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电视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新闻影响力

2020-11-17 22:37袁旺灵
记者观察 2020年26期
关键词:影响力受众

文 袁旺灵

新媒体的到来虽然给受众提供了更为大的信息空间与更快的新闻获取渠道,新闻实效性也有所增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控制度,其中内容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屡见不鲜,且价值观多元导致网络舆论风气差,而受众在长期的实践中也逐渐认清了虚假新闻、恶意炒作等所带来负面效应的可怕之处,知晓部分新媒体人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嘴脸,对深度报道、权威消息的渴求更为迫切。电视台作为极具地方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应在把控好风向标的同时,去顺应受众的需求变化,带来更真实、更多彩、更具体、更可观的新闻作品,发挥品牌效应着力提高新闻影响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中出现的新变化

(一)从传播内容上来说

新媒体主要依托于网络,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庞大的网络资源中寻找新闻信息,并且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向受众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服务精度更高、速度更快,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信息接收体验。而在技术飞跃与变革的今天,也为电视台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现阶段很多电视台开始将自己所搜集的新闻素材经过相应的加工处理变成适应新媒体平台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以借助庞大的受众资源与高效传播渠道来扩大新闻影响力,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制作思想与方式上的变化还需要相关工作者细细揣摩,但进军网络阵地走媒体融合发展路线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二)受众需求的变化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中,常常是电视台播什么样的新闻,受众就看什么样的新闻,除了通过主流媒体能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外,个人的传播力是极为有限的。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变化直接推动了传播模式的转变,其为每个人提供了高效的传播渠道,信息不再是从媒体到受众单方向流动,二者之间有互动、有沟通,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用户可自发上传内容,大量的自媒体由此兴起。在发展过程中,自媒体不拘一格、人才济济,其所涉及到的领域宽、深度深、形式多样、言语灵动,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受众,但当大家都看到了这片市场的潜在价值,都纷纷涌入,自媒体数量逐渐能加,营销模式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使得舆论环境更为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一方面希望通过快餐式新闻及时了解所需内容,一方面对新闻出处与真实性有着较大担忧;一方面想要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另一方面对参与感与互动性也有着更高要求。为此,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应及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变化,提高新闻产品与受众的契合度,提高传播效率、扩大新闻影响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现状分析

(一)新闻实效性差

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其有着舆论导向作用,所以在制作新闻产品时要经过层层把关、严格把控,以强有力的审核制度以保障新闻品质,且新闻节目播送时间固定,中午发生的事情一般在晚上播、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早上播,从采编到定时播报所需花费的时间较长,而受众能通过互联网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鲜的新闻信息,当其在电视上看到后往往觉得有些“过时”,电视新闻反而成为印证新媒体新闻真伪性的工具,只因时效性较弱而成为其他媒体的铺路工具,受众自然更倾向于发布时间靠前的信息来源,久而久之甚至有一些受众认为看电视新闻是没必要的。

(二)新闻互动性较差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的互动性有着较高要求,对新闻参与度有着更高标准。在电视直播或录播中,观众能通过弹幕、评论区留言、私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而坐在电视机前常常无法与媒体人或其他受众间进行互动。此外,电视新闻有着逻辑缜密、话语精练、导向性强等特点,很多观众都难以理解其深层内涵。

(三)模式呆板

地方电视台中的新闻内容有着民生与时政两大倾向,民生新闻虽与受众距离较近,但其内容规划与包装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时政新闻常常以播放某某会议的开会场景为主再配上严谨的政治性话语,受众往往找不准新闻想要表达的关键点,也很难形成深刻记忆,深度有待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影响力的措施

(一)以民为本、亲民为民

虽然新媒体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互动性好等特点,但大多数自媒体人往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将主要精力放在寻找爆点新闻、紧跟热点新闻上,对地方发生的“小事情”漠不关心,甚至无人问津,目前已经有些自媒体人开始以居住的城市或家乡做依托,宣传本土文化,在当地搜寻好吃的、好玩的,旨在唤醒老记忆、走向新高度。可总的来说,地方电视台在多年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势资源,可谓是人脉广、影响力强,且有专业的采编团队做保障,在地方上能拿到更多的一手信息、获取独家新闻。因此,电视台一方面要将精力放在重大新闻事件的跟踪报道上,逐步提高新闻深度,有效开展系列报道;一方面要积极去寻找本土化新闻、做好本土化新闻,让群众成为新闻中的真主人,使其有地方去了解自己家乡与生活的变化,唤醒归属感、凝练自豪感,时刻保障新闻的有效性与权威性。电视台在对当地重要会议、经济发展成果等进行报道时,要一改传统以会议画面为主的形式,做好后期处理工作,通过图表、文字等方式带给受众直观体验,清楚地看到数字上的变化,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应尽量避免大、空,可以宏观视角为概括、微观视角为切入,结合更多的生活实际案例为群众讲述诸多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有效提高新闻的亲和力。

(二)从新闻形式上进行创新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进驻网络阵地,通过自身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新闻产品制作能力来创造出更多对受众胃口、引人入胜的精彩作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以及交互性强等特点,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质来合理选择新闻形式。比如在微博、百家号、看点等平台中,应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为主,而在微视、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中应以短视频新闻为主。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应做到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在短暂的时间内带给观众最深触动,凸显新闻主旨,这就要求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除了要加强自身信息搜集能力外,还要灵活运用各种修图、剪辑软件,不停地为网络新闻提供可视化素材,满足新闻创作需求。此外,相关工作者应耐心、细心地去运营新媒体账号,不仅要通过优质新闻来体现对受众的尊重,更要以互动的形式让其深刻感知到主流媒体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提高新闻影响力的迫切度与必要性,相关工作者要秉持群众视野,坚持传递正能量与和谐之声,为受众带来更多真实报道、深度报道,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在网络阵地站住脚跟、吸引新受众,着力打造品牌效应,彰显主流媒体魅力。

猜你喜欢
影响力受众
论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投资及其立法完善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基于受众本位的媒体融合下西北地区受众态度调查
My Hobby
曲艺受众分析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