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怎么用?抗疫

2020-11-18 08:22丽君
莫愁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方言湖北导师

文/丽君

周汪融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方言,总有亲友问:“你研究方言有什么用?”她笑笑说:“存在即合理,研究方言自然有它的用处。”

被嘲笑的梦想

周汪融确定自己通过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考试后,兴奋地向父母报喜。父母也和她一样高兴,但是听说她的专业方向是方言,父母的脸色顿时晴转多云。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你学方言有什么用啊?”“学方言是……”她本想说这是她的梦想,但见到母亲嫌弃的模样,心里话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方言学是一个冷门学科,周汪融的父母担心女儿选择这个专业将来连工作都找不到。家人和朋友的质疑一度让周汪融非常困扰,最后她跑去向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讨教,导师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践的价值。”

导师的话让周汪融醍醐灌顶。再遇到对自己研究方向抱质疑态度的朋友,她学会了顾左右而言他。“你知道武汉方言里‘拐子’是什么意思吗?”朋友迟疑地回答:“是人贩子的意思吧?”周汪融会得意地告诉对方:“在武汉方言里‘拐子’是指哥哥,或是指手肘,具体得看使用情境而定。”

“抗疫方言通”上线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一盘棋,互相支援,相互鼓励,共克时艰。从1月24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支援湖北,仅24日当天,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已过万人,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作人员也达到了六七千人。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语言障碍、沟通难就是其中之一。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人直言: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比划。各地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后,也发现湖北方言和普通话差异很大,队员们和当地患者沟通时存在语言障碍。

2月10日晚上,周汪融接到导师王莉宁电话:“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决定加入湖北防疫战,为各路驰援湖北的队伍提供方言服务支撑。”放下电话,周汪融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忧的是,两天内做出简单实用的“湖北方言通”,并要求包括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版、迷你视频版、抖音版、在线服务系统、即时翻译软件等多种产品,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巨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采取的是全国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区“一省包一市”的方式进行,因此语保中心团队选择了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9个方言点,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取与医疗诊断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周汪融和团队其他成员接到任务后立刻投入到工作状态。他们选用了医疗场景的770个词汇,筛选出与医患交流及肺炎相关的用语,并在此基础上扩充了肺炎相关症状的描述。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形成了9个场景的76个短句,以及156个词语组成的小型“抗疫语料库”。这个语料库随后成为湖北不同方言点方言采录的基础。

紧接着,语保中心团队要完成湖北方言转写和音频录制工作,然后再由技术团队将这些材料整理、制作成电子版的程序。为了在第二天上午之前完成语音采样和文字转写,周汪融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团队成员齐心协力,2月12日,“抗疫方言通”正式上线,每个语句和词汇条目下都标有普通话和方言的文字对照,使用者点击条目即可实现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转换。

就在以为这项工作已告一段落、可以补眠补休时,周汪融在2月13日晚上又接到了新任务:对“抗疫方言通”进行进一步复核整理。

周汪融和另外三名团队成员迅速组建了小分队。大家分工合作,根据初步审核结果对9个点的内容进行了二次核对。

为确保万无一失,周汪融和队员们对“抗疫方言通”进行了第三次复核。他们反反复复查了至少五六遍,终于没有再查出问题。

方言是回家的路

2月19日,上线仅仅一周时间,“抗疫方言通”访问量就超过2.6万次,录音播放量超过31.5万次。

欣慰不已的周汪融再次发朋友圈。这次收获的不再是质疑和不屑,亲朋好友们纷纷为她点赞。

虽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去前线发光发热,但周汪融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所学为他们保驾前行,她因自己为湖北抗疫作出贡献而自豪。参与“抗疫方言通”制作,周汪融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次被方言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比如,温州方言把早餐叫“天光”,午饭叫“日昼”,晚饭称“黄昏”。如此,一日三餐,吃的便是日升月落,荏苒光阴,诗情画意。

如今,若再有人问周汪融“你学方言有什么用”,她会骄傲地说:“方言,是中国人前世的乡愁,是中国人回家的路,方言让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猜你喜欢
方言湖北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驰援湖北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导师的猫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