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工地

2020-11-17 22:03文德芳
娘子关 2020年3期
关键词:项目部开发区工地

文 文德芳

创新、转型、生态,是引领向前的动力,也是阳泉最动人的景象。

——题记

“组织城区作协采写采写我们的省重点工程吧。”

“省重点工程在哪里?”

“阳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在开工了吗?”

“开工了!”

接到《娘子关》杂志社张晓悦社长邀约的时候,桃河两岸柳丝披绿、樱花蓓蕾。立春、雨水、惊蛰,春节过后,一个又一个春天的节令已经从我们身边走过,渐渐迈向春分时节。时间在2020年的3月上旬,街道上稀稀落落的行人依然被口罩遮着表情,只能看到脚步行色匆匆。我心里赞叹:开发区,省重点工程!因疫情而休眠了一个多月的项目工地,已经被复工的春潮涌动着渐渐苏醒了。挖掘机、推土机轰鸣,重型运输车来往穿梭,施工电梯上上下下,脚手架起起伏伏,黄色安全帽的身影忙碌不停……料峭的春寒、疫情的阴霾,挡不住开发区境内一个个省市重点项目工地上拉开的一张张建设大幕。

春天是希望!

春天真的来了!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工程、云谷科技创新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碳氢一体化项目、科技大街南侧平台、庙堰园区等落地开发区的省、市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红旗招展,纷纷吹响了向前、向前的号角!那一个个激情而令人骄傲的数据,便是转型的愿景!

开发区,着实令人骄傲!一个又一个有序开工、复工的工程项目,奠定了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文按习惯简称开发区)成为阳泉乃至山西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对于共享先进技术、促进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怎不令人骄傲!

春染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打造价值共生共创的平台传播盎然生机!

栽得梧桐树,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激情而骄傲的数据

5 月14 日,在开发区新闻中心郑铭经主任的穿针引线下,我们前往落地开发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进行采访。我没有想到,山西省重点工程云谷科技创新园建设工地,竟然是我们走访的第一站,开发区新闻中心王瑜一路跟随,省去了联系、找人、对接的不少周折。早上,我们从花团锦族、绿树环绕的开发区管委会门口出发,驱车径直来到云谷科技创新园的项目工地。

“未来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时代(数据技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大数据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力争在数字经济时代占得先机。中国首部《大数据蓝皮书》也于2017年5月28日正式发布,提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十大新趋势。山西于2017 年3 月正式出台《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提出用电优惠、数据开放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用地保障、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科技创新等七方面25 条政策。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沐浴着时代的春风,山西阳泉云谷科技创新园破壳而出、应运而生。

云谷科技创新园位于开发区大连东街南侧,南与百度云计算中心相连,北与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衔接,西临义白路及高速公路口,东接北海路。进入园区建设工地,一面墙上喷绘的云谷科技创新园鸟瞰图非常醒目,“那是将来阳泉的新地标,也是创新园一期、二期工程的未来图景”,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赵云说,此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和山西宜云欣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施工单位为阳泉市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约10.15 亿元,总占地50020.49 平方米(75.03 亩),总建筑面积约265762.18 平方米。其中: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约3.25 亿元,规划占地面积为16659.34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3913.8 平方米;二期计划投资约6.9亿元,规划占地面积为 33361.15 平 方 米 ,建 筑 面 积181848.38 平方米。仔细看,鸟瞰图楼群高低错落有致,大楼之间绿荫环抱、疏朗有序。我们随着赵云进入园区工地,迎面望见的两栋高楼,是云谷科技创新园的一期工程,于2018年9月25日动工,冬去春来,经过一年多的工期,现在主体施工已经全部建成封顶。它们分别是23层的百度创新中心、18层的金融港,在两栋高楼之间,是一栋3层楼的展示中心。

高楼临边的施工电梯上上下下,自爬式防护脚手架悬在半空,挂板机的手臂上,正抓着一块外挂板,在安装工人的操作下缓缓地举起来,再慢慢地靠近墙体……“工地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就这往外墙上进行构配件预制板安装一项,施工难度就特别大,而且是临边高空作业,非常危险。”项目部经理李小军和项目部负责人赵云,一致说到了在外墙上构配件预制板安装的施工难度。

由于云谷科技创新园施工设计为了更美观,更标准规范,更减少建筑垃圾等,施工中不能进行混凝土现浇,只能是主体完工以后,使用人工操作挂板机进行安装钢筋混凝土的外挂板。钢筋混凝土的外挂板每块重600多至700多公斤,长度3000厘米左右,长度不同,重量不一样,但最轻的也得600多公斤,每块宽600厘米、厚12厘米。李小军说,仅完成钢筋混凝土外挂板安装这一项工程就需要两三个月,需要安装几千块儿才能完成。

“操作的时候,需要专人负责安装,而且得系好安全带,为了这项安装工程,项目部特从河北沧州定做了四套挂板机器,这几天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多度,安装人员非常辛苦,只能是让食堂熬上绿豆汤,中午尽量让安装人员休息休息。”赵云说,不敢让施工人员疲劳操作,安全是生命。项目部有安全员,劳务队有安全员,各个班组长本身也是安全员。工程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安全,安全随时刻在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心里。

《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追求价值共创,秉承“先进、绿色、生态、便捷”的理念,打造云谷科技创新园。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部经理李小军从眼前施工建设的难度、进度,说到云谷科技创新园将来的发展愿景。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48000 余万元,年税收5500 余万元,解决就业岗位8200—10000人。云谷科技创新园建有5 栋,层数20—22 层,标准面积1200—1500平方米,单栋面积2.5万—2.8万平方米的总部办公区域,拟建设成为辐射华北及全国的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等为一体的山西东部规模最大的产业总部集聚地。

而且,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借力“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的引领作用,打造“大数据+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等”的产业集群,形成集培育谷、金融谷、展示谷、数据谷、人才谷和城市运营中心为一体的“五谷一中心”综合型科技园区,将有力促进阳泉智能物联网基地建设,也将成为阳泉市的新地标。具体到“五谷一中心”的愿景,不得不说这是描画在人们心间的美好蓝图;是描画在开发区,描画在阳泉,描画在山西转型发展蓬勃春天里的蓝图。

数据谷:依托“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进一步引进大数据研发和运营团队,形成数据中心集聚,着力打造数据谷。

金融谷:挖掘开发区企业优势,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着力打造金融谷。

培育谷:挖掘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加强与百度创新中心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合作,建设培训中心和科技孵化中心,着力打造培育谷。

人才谷:挖掘大数据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金融等资金密集型企业对精英人才和专家的吸引作用,配套建设专家公寓、loft 办公公寓等,着力打造人才谷。

展示谷:挖掘企业汇集、总部集聚的优势,建设大型会展中心、精品酒店和体验展示场馆,承办各类大型会议接待、各类科技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着力打造展示谷。

我们正在或者将处于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用长远发展的目光,为未来的DT时代打造生态、互联、价值共创的平台,实际上是激发人的转型,做好人与人之间的互联。

春暖工地

2020年2月25日,于1月18日放假的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工地,休眠了一个多月,总算苏醒了。馒头、米饭、面条、炒饼、蔬菜、肉菜等南北饭菜混合的香气,随着微微的春风飘散在工地的上空,脚手架上、施工电梯里,支模架上,一个个戴着安全帽、口罩的施工人员,错峰来到工地的食堂打饭。他们来自于四川、贵州、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打到饭盒里的饭菜有的麻辣,有的酸甜,有的咸香,有面条、米饭、馒头、炒饼丝等,皆热气腾腾。“不论来自于南方还是北方的施工人员,都能吃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吃得舒服,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主厨郭健林说,这是施工项目工地食堂的主要职责。

按工程项目工地的习惯,通常春节前二至三周停工,春节假期过后一至两周,即元宵节前后皆会陆陆续续复工。因为做工程各项目的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外省,都要回老家过年。2020年1月25日是大年初一,按工程项目工地往常的习惯,2020 年2 月9 日前应该复工,但由于新冠疫情而推迟了。开发区省市重点工程的重启、复工是稳定投资,以及转型创新的支柱。然而,南北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能够如期回到工地的复工人员有限,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部的工地也面临一样的难题,放假回去过年的外省施工人员不能如期回来。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迟迟复不了工,工程项目部的外地施工人员大多数到不了位。”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赵云说,为了复工这一天的到来,半个多月前,即2020年2月10日开始,工程项目部就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各种续建工程复工的准备。

2 月6 日,元宵节即将来临,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应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开发区疫情防控组要求园区的项目部,既要平衡防控疫情和复工的考题,又要克服跨省返工的难题。

三人为众,孤木不成林。尤其项目工地的施工建设中,需要众人的合力协作、相互配合,木工、钢筋工、架子工、安装工、水电工、泥水工、砌砖工等,甚至卫生、后勤服务等,“缺了哪一方面的施工人员,项目工程都转动不起来”。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部的工地,今年施工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190 多人。由于各地疫情状况不一样,管控也有差异,疫情期间,大多省市公交车、客车停运,务工人员返工的出行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人力不足,增加了项目部施工建设工地复工的难度。眼瞅着开工在即,而跨省的施工人员却返不回来。施工人员不到位,工地怎么开工呢?赵云说,在外地的施工人员,我们直接开车去接到工地。

2 月15 日,元宵节过后一周,接到工程项目部开工电话的田永涛,开车从河北定州拉上工地食堂做饭的师傅返回,他是第一个到达工程项目部的外省施工人员。

“疫情期间,交通大多受限,你怎么来得这么早?”在云谷科技创新园的施工现场,我们问田永涛,他呵呵地笑了,说:“你问项目部,我是接到项目部通知开工的电话,立即驱车从河北定州赶回工地的,同时,还叫上了工地食堂做饭的厨师。”田永涛话语朴实,首先解决了工地上施工人员吃饭的问题,员工们才能安稳下来干活儿。

紧接着,田永涛开着面包车奔驰在河北到阳泉的高速路上,一趟又一趟地接返回项目工地的务工人员。他往返于河北井陉、保定、安国、邯郸、定州等地,每趟接来五六个施工人员到达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部的工地,一共往返跑了七八趟河北。

“当时路上顺畅吗?”我问田永涛。他说:“高速路上倒是不堵车,只是疫情期间,上下高速的时候,会被一个一个地查体温,查证件,中间不定什么时候会遇上突然抽查的。”

“那你接的施工人员中有发烧症状的吗?”田永涛略停顿一下,说:“所幸大家配合得还算默契,总算所有跨省的施工人员都安安稳稳地接到了项目部”。

虽然如此,但施工人员到达项目部以后,立刻安排进入工地隔离区,将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护手册、宣传页等发放到施工人员手里,一日三餐饭菜送到宿舍门口,三四个施工人员住一个宿舍,每天测量体温,连续隔离7 天观察并测体温无异常症状,方可解除隔离进入项目工地进行施工作业。

同时,项目部口罩、消毒液、洗手肥皂等疫情防控消杀物资准备到位,每个施工人员每天发两个口罩,工地食堂、施工场地、员工宿舍、办公区域等,每天按时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杀。

“直到现在还是错峰打饭,工地食堂的餐厅不开,施工人员按宿舍派一个人打饭回到宿舍吃。”项目部李小军经理说的“现在”,是指我们到项目工地采访的5月中旬。不仅仅是打饭错峰,工地上的施工距离最少保持四至五米,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比如绑钢筋,之前施工人员之间相隔一两米,现在最少间隔距离三至四米。实行错峰作业,有的施工人员今天上班,明天就会休息。由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大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一旦休息下来会影响其收入,项目部发工资的时候,会给予相应的补助。

“一日三餐在工地食堂吃饭,除去生活费,能挣到8000多元。”在云谷科技创新园东北角的百度创新中心,正在拆除木模板的木工李顺富边劳作边说:“虽然辛苦,但一日三餐有肉有素,还能吃到家乡口味的辣椒、米饭,吃得舒服,干活有力气”。李顺富来自四川绵阳平武县,他去年就在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工地支木模,快过年的时候项目部放假才回老家过年,3月2日返回了工地,和他一起来到工地的,还有4个绵阳的老乡,都是木工。“抱团出来嘛,相互还有个照应。”李顺富说,这次从家出来费了周折了,到绵阳火车站的大巴停运,“我们4个人包车到的绵阳车站,才乘上了从绵阳到太原南的动车,好在下车后,项目部开车接上了我们。”

“从四川到山西的工地,每天累吧?生活还习惯吗?”因为是四川老乡,看着安全帽下汗水从黑瘦黑瘦的脸上淌下,我便问李顺富。“工地上宿舍里有空调,每天有专人打扫卫生,干干净净的,虽辛苦劳累,但感觉有家的暖意。对于我们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只要付出辛苦,能按月拿到工钱,工地上吃得到符合口味的饭菜就满足了”。

2020年2月10日,云谷科技创新园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的电源、施工机具、高处临边防护设施等检查并安装恢复到位,为了按期开工,项目部准备钢材、预制板等一应物资。且项目工地上做到“六个百分百”达标——百分百硬化、百分百湿作业、百分百围挡、百分百绿网覆盖、出入车辆百分百冲洗、渣土车辆百分百密闭运输。

虽然疫情还未结束,但立春过后,2月的春光也露出了些许暖意。夜晚,项目部负责人赵云还顶着刺骨的寒意去高速路口接车。运载钢材、预制板等的外地载重车,下了高速进不来,赵云拿上通行证驱车赶到高速路口,接上载重车,穿过义白路驶入项目部工地。再拿上通行证回到高速路口去接第二辆、第三辆,哪一次接车也是深更半夜还在路上。

“正因为施工现场责任重大,每天坚守在项目建设工地,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赵云谈起施工任务的艰巨、责任重大时说,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部甲乙双方以及监理单位的党员共同组成党员先锋队,在工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工地安全,坚守工程质量。“每天早上最早到项目工地的肯定是我们几个党员,甚至有时候晚上值班的同事临时有事,顶替值班的大多是我们几个党员,替同事值班晚上守在工地也是常事。”赵云说,有时候深夜下了高速的装载车,需要带着通行证去接车的,也多是党员在前。说起党员在工地发挥的作用,赵云如聊家常般轻快自如。

良言一句三春暖。在云谷科技创新园工程项目部的工地,从食堂做饭的师傅到项目部负责人,从党员到各班组组长,团结友善相互帮助,令施工人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悉心栽得梧桐树

“现在有11家企业有意向入驻我们的科技大街,已经签约了4家企业,就等着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建成后入驻了。”开发区驼岭头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振山说起招商引资时,多家企业对驼岭头园区未来环境与优越条件的认可与选择不无自豪。

在开发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仅一季度,全区32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5个新建项目开工,8个新项目签约落地。其中,签约入驻驼岭头园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的企业就有4家,4个项目。

我们走进义白路以东的开发区驼岭头园区,临近中午,日头当空,繁忙的园区建设工地上热浪蒸腾,一台台挖掘机正在作业,运料车来来往往,标准厂房建设的板材在阳光下发出眩目的光芒……这是开发区32 个续建项目之——科技大街。驼岭头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振山说起园区的建设规模,那些数据如同省重点工程开发区云谷科技创新园一样令人骄傲。

驼岭头园区位于义白路以东,漾泉大道以南,大连街以北,与路家山村和张家洼村相接,包括驼岭头村、齐家岩村(含南杨家村部分)、白家庄村三个村,总面积约11956.2亩。园区项目分为四个方面打造。

其一,开发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项目。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项目位于北海北路,项目总占地约506.52亩(其中规划道路用地16.65 亩),计划总投资约1.03亿元。根据现状地形条件,规划设计为三个平台,由西向东依次为A 平台240.53亩、B平台147.7亩、C平台101.64亩。

其二,开发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项目。

开发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项目位于北海北路东侧,项目总占地约380亩,总建筑面积约16 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2.49 亿元,已完成投资约14166.94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性厂房、机械厂房、科研办公楼、生活配套服务用房、综合服务楼、水泵房、配电室等。

其三,开发区科技大街北侧平台项目。

科技大街北侧平台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占地约260 亩,计划总投资约4000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挖运、场地平整等。

其四,科技大街(一期)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位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工业园,道路全长1200米,起点为义白路,由西向东,终点至深情沟西侧,规划红线宽度为25米,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等。

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于2019 年9 月开工,预计2020 年6 月完工交付使用一批,10月完工一批。

悉心栽得梧桐树,自然引来金凤凰。

然而,要栽好梧桐树,需要浇水、培土,更需要悉心照料,其间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辛苦与汗水。

说起科技大街平台的打造,以及项目推进,驼岭头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孙振业主任连说太难了,仅驼岭头整村搬迁一项就难上加难。“无论走到哪里,拆迁这项工作都是非常难的,但没有想到是如此艰难。”孙振业说,2019 年7 月15 日启动开发区驼岭头村整村搬迁,到现在为止,完成了588 户,642 个院落的搬迁。

“搬迁最难的就是开头和结尾。”孙振业从2017 年开发区科技大街由西向东修1200米长的路开始,便由他推进拆迁工作,对于这一项工作深有体会。他说:“搬迁开头的时候,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投资,又要考虑村民的利益,几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得协调一个平衡点。驼岭头整村搬迁,“六议两公开”“村民议事”会议,先后进行了六次讨论,才制定了相应的搬迁方案。“经过了一年多的搬迁,现在还有11 户迁不动”。孙振业接着又补充道:“搬迁、拆迁工作向来是最考验工作能力的。”

“为什么迁不动呢?”我们问孙主任。

“唉,说来话长了。”孙主任简要地道出了来龙去脉。

2015年,时任阳泉市政府的市长到紧邻驼岭头的自然村小堰村进行调研,有村民向市长反映说:“村子北端有一个赤泥库,是氧化铝的一个厂子排出的废气物,村民担心产生污染。”自此,阳泉市政府2016年启动了小堰村的整村搬迁。

同年,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五方认定的固化面积,在五方认定的固化面积以后,在自家房屋上加盖的面积,在整村搬迁中不予认可。而且,2016—2017 年,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下过文件,不允许加盖建筑。然而,驼岭头整村搬迁的时候,发现有11 户村民,2018 年5 月以后,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加盖了二层,按照相关的搬迁政策规定,后期加盖的二层不在固化面积以内。

难题就相应来了,这11户村民要算上后期加盖二层的面积才同意搬迁,而如果给他们加盖的二层算上面积,就违反了前期的搬迁方案,无法向已经搬走了的驼岭头村400多户村民交代。

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按期推进,维护公正征收、公平补偿的原则,孙振业以及园区工作者,每天就给他们讲政策、讲道理、讲法规,村委主任也出面给他们做工作,就是做不通。一直僵持着,这需要多方部门协同才能解决。

孙振业说,其实,谁都希望过上方便舒适的日子,98%的村民是希望搬迁的,包括这11户村民也希望搬迁,只是想以搬迁为由达到自己的欲望。有的村民就说:“搬迁以后住进楼房,卫生条件好了,生活环境好了,在村子里居住,每年冬天烧炉子取暖就怪麻烦的,还有中煤气的危险”。

“不过,我们干的工作就是为转型创新扫除障碍,铺平路子”。园区的平台打造,对创新转型的项目建设、事务协调,为后期项目落地、企业入驻等做好一切事务性的前期工作。孙振业说起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招商引资的良好开启,“在解决难题中工作,对自己的个人成长也是磨砺。”说起平台的愿景,他又肯定了自己的工作。

2020年3月12日,开发区管委会召开了专题会议,会上通过了四家企业、四个项目入驻驼岭头园区科技大街南侧平台的标准厂房。现在,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的建设,针对入驻企业厂房面积的需求、相关设施的需求,水电煤暖的需求,人才资源的需求等进行量身定制。

“我们是创新转型发展的突击队,在打造科技大街平台的工作中实现我们的价值。”2017年科技大街修道路的时候,挖掘机夜以继日地赶工期。一天傍晚,一对夫妻带着自称是其亲戚的一个人,三人一起突然挡在了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前面,工地作业就停了下来。孙振业接到电话,立即赶到施工现场,对他们说:“修科技大街这条路一方面是为了将来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方便村民的就业等。”好话说了一大筐,挡在挖掘机前面的村民就是寸步不让。但与当下驼岭头村整村搬迁遇到村民家庭关系、邻居关系、补偿事务等诸多的繁杂的事情比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小麻烦。

“张振山副主任说,昨天晚上,孙主任离开园区回家的时候也是晚上九点多了,协调村民搬迁之中的邻里关系,涉及到房前屋后树木赔偿的相关问题。”下午,驼岭头村一位30 多岁的村民来到园区,“我家院墙外的30多棵树,每棵树按200元钱赔偿”。孙振业对他说:“关于树木的情况确有此事,只是事情不像你说的一样。”

“树木有花椒树、杨树等,小的有手指头粗,大的有手腕粗,你说的30 多棵树也是事实,但当时按每棵树35元一棵赔偿了。”听孙振业说已经赔偿了,那个村民急了,“我没有拿到一分钱。”

孙振业耐心地和他说:“树木评估的时候,还有村委会的人相跟着,你家邻居指认这些树是自家的,并签名盖章,指认了那些树。而今,怎么又说是你家的树?”村民听孙振业说完后不依不饶了,“评估树的时候,为什么不通知我?就得赔我树木钱!”孙振业说:“评估树的时候,村委会的人还一直跟着,树在你邻居的房前屋后,而且你邻居签名盖章认定是他家的树,村委会的人也没有疑义,当然赔偿款就付给你的邻居了。”孙振业怎么解释也说不通,反复让赔偿他的树木钱,天色渐渐黑下来,他也不离开园区,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从下午到晚上,怎么做工作就认定要他的树木赔偿款。

孙振业说:“那叫上村委会,把你的邻居叫来,你们是邻居关系,两家户主见了面,如果确实是你家的树,邻居领了赔偿款,让邻居退出来给你。”

……

村民、搬迁,打造园区,以及将来落地园区的转型项目,都是价值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孙振业说,我们就是做好前期的服务,服务得企业成功,服务得村民满意,才是转型发展中打造平台的基础,也是成功。

“面对村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村民着急,但咱们代表的是党的工作者,不能着急,只能春风化雨般耐心地做工作,讲国家政策。”一次做不通了,二次、三次,“村民骂你,你只能默默受着,你不能高声还嘴,更不能骂村民,因为你是党的工作者”。孙振业说,未来,是建立在人们现在观念的水平之上的,特别是开发区的一个个项目,包括驼岭头园区,不管打造什么样的创新转型发展的平台,所有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人心的平台上。

“人是多元的,村民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也是多元的,尊重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诉求,是工作的前提”。告别孙振业,我们离开园区工地的时候,正是中午,放眼望去,园区的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我手搭凉棚,眺望着繁忙而开阔、一眼望不到边的工程现场。略自思忖:未来是与今天、昨天联系在一起的,人心、力量、信任是打通昨天、今天、明天的桥梁!

不久的将来,开发区科技大街将如从春天走向这初夏的气温一样,创新转型的温度会一天又一天地渐渐升起。在开发区,诸如这样的省市重点项目还有许多。

创新、转型、生态,是引领向前的动力,也是阳泉最动人的景象。

创新转型发展的愿景不仅仅是未来的愿景,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愿景。

猜你喜欢
项目部开发区工地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波比的小工地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加强黄河施工企业项目部财务管理探讨
浅议基层工会如何强化施工项目民主管理
热闹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