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糖尿病舌脉证规律探析

2020-11-18 08:51关媛媛田春颖孙璇王东军朱青青周宗慧王泓午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7期
关键词:舌象脉象证型

关媛媛 田春颖 孙璇 王东军 朱青青 周宗慧 王泓午

[摘要] 目的 研究臨床糖尿病中舌象、脉象、证型分布规律与关联。 方法 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12月研究糖尿病舌象、脉象、证型的临床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检索策略为“糖尿病”并且“舌象”“脉象”“证型”,建立糖尿病舌脉证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 结果 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证依次为暗红舌、腻苔、沉脉、弦脉、阴虚燥热;关联性最强的舌象、脉象配伍有红舌-沉脉+弦脉、腻苔-沉脉+弦脉、腻苔-滑脉+弦脉,在四阶关联规则结果中,支持度最高的前4项均在气阴两虚、阴虚燥热证型的基础上进行舌脉变换,分别为滑脉+弦脉+暗红舌、滑脉+暗红舌+腻苔、胖舌+沉脉+红舌、滑脉+暗红舌+黄苔。 结论 糖尿病临床舌脉证变换复杂,运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中医针对糖尿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糖尿病;舌象;脉象;证型;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9(c)-0131-04

Analysis on the law of tongue and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of clinical diabetes mellitus based on data mining

GUAN Yuanyuan1   TIAN Chunying1   SUN Xuan1   WANG Dongjun1   ZHU Qingqing1   ZHOU Zonghui1   WANG Hongwu2

1.Graduate Schoo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2.School of Heal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ongue,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in clinical diabetes research. Methods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clinical journals, conferences and dissertations on tongue,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of diabetes mellitu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December 2019. The search strategy was “diabetes” and “tongue manifestation” “pulse manifestation” “syndrome type”. The database of diabetes tongue and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was established,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data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tongue and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the clinical study of diabetes were dark red tongue, greasy fur, deep pulse, stringy pulse, syndrome of endogenous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 The most relevant combination of tongue and pulse manifestation were red tongue-deep pulse + stringy pulse, greasy fur-deep pulse + stringy pulse, greasy fur-slippery pulse + stringy pulse. In the results of the fourth-order association rules, the first four items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were tongue and pulse transformations on the basis of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syndrome of endogenous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 which were slippery pulse + stringy pulse + dark red tongue, slippery pulse + dark red tongue + greasy fur, plump tongue + deep pulse + red tongue, slippery pulse + dark red tongue + yellow fur. Conclusion The transfomation of tongue and pulse manifestation and syndrome types in clinical diabetes mellitus is complicated. The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on rules in data mining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Tongue manifestation; Pulse manifestation; Syndrome type; Data mining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系统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2],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3]。糖尿病最先引起血糖的异常升高,逐渐引起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功能障碍,甚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系统病变[4]。本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死、致伤、致残率高的疾病[5]。中医并无糖尿病病名,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6]。中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其中尤以舌诊、脉诊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7]。正如《临证验舌法》所云:“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与舌……据舌以分虚实。”舌象能及时并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津液代谢、邪气性质,根据舌象的实时变化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内经》中说:“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临床上可通过脉诊来窥探人体的脏腑病变,帮助判断证型及疾病的防治[8]。舌脉互参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与基础,根据舌脉证辨别糖尿病的不同状态,辨识疾病的转归。临床上辨证论治得到的舌脉证常与规范标准不同,本文通过总结目前临床糖尿病舌脉证,辨别其规律,旨在为中医四诊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及糖尿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式

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检索式为“糖尿病”并且“舌象”“脉象”“证型”,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

1.2 纳入标准

选取对糖尿病患者舌脉证进行研究的临床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若其内容雷同或经判断为同一研究者,选择文献资料较完整和全面明确的文献。中医证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0]、《中医诊断学》[11]、《中医内科学》[12]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研究中未明确描述舌脉证;②少数民族医药类文献,如藏医、蒙医等。

1.4 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库建立

①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文献舌脉证按照《中医诊断学》[11]和《中医内科学》[12]进行规范化命名,如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统一证型为阴阳两虚。②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中糖尿病舌象、脉象、证型使用Excel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软件SPSS 19.0、IBM SPSS Modeler 18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

1.5 研究方法

1.5.1 描述统计  使用Excel 2010对纳入文献发表年限、舌象、脉象、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2人分别单独进行数据录入,如产生分歧由上级人员进行决断。使用SPSS 19.0对所纳入文献中舌象、脉象、证型频次进行统计。

1.5.2 关联规则  对Excel数据库中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将舌象、脉象、证型出现频次≥15次的,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属于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广泛用于知识发现,在中医药研究中较为适宜。选取Apriori算法(一种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最低支持度设置为20%,最小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为5,进行二阶、三阶、四阶舌脉证关联规则分析。

1.5.3 聚类分析  为探索数据的内部结构,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将分析对象的集合进行分组,分为由相似的多个对象组成的分类,对出现频次≥15次的舌象、脉象、证型分别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纳入分析

共检索到CNKI数据库文献134篇,VIP数据库文献69篇,Wanfang Data数据库文献423篇。將所有文献纳入数据库进行合并,删除重复文献69篇,剩余557篇。阅读文献和摘要初筛保留286篇,排除综述、文摘、科普类文章132篇,按照本文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数据文献90篇,非糖尿病中医舌象、脉象、证型研究文献9篇,无法获取全文5篇。最终有效文献50篇,得到50个舌脉证组合,进行数据研究。

2.2 纳入文献年发文量情况

最早对糖尿病患者舌脉证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于1984年,以2004年为节点,在此之前发文量较少,在此之后每年发文量呈阶段性增长,到2015年达到峰值,发文量共6篇,2018年发文量有所下降。见图1。

2.3 舌象、脉象、证型频次统计

在纳入的50种舌脉证中,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象为暗红舌、白苔,均出现37次,频率为74%。排在前2位的脉象分别是沉脉、弦脉,均出现28次,频率为56%。见表1。

2.4 舌脉证聚类分析图谱

应用SPSS 19.0软件对频数≥15的舌象、脉象、证型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最终得到糖尿病常见舌脉证分别为胖舌、白苔、细脉;红舌、暗红舌、腻苔、黄苔、阴虚燥热,常见脉象为沉脉、弦脉、滑脉。

2.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应用关系网络模型对高频舌象-脉象-证型构建高频舌脉证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3。网络图分析显示,关系较强的有红舌-沉脉+弦脉,腻苔-沉脉+弦脉和腻苔-滑脉+弦脉。同时应用三阶、四阶关联规则对本研究糖尿病舌象-脉象-证型高频进行分析,对舌象-脉象-证型组合规律进行探究。三阶关联规则发现,共有92个,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最高的是红舌-沉脉+弦脉,支持度为44%,置信度为81.82%。支持度排序前3的糖尿病常见舌脉的三阶关联见表2。四阶关联规则发现共32个,同样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暗红舌+弦滑脉,其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80.00%。支持度>20%的糖尿病常见舌脉证的四阶关联结果,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发现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者总数约有1.32亿,预计至2025年将剧增至3亿[13]。中国糖尿病人群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超过9240万人[14]。中医“消渴”病与糖尿病症状相符,中医辨证论治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更具独特疗效,以舌质和舌苔状态来探究体内气血阴阳运行、脏腑功能变化、气血津液在人体内的运行情况,是常用的诊疗手段[15]。现代临床中有越来越多的医家重视依据糖尿病的舌象来辨证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16-17]。中医脉诊经过2000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总结,形成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象诊断技术[18]。临床研究证实,脉诊可以为糖尿病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19]。糖尿病病机证候复杂,症状多变,病程缠绵[20],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体征表现无法得到明确辨证时,通过舌脉证判别糖尿病患疾病特点具有一定意义[21]。

对糖尿病舌脉证进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纳入文献中糖尿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证有暗红舌、腻苔、沉脉、弦脉、阴虚燥热。从高频舌象、脉象、证型可知,目前糖尿病多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亦或劳倦内伤,但均可导致机体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而发病[22]。对高频舌脉证进行聚类分析能够发现数据的内部结构,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特征。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最终将舌脉挖掘结果分为两个部分:一类为胖舌、白苔,另一类为黄苔、腻苔、暗红舌。通过以上舌脉,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阴虚有热、湿热内蕴、气虚血瘀。糖尿病病程缠绵,久病入络,耗伤气阴,气阴两虚、气不行血易致血瘀,侵犯脏腑,伤津损液,燥热内生;阴伤致气伤,进而气阴两虚。

对高频出现的舌象、脉象、证型进行三阶和四阶的关联规则分析,探究糖尿病临床多发与常见舌象、脉象、证型组合。从三阶关联结果来看,支持度较高的舌象脉象配伍有红舌-沉脉+弦脉,腻苔-沉脉+弦脉,腻苔-滑脉+弦脉,支持度均在40%及以上。而在四阶关联规则结果中,支持度最高的前6项均为在气阴两虚、阴虚燥热证型的基础上进行的舌脉变换,分别为滑脉+弦脉+暗红舌、滑脉+暗红舌+腻苔、胖舌+沉脉+红舌、滑脉+暗红舌+黄苔,与三阶关联规则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关联规则结果提示,在临床中,糖尿病多发舌象、脉象、证型组合有气阴两虚+暗红舌+弦滑脉、气阴两虚+暗红舌+腻苔+滑脉、阴虚燥热+红舌+胖舌+沉脉。糖尿病在中医辨证论治下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常见证候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血瘀气滞、湿浊痰阻、阴阳两虚等。其证候复杂多变,舌脉表现多呈个体化,但仍有临床表现征象规律可循。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偏盛”,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可知,阴虚日久势必耗气,出现气阴两虚的基本病理演变过程,这也是本研究发现以气阴两虚证居多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糖尿病的诊治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四诊合参。虽然中医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优势,但仍然存在着问题,目前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还未形成统一标准,中医病因病机还未达到统一认可[23]。这也是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应用情况复杂多样的原因,目前临床研究中对糖尿病舌象、脉象、证型的研究尚未有大样本临床报道,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突出学科交叉结合的优势,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舌象、脉象、证型的应用规律,初步挖掘探索出临床糖尿病证型组合,为今后针对糖尿病人群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糖尿病领域凸显其优势,结合祖国医学更好地为全民健康及“大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廖涌.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狀及展望[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7):1042-1045.

[3]  牟严艳,叶中慧,林梅珍,等.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4):196-198.

[4]  王月娟.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情况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

[5]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8):5-8.

[6]  仝小林,刘喜明,魏军平,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48-151.

[7]  尹德海,梁晓春,朴元林,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析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506-510.

[8]  朱振刚,袁琛,刘贵颖.刘贵颖临证脉学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8):1016-1017.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0]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11]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3]  王景云,仝丽娟,项楠楠.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15-1016.

[14]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15]  孟宪友,黄水清.中医舌诊源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946-948.

[16]  周德英,陆小左.2型糖尿病的舌脉象与常见证型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7):796-798.

[17]  林兰,倪青,庞健丽,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2型糖尿病辨证规范前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18(7):9-12.

[18]  杨梦,胡志希,李琳,等.中医脉诊的源流与发展[J].河南中医,2019,39(6):829-832.

[19]  黄天慧.2型糖尿病患者舌脉象参数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20]  曾凤,赵莺.中医舌诊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概述[J].甘肃中医,2008(3):52-54.

[21]  邵腾腾,燕海霞,赵诚.糖尿病足患者舌象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9,40(5):60-62,78.

[22]  彭思涵,谢子妍,谢春光,等.谢春光教授以气阴两虚为糖尿病核心病机的学术思想简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5(5):1-6.

[23]  朱琳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20-01-14)

猜你喜欢
舌象脉象证型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