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夜经济”的发展“明灯”

2020-11-16 02:09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主播供给消费

灯光下的网络主播、街巷中奔忙的外卖小哥、城市里穿行的网约车司机……在互联网世界里,看不见的“夜经济”正在蓬勃生长。信息化、大数据科技催生一批新业态、新职业,也给“夜经济”注入完全不同的内涵。以淘宝为例,为迎合夜间“剁手”的消费需求,淘宝夜间直播日益火暴,主播、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等因直播而兴起的职业就多达数十种。然而辉煌灯火的背后,“夜经济”想要有序发展,还需要政府和商家点亮这几盏“灯”。

(选自“中公教育”2020年6月30日)

素材解读

1.点亮“供给侧改革”之灯。当前,多数城市的夜间消费项目还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有些地区的夜间活动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夜市相似度极高,食物简陋、品牌单一,缺少特色;不少灯光盲目“以亮取胜”,缺乏藝术感的照明无法带来美感,甚至会损害大众的审美。“夜经济”在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更多还是以餐饮、购物为主,夜间消费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顺应消费者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的项目和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升级的夜间消费需求。

2.点亮“地域差异”之灯。“夜经济”在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成长“土壤”。如果不分地域照搬照抄,那也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某北方城市向南方“取经”,把足疗保健等内容“照搬”过来,而当地百姓并没有这一消费传统,根本不会买账。再如,有的城市打造夜间消费商圈,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当地百姓实际消费水平,人们也不会欢迎。因此,“夜经济”应充分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利用好本地优势文化资源,发展综合项目,让人们在每个城市的夜晚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烟火”。

3.点亮“服务保障”之灯。“夜经济”,不能仅仅为了促进消费,更多应该放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提升上。发展“夜经济”,城市管理也面临“重重考验”。经营场所如何规划?夜间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夜间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一道道考题面前,各个城市正在探索。当然,服务保障没有“休止符”,夜间经济经营者也希望政府能加大“放管服”力度,为“夜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夜经济”以人间烟火点亮了城市发展,但要让“夜经济”一直“亮下去”,从根本上说还应贯彻“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适用话题

消费需求 地域差异 服务保障

猜你喜欢
主播供给消费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