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为例探讨我国自愿性产品认证

2020-11-18 14:37林韶斌林浩斌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自愿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

林韶斌 林浩斌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670)

一、国内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状况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国内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机构181家、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证书46.7万张、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获证组织数5.7万家、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机构收入达183亿元。发放证书数及获证组织数历年增长变化,认证项目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认证方式来证明产品质量,获取客户的关注和信任;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压减。

二、国内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成效

1.组建起联合的绿色产品认证认可、标记和标准体系。强化绿色相关产品的供应,联合国家工信、住建、新闻出版和物流等有关单位开展电力电子产品有害物品的限定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印刷和物流包装等绿色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建设,并统一使用绿色产品标识。

2.加快绿色产品采信制度建设,联合财政和生态环境等国家相关部门,调节和完善节能相关产品和有关环境标志产品的政府采购实施流程。前段时间,浙江湖州开展了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共发布绿色产品认证证书52张,涉及企业35家。

3.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之以恒,着力推动,实现我国对62种产品不再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对27种产品采取自我声明评价方式。

4.自愿性产品认证在各领域,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综合发展。规范市场的秩序,提升金融和科技的安全、质量管理程度,防范质量破绽危害,促进相关产品归入国家联合推行的认证认可系统,颁布了第一批目录。国推产品认证引导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交通一卡通领域截至2019年底已发放50余张认证证书,服务全国272个城市实现一卡互联互通,累计跨地区交易上亿次。

5.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环保产品认证的发证数量年均增长率176%,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认证的发证数量年均增长率130%,风电产品认证的发证数量年均增长率60%。

综上所述,中国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是自愿性产品认证行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主要原因分析

认证机构小、散、弱现象并无明显改观,有近一半的机构发证数量少于10张;相当一部分认证机构缺乏标准研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对新兴产业的前瞻性研究不足;既懂行业、又懂认证的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没有缓解;认证机构开发的认证项目在专业化领域钻研不深,品牌影响力不够;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一站式、一体化、多元化认证需求,企业的认证需求是随市场导向而变化的。举例说,儿童口罩原本没有测试标准,新冠肺炎疫情来了,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率先在2020年3月发布儿童口罩标准,认证机构中诚公司在2020年4月发布了儿童口罩认证规则;国家市场总局在2020年5月发布了儿童口罩技术规范,认证机构中诚公司也随即开始认证规则的修订,企业只需通过产品小范围的调整,就可以快速地通过测试,获得认证,赢得市场先机。

四、以儿童口罩为例,介绍一个完整的自愿认证过程

五、优化环境,全力支持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

1.扶持重点产业、产品自愿性认证业务。由国家认监委择优进行扶持,重点扶持在市场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产品认证扶持政策。

2.相关标准的制订和修订。鼓励相关认证机构开发认证技术标准,完善认证认可行业、团体标准和认证技术规范;鼓励将有市场认证需求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作为认证依据,为标准的制订、发布、实施以及使用提供支撑。

3.推动采信。积极主动向相关产业部门、企业集团、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供应链各环节部门说明、解释、推广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鼓励各相关方面了解认识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共同参与自愿性产品认证过程,推动采信自愿性产品认证的结果。

4.大力宣传。国家认监委、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认证认可机构、认证认可协会发挥自身的特点,共同谋划,形成联合的宣传窗口,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电视媒体、报纸和网络等进行推广宣传;关注产品的使用者,采用积极和形象的方式开展推广宣传工作;组建讯息宣布和分享平台等方式促进消费者认同获证产品,市场采用和信任认证认可的结论。

六、多方面联动,联合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

1.多方面联动。尝试组建认证认可机构与人员、获证企业和使用者相关制约制度,以防潜在追求利益导致出现的不必要隐患;在加强行政监督管理、认可制约和行业自觉等方面的同时,建立必要的干预制约制度;向社会公众媒体开放认证认可产品标准和结果,进行符合性的日常监督。

2.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针对认证实施过程监督管理时,应确保认证工作符合认证规定;针对认证实施结果监督管理时,应加强处置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认证产品,对认证认可机构进行定责;利用科技处理手段强化和完善认证认可市场和产品的监督管理;完善认证机构和人员退出的机制。

猜你喜欢
自愿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
上市公司透明度改进的关键一步
论自愿性信息披露后的更新义务:法理解释及适用
高新技术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①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强制性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制度对比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