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河北红色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2020-11-18 21:25赵玉敏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河北

■赵玉敏/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5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然而,限于种种,有些高校的“纲要”课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以河北为例,“纲要”课便尚未能将河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到具体的教学中,令人遗憾。

一、河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自古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流风所及,近代以来,河北人民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畏牺牲,勇于开风气之先,积极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李大钊同志更是成为“革命史上的丰碑”。敌人的屠刀没有吓怕英勇的共产党人,河北人民前仆后继,沿着一个又一个烈士的血迹奋勇前进,最终,给今天的河北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例如,西柏坡会议遗址、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等等。据2019年全国红色资源大调查,河北一省就有19个县市藏有丰富的革命文物、文字资料、遗址等。可以说,河北高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足供高校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河北红色文化实践学习与“纲要”课理论学习相结合。

二、“纲要”课教学自身的特色

(一)政治意识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开设“纲要”课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孕育强烈的爱国主义,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客观真实度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纲要”课以时间脉络贯穿了我国经受的屈辱、艰难探索与抗争、奋斗图强,这是其他三门思政课程不可比拟的。“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色,打造“纲要”课特色教学,既回顾历史,又展示当今,追昔抚今,历史与现实结合,两相对照,高校大学生更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可参与性强

历史并不遥远。“纲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距今尚未久远,一些学生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等,甚至都是当年历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参与者、目击者,许多的文物遗迹仍然可以见到,这些都为学生们走近历史,了解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历代志士仁人的英勇探索、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材料,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父辈的经历中,便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纲要”课程理论与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路径

(一)实践教学融入理论课堂

“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政课,必须能触动大学生的心灵,起到入心的作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大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看问题,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学贵在用,理论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应用的机会,教师根据课堂讲授和讨论主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在每一章或每一编或每个时期选定让学生联系河北红色文化,讲好河北红色故事,比如开展课前演讲、开展课堂辩论小赛场,案例分析等,既丰富了理论课堂,又给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容易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校内课堂打造思政氛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政课是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要渠道,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校园应该大力营造思政德育氛围。

(1)研读小课堂:主要包括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关河北红色文化著作等,例如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梁斌《红旗谱》、徐光耀《平原烈火》《小兵张嘎》等。

(2)课外影视课堂:可以组织、鼓励学生观看与“纲要”课教材上中下三编相关的纪录片、影视剧等,例如《建军大业》《建党伟业》《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并撰写观后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观看,并进行观后感讨论。

(3)校内竞赛比武: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红色诗歌朗诵大赛、歌咏大赛、历史情景剧表演大赛等,让学生在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中加深对红色知识、红色文化的理解和理论的认同。

(4)学生融媒体微课:鼓励支持学生在参观见习、实地调研后,利用所掌握的资料拍摄微思政课,并开展比赛。

(三)社会大课堂紧密配合

(1)校社联合营造思政氛围。努力实现高校思政课与河北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一对一、一对多对接关系,建立充分的红色文化学习基地,鼓励学生集体参观学习。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宣传、扩大河北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原则,增强“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2)志愿帮扶小组。河北多山,经济发展竞争力较低,但有其独特的优势,红色文化资源多,在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中,河北有19个县市名列其中。其中,有的地方已将红色文化与风俗文化相结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支持高校学生志愿建立帮扶小组,与各地相关单位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开动脑筋,想法设法解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宣传等具体事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3)假期自助游学或社会调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假期中自发组织前往各地旅游考察,或退休军人养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参加义工活动,寓学于乐,重走革命先辈的道路,到英雄烈士们的故乡看一看,走一走,设身处地的体会一下先辈们早年的生活和成长的历程,了解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艰难曲折,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融媒体课堂。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积极开展主题宣传、网上调查、专题讨论、拍摄制作网络微视频等。高校与各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部门联合,囿于时间地点所限,高校学生不能实地参观见学,可以采取网络观看等方式,观看博物馆展览馆等内部陈设,了解相关情况,可以委托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献花,网络观看献花仪式,增加仪式感,深切缅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付出生命的英烈们,增强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坚持“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结语

“纲要”课要入耳入脑入心,除了课堂上要讲好讲活,增强“纲要”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还要实现对心灵的碰撞与触动,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大课堂中实现灵魂的碰撞,让学生自发主动地信服,做到听懂、真信、真传,才能真正实现“纲要”课的思政教育功能。

列宁说:“教育共产主义青年,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条例。教育并不是要这样。人们看到他们的父母怎样在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下生活,亲自受到那些反抗剥削者的人所受到的痛苦,看到为了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而继续斗争要经受多么大的牺牲,看到地主和资本家都是如何凶恶的敌人——这种环境就把他们培养成了共产主义者”。(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列宁全集》第31卷第262页)河北高校学生只有真的去接触、了解河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践不断磨练、改造自我,才能真正热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才能认真上好“纲要”这一门课,也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