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民生——论报纸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

2020-11-17 22:37谢嘉
记者观察 2020年26期
关键词:株洲民生报纸

文 谢嘉

一直以来,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民生新闻都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比重较高,所具有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报纸民生新闻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与不足

(一)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

民生新闻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出现而出现,但在之前的发展中,由于各家媒体的恶劣竞争,使得整个民生新闻内容十分混乱,经常出现同一条民生新闻,被多家媒体反复报道的现象,这样读者就会感到厌恶。再加上新媒体的出现,为了和传统报纸媒体抢夺更多的市场流量,它们通过各种新型的传播手段吸引大量的读者,致使报纸媒体的读者被再次分流,越来越少。

(二)当下报纸民生新闻的不足之处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自媒体逐渐开始成为网络用户查阅新闻的主要媒体,相较于传统纸媒,自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创作者就是群众,所以他们知道社会群众想要哪些内容,想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在掌握了受众的需求以后,再对民生新内容进行创作与加工,最后发布到网络上,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群众的呼应。而传统纸媒在制作民生新闻的时候,通常都是按照以往的制作模式按部就班地叙述新闻内容,民生新闻内容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主次。而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受众没有更多的时间从大量的新闻内容中挑选出主要新闻。这样长时间下去,受众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报纸新闻,选择网络新闻。

除此之外,报纸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时候容易忽视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站在社会群众的角度上进行,而群众也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个载体。报纸新闻的采编人员在报道新闻时,对于一些带有负面情绪或者不正当言论的内容可以直接选择删除,或者是重新编辑,亦或者是标注提醒。但是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为了保证读者可以了解整个事件,新闻采编人员在创作内容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进行筛选和编辑,而是将社会舆论问题直接交给群众,让他们自行解决,这样就导致民生新闻报道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方法的作用。另外,因为报纸新闻采编人员忽视了民生新闻的内涵,所以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对存在争议的新闻事件没有进行客观解读,而是直接将内容呈现给读者,读者在阅读这些新闻事件的时候由于受到自身阅历的限制,无法正确判断所读的内容是否具有意义和价值,这样最终导致民生新闻陷入一种低俗化、套路化的境地中。

二、报纸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

(一)加强与报网的互动

报纸民生新闻在与新媒体融合的时候,要加强与报网的互动力度。当前,大部分报纸媒体都开创了自己的电子报刊,并且也在网络报上设置了相应的民生栏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网络快速将民生新闻传播给社会大众,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接收到相关新闻信息。《株洲晚报》这个报纸媒体在这方面就做得较好。报纸在株洲新闻网上设置了网上民生版块,社会网民可以在该版块上自由讨论,但是要遵守法律法规。之后,《株洲晚报》民生版块的工作人员将比较出彩的跟帖选出来,然后及时进行报道。截至目前,民生栏目仍然是报纸的“重头戏”,受到当地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可。随后,在网民需求不断改变的基础上,《株洲晚报》又设置了回声版块,网友可以在该版块上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栏目组进行跟踪、解答,或者是派记者与网友一同到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并通过报纸媒体将该问题反馈出来。从《株洲晚报》的发展历程上来看,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时候,不仅要将社会受众所关注的民生问题表达出来,还要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让民生新闻网络版在媒体当中脱颖而出,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

(二)正确处理网络热点问题

社会大众在了解民生新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热点进行,但是,网络热点问题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这样,很多受众希望真实性、可靠性比较强的报纸媒体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从而掌握更多的民生信息。为此,报纸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可以先对热点问题进行全程跟踪,确保新闻的可读性与真实性。就比如2018年在我国南方地区登陆的台风山竹,报纸民生新闻在报道的时候,可以先对台风等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然后再对台风在大陆上的登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报道,最后还要关注台风的撤退情况。通过对台风实时情况的跟踪报道,社会大众对台风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及时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另外,这种报道方式还可以有效安抚社会受大众的心理。除此之外,报纸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将民生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报道出来。

(三)走品牌化道路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媒体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报纸媒体想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品牌属于一种无形的资产,所具有的影响力十分强,报纸民生新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就拿《株洲晚报》来说,所开设的民生栏目“进社区”“送年货”“金秋助学”等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并且这些年获得了“株洲首届慈善奖”“2015中国十大地市晚报”“十佳报社”“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传媒奖”等许多荣誉,同时栏目“炜哥民生工作室”主要记者,更是获得全省最美消费维权人物称号。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我们更要高效地与新媒体融合,走品牌化道路,将自身所具有的高效、公正、权威等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民生新闻栏目,在满足受众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

传统报纸民生新闻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才队伍、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全媒体平台。现阶段各个地方的报纸媒体内部各部门都具有自己的记者队伍,他们之间信息都处于独立状态,无法实现共享,并且人员也无法实现统一调配,这种情况不仅会浪费人力资源,还会导致新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因此,报纸媒体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必须要进行信息共享,建立全媒体平台,实现对记者人员的统一调配。其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全媒体人才队伍。报纸媒体记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采访能力以及一线采访技巧,还要掌握自媒体、新媒体等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在众多媒体中让自己所报道的内容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受众。同时,报纸媒体记者还要了解电脑以及手机终端技术,掌握信息发布流程,及时更新客户端以及APP上的民生新闻信息。另外,由于民生新闻重点是对社会老百姓所关心的民生事件的报道,在报道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将关注点放在问题的呈现方面,还要放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因此,要求全媒体记者既要具备专业新闻素养,也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

三、结语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报纸民生新闻要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取长补短,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民生新闻栏目,将更多民生新闻传递给社会大众,实现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株洲民生报纸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株洲为何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为了精准治霾 为了民生幸福
确实不容易
非常魔典
童心画廊
民生寄语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