抚司和睦相处来让军民安定。”杨沃衍自从接受诏令后就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为国家大事而死却死在家事上,不是大丈夫。”

兴定元年春天,皇上因为杨沃衍屡立战功,赐予他现在这个姓氏(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他为中京留守。(元光元年)六月,晋封为元帅右监军,仍然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元光二年春天,元军几百游动的骑兵劫掠延安并向南而来,杨沃衍率军追击,在野猪岭(与他们)作战,俘获四人归还。不久,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安寨,(杨沃衍)再次出击打败了元军。正大二年,晋封为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之战战败后,杨沃衍逃到钧州。他的部下白留奴、呆刘胜投降(元军)后,向元军主帅请求,愿意到钧州招降杨沃衍。元军主帅留下白留奴作为人质,让呆刘胜进入钧州去见杨沃衍,传达元军主帅的想法,如果投降就授予高官。杨沃衍用好言安抚他,让他到跟前,拔出剑砍他,说:“我出身卑微,蒙受国家大恩,你竟然想用这来玷辱我的名声!”于是给他的部下留下遗嘱安排后事,遥望汴京叩拜哭泣说道:“(我)没有脸面见朝廷了,只有一死罢了。”便自缢了。他的部下点火把居住的寓所烧掉,跟从他赴死的有十多人。杨沃衍死时五十二岁。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珍,字璞山,湖南湘乡人。诸生①,从罗泽南②学,任侠好奇。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上书县令朱孙诒请练乡兵从泽南教练屯马垞埔以团防劳叙县丞剿桂东土匪有功。广东边境匪犯兴宁,率死士百人驰击,殪贼甚多,累擢同知直隶州。

三年,罗泽南援江西,初战多死伤。珍请於曾国藩,增募三千人,将往援,会南昌围解。国藩议裁汰其军,巡抚骆秉章见所募勇可用,留二千四百人防湖南。珍精於训练,令士卒缚铁瓦习超距。自以意为阵法,进退变动,异於诸军。四年,粤匪踞岳州,珍由湘阴进攻,败贼於杉木桥,乘胜克岳州,曾国藩率水陆军并至。珍出境进剿,遇贼羊楼峒,失利,贼蹑其后,岳州复陷。珍所部死者千人,坐轻进夺职,留营效力。既而罗泽南从国藩东征,珍收集散众,留未遣,骆秉章令率五百人徇郴州。

六年春,又破贼於阳山,贼遁英德。骆秉章上其功,迭诏嘉奖,予四品封典,以道员即选。

七年,调援江西,五月,抵吉安。六月,再破新城贼於东山坝,斩贼首张宗相等。

珍专办南防凡二年,湘、粤间诸匪诛殄几尽,军士死亡亦多。请假将还,会罗泽南卒於武昌,李续宾代将其军,粤匪石达开自江西窥湖北,续宾招珍助剿。遂进屯岳州,转战崇阳、通城、通山、蒲圻,复四县,歼贼首张康忠、陈华玉等,兴国、大冶匪众亦解散。武昌寻克复,加按察使衔,以湖北道员记名简放,仍驻军岳州。

珍貌不逾中人,胆力沉鸷,用兵好出奇制胜,驭众严而有恩。所著有练勇刍言、阵法新编,皆出心得。刘松山为湘军后起名将,旧隶部下,后其军皆用珍法。珍既殁,所部归其弟开化及张运兰分统之。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五》,有删减)

[注]①诸生:明、清时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②罗泽南:晚清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上书县令朱孙诒请练乡兵从泽南教练屯马垞埔/以团防劳叙/县丞剿桂东土匪有功

B.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上书县令朱孙诒/请练乡兵/从泽南教练/屯马垞埔/以团防劳叙县丞/剿桂东土匪有功

C.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上书/县令朱孙诒/请练乡兵/从泽南教练/屯马垞埔/以团防劳叙县丞/剿桂东土匪有功

D.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上书/县令朱孙诒请练乡兵从泽南教练屯马垞埔/以团防劳叙/县丞剿桂东土匪有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死士,在古代军队中是指英勇拼杀、悍不畏死的精锐将士,作战时一般都充当车兵、骑兵。

B.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为抚台。清代巡抚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

C.卒,在文中的意思是“死”,中国古代一般用其称“大夫”“士”“庶人”等阶层的人死亡。

D.湘军,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也称为湘勇,其创立者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珍师从大家,不同于俗。王珍做生员时跟随名将罗泽南学习,还以抑强扶弱为己任,追求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很感兴趣。

B.王珍作战有功,多次升迁。王珍先后参与剿灭桂东、广东等地土匪的战役,又在阳山、东山坝、崇阳等地打败贼寇,凭借战功多次升官。

C.王珍善于练兵,多有创新。王珍决定留下部分曾国藩裁汰的士兵,让他们绑着铁瓦练习跳跃,对于军队的排兵布阵也有新意,与他人不同。

D.王珍著有兵法,影响较大。王珍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练勇刍言》《阵法新编》等军事著作,湘军刘松山的军队就采用王珍的兵法。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珍出境进剿,遇贼羊楼峒,失利,贼蹑其后,岳州复陷。

(2)武昌寻克复,加按察使衔,以湖北道员记名简放,仍驻军岳州。

【答案】5.B

【解题分析】断句时,先要依据语感和语意,文中的人名、职务名以及其他名词性词语常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根据语境,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王珍,广东地区的盗贼侵扰长沙,是王珍上书县令请求训练乡兵,所以“长沙”和“上书”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以团防劳叙县丞”的意思是王珍因为在担任团防时有功劳被授予县丞的官职,所以“县丞”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项。

【答案】6.C

【解题分析】在中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答案】7.C

【解题分析】根据原文“国藩议裁汰其军,巡抚骆秉章见所募勇可用,留二千四百人防湖南”可知,决定留下部分裁汰士兵的是骆秉章,而不是王珍。

【答案】8.(1)王珍离开岳州前去围剿贼寇,在羊楼峒和贼寇相遇,打了败仗,贼寇尾随在王珍的军队后面,岳州又被贼寇攻陷。(“出境”“失利”“蹑”各1分,句意2分)

(2)武昌不久被攻克收复,朝廷又授予他按察使的头衔,被派到地方担任湖北道员,军队仍然驻扎在岳州。(“寻”“克复”“加”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王珍,字璞山,湖南湘乡人。做生员时跟随罗泽南学习,见义勇为,扶助弱小,追求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很感兴趣)。咸丰二年,广东盗贼侵犯长沙,(王珍)写信给县令朱孙诒,请求训练乡兵,跟随罗泽南参与训练,驻扎在马垞埔,(他)因为担任团防时有功劳被授予县丞的官职,剿灭桂东土匪立下功劳。广东边境的盗贼侵犯兴宁,(王珍)率领一百死士骑马前去攻打,杀掉很多贼寇,多次提拔升任同知直隶州。

咸丰三年,罗泽南支援江西,刚作战时有很多人或死或伤。王珍向曾国藩请求增援,增加招募士兵三千人,将要前去救援,恰逢对南昌的包围解除。曾国藩打算裁减淘汰部分士兵,巡抚骆秉章看(王珍)所招募的士兵忠勇可用,便留下二千四百人防守湖南。王珍精通训练(士兵的方法),命令士兵绑着铁瓦练习跳跃。(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排练阵法,(士兵的)进退变动,和其他军队不同。咸丰四年,广东的盗贼占据岳州,王珍由湘阴进攻,在杉木桥打败贼寇,趁着胜利攻下岳州,曾国藩率领水军陆军齐到。王珍离开岳州前去围剿贼寇,在羊楼峒和贼寇相遇,打了败仗,贼寇尾随在王珍的军队后面,岳州又被贼寇攻陷。王珍部下死了千人,因为轻率冒进被免官,继续留在军队效力。不久罗泽南跟随国藩向东出兵,王珍招收聚集流散的士兵,将他们留下没有遣散,骆秉章命令(王珍)率领五百人攻下郴州。

咸丰六年的春天,(王珍)又在阳山打败贼寇,贼寇逃入英德。骆秉章向朝廷上奏他的功劳,朝廷屡次下诏书嘉奖他,赠予他四品官员的荣典,给他道员即选的赏赐。

咸丰七年,被调去援助江西,五月,抵达吉安。六月,两次在东山坝打败新城贼寇,斩杀贼寇首领张宗相等人。

王珍专门负责南方防务总共两年,湖南、广东间的贼寇基本被他消灭,然而他的士兵死伤也非常严重。(王珍)请假将要回朝,恰逢罗泽南死在武昌,李续宾代替罗泽南统领他的军队,广东贼寇石达开在江西对湖北虎视眈眈,李续宾招募王珍帮助自己剿灭石达开。于是(王珍)出兵把军队驻扎在岳州,转战崇阳、通城、通山、蒲圻,收复四县,杀掉贼首张康忠、陈华玉等人,兴国、大冶的贼寇也都解散。武昌不久被攻克收复,朝廷又授予他按察使的头衔,被派到地方担任湖北道员,军队仍然驻扎在岳州。

王珍相貌没有超过普通人,但有胆识深沉勇猛,用兵喜欢出奇制胜,统驭军队严格而又有恩情。所写的著作《练勇刍言》《阵法新编》,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刘松山是湘军后来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以前是王珍的部下,后来刘松山的部队都用王珍治军的方法。王珍死了后,他的军队由他的弟弟王开化和张运兰分别统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鄂克逊,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父鄂通武,事世祖,有战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鄂克逊袭职。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京师闻变,有杨起隆者,诈称硃三太子,私改元广德,号其徒为“中兴官兵”,裂布裹首以白,披身以赤,谋作乱。其徒黄吉、陈益等三十余人,聚正黄旗周公直家。公直,承恩伯全斌子也,家鼓楼西街。公直出诣都统祖永烈告变,起隆等遽举火。鄂克逊行过鼓楼,见火,升屋望之,贼皆披甲露刃,遂奔告兵部尚书明珠、都统图海,永烈与副都统觉罗吉哈礼率兵围公直家。贼益纵火,流矢如雨,鄂克逊先入,斩十余人,擒益、吉,悉诛之,独起隆遁去。后七年,图海驻军凤翔,捕得起隆,槛送京师,诛之。十五年,从简亲王喇布及希尔根攻吉安,敌阵于城北,以火器战,鄂克逊劘贼垒逐贼,贼堕壕死者甚众。三桂将马宝与韩大任以数万人来援,战于螺子山,我师败绩。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十七年,大任自万安走福建,鄂克逊与额楚分道逐贼,败贼汀州老虎洞,焚其垒,杀贼六千余。复从穆占徇湖南。时拉寨、萨克察自安仁赴永兴,被困。穆占令鄂克逊送米及火药济之,贼拒阻,击却之,乃得达。十八年,与三桂将郭应辅、吴国贵战于永州,多所俘馘。十九年,师下贵州,战于新田卫;复进,逐贼镇远,克偏桥、兴隆二卫。穆占令鄂克逊袭取重安浮桥,师得济。二十年,师下云南,围省城,破象阵,鄂克逊夺归化寺东西二垒。师还,授江宁驻防佐领,再迁江宁副都统。四十六年,上南巡,鄂克逊迎谒,陈战绩,擢江宁将军,进三等阿达哈哈番。五十七年,以老乞休。雍正七年,卒,年八十八,谥武襄。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五》)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

B.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

C.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

D.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改元,指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明清之前,多数君主会因为某些原因而进行改元。

B.都统,官名,不同朝代统管不同事务,清设八旗都统,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等。

C.俘馘,亦作“俘聝”,指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泛指俘获斩杀之敌。

D.乞休,指古代官吏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鄂克逊守职责,遇叛乱不慌张。吴三桂谋反之后,杨起隆也跟风聚众作乱,鄂克逊刚好遭遇叛乱,了解情况后急忙禀告兵部,朝廷得以及时围攻叛贼。

B.鄂克逊勇杀敌,展现非凡勇气。围攻杨起隆时,鄂克逊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大火、箭雨,率先冲入叛党阵营,斩杀十余人,捉拿并诛杀杨起隆的得力干将。

C.鄂克逊战南北,多次杀贼逐贼。鄂克逊曾跟随简亲王喇布及其他将领分别战于螺子山、汀州老虎洞、永州以及新田卫等地,追杀贼人,均取得胜利。

D.鄂克逊有功绩,屡受赏识提拔。鄂克逊虽然起职于世袭,但是不负皇恩,多次随军攻打叛贼,立下汗马功劳,多次被提拔,最后晋升三等阿达哈哈番。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阵于城北,以火器战,鄂克逊劘贼垒逐贼,贼堕壕死者甚众。

(2)穆占令鄂克逊送米及火药济之,贼拒阻,击却之,乃得达。

【答案】9.C

【解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断句标志,如做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同时,比对选项之间的差异,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做出判断。原句中的“马踣鄂克逊堕”,“马”与“鄂克逊”都是名词,“马踣”不能充当“鄂克逊”的定语,所以“马”与“鄂克逊”都是主语,“马踣”之后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B、D三项。B项中“堕跃而起”中的“堕”“跃”是两个相反的动作,一个是“掉下来”,一个是“跳起来”,而“而”字说明“堕跃”与“起”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但“堕”无法修饰“起”,所以“堕”“跃”之间应断开。故选C项。原文断句如下:鄂克逊被数创,犹力战,马踣,鄂克逊堕,跃而起,手刃数人,复夺马入阵,收战士尸,奔而殿。

【答案】10.D

【解题分析】古代文化知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与‘乞骸骨’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不同”错误,“乞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乞骸骨”是“乞休”的委婉说法,表面上是“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实则是自请退职。

【答案】11.C

【解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传主的品性以及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然后寻找各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认真比对,分析差异,做出选择。近几年,此题选项设题大体相同,先概括传主某方面的品质、特点等,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设错点主要有信息错位(如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或人物等错位)、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均取得胜利”错。攻打吉安时,由于吴三桂的将领马宝与韩大任率领几万人前来支援,导致“我师败绩”。

【答案】12.(1)敌人在城北布阵,用火器作战,鄂克逊逼近叛贼的营垒驱逐叛贼,堕入壕沟而死的叛贼很多。(“阵”、倒装句式“敌阵于城北”、定语后置句“贼堕壕死者甚众”各1分,句意2分)

(2)穆占命令鄂克逊送米和火药前往救助他们,叛贼进行抵御阻拦,(鄂克逊)击退他们,才得以送达。(“济”“拒阻”“击却”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猜你喜欢
元军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三千死士救襄阳
史上最惨烈的崖山海战
因偷马引发的倾国之败
襄阳之战:没有郭靖黄蓉,却有这样一对兄弟
襄阳之战:没有郭靖黄蓉,却有这样一对兄弟
取滉柱与盗马的得与失
攻破长江天险
忽必烈两征日本为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