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1-17 01:50巩在胤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教学方式

巩在胤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单一,以给学生灌输知识,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素质教育推广后,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老师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考、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的不断渗透和积累,加深小学生热爱数学的程度,让孩子们从心底爱上数学,愿意学。下面,结合亲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简化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逻辑性、抽象性是其独特的特征。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成长阶段,采用直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接受,会感觉晦涩难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击。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将教材内容进行转换?将难懂变为易于接受,将枯燥变得形象生动,这对于老师提出了极高要求。

(一) 分析教材

教师首先对于教材摸清吃透,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将数学知識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的经验、学习的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二) 多元教学

小学教师可以借助模拟、借助声像设备进行展示的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剪辑一段动画,在这一段动画中有“萌鸡小队”一家一天的活动过程。观看动画后,老师适当加以引导,提问学生:小萌鸡每天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早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睡觉?等等。最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自己的一天,让学生以时间为节点,写出自己一天的活动,这样对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 巧用分组合作教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分组合作教学是常见的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巧用分组教学,可以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加以利用,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统计”这一节为例,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4人学习小组,然后下发最近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每个小组需找出本组成员的成绩,并做出统计图,对本组组员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了伙伴们的分析和帮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生的成绩也能够提升。

三、 抓住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从传统的“授受”模式中跳脱出来,采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流程,好的学习规划加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例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师可先不作答,而是将此三角形一分为二,由学生说出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转而教师再将2个小的三角形拼为1个大的三角形。在学生充满疑惑和矛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所有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呢?并由学生进行验证,并获取结论。此时,再对初始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对于大、小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的认知就较为深刻了。即适时抓住知识点,并顺着学生原始思维进行教育活动的展开,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提升。

四、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所有知识的学习,到最后都要回归生活本身。如果知识不能够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那么学习知识的意义就不大。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增加知识的实践。例如学习了计数方式后,可以给学生展示某年某地方乡、县、市、省、以及全国的人口数量,从而加深对于数字位数的理解,进一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再比如,学习了乘法后,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作业:“小鬼当家”,要求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和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要买三斤鸡蛋,两斤瘦肉,并自己了解鸡蛋多少钱一斤?肉多少钱一斤?同时自己用乘法计算结果,检验商贩算的是否对,有没有缺斤少两。学生通过去买菜这样一个环节,不仅了解了生活常识,而且亲自动手实践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真正的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课堂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让教学知识化难为简,多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形象生动,丰富立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教学方式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