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员专业大学生

一、前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强调党员教育要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坚持学做结合”,“将基本融入日常”。因此,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载体和管理模式,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仅仅只是思政工作的一部分,更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教育教学全过程,如此才能了解大学生党员的需要,解决大学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要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围绕“以党建带专业,以专业促党建”的思路,创新教育载体和管理模式,开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现状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多,尤其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之地,当代大学生党员呈现出具有时代背景的个性特征。这给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4]。首先,当代大学生党员个性特征给大学生党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当代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认同自我,不轻易趋同,同时他们眼界开阔,思想开放多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其次,社会物质化心理导致当代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当代大学生党员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价值观念注重实用。有些大学生选择入党甚至是因为对个人发展有利。第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思想潮流时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大学生党员思想阵地“失守”的现象。这些都给党员教育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陈旧[1]。目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仍受到改革开放以前的陈旧思想影响,其教育模式还是以“学院书记——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为主线进行,忽视了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上的重要地位,这也造成高校管理中专业教育和党员教育“分两条腿走路”的现象。其次,大学生党员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大学生党员教学内容更多地局限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的教育上,而学生党员对国内外热点形势等内容比较感兴趣。组织生活上讨论的与学生党员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实际结合少,难以引起年轻人兴趣。再次,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5]。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课堂授课、组织生活会的方式进行,还未充分利用网络载体。虽然目前有不少高校成立了网上党建,但还是多以广播或视频上课的方式出现,缺乏互动交流平台,网络还未能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阵地。最后,大学生党员教育激励与惩罚力度不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存在“入党则一劳永逸”的现象,对优秀者奖励不够,对落后者惩罚缺失,学生党组织缺乏应有的年轻活力。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三结合”原则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和专业方面的优势,坚持将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围绕“以党建带专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促党建”的思路,坚持“三结合”原则,建立起大学生党员教育新机制。

首先,将党员教育工作者和专业党员教师相结合。党员教育工作者目前一般由辅导员担任,高校应加强辅导员和专业党员教师的联系,经常召开交流会。将优秀的专业党员教师扩充到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中。其次,将党员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以党建带专业,以专业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将党员教育工作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将党员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力争将普通同学培养成专业能力强的同学,把专业强的同学积极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最后,将组织生活与学术活动相结合。依托学术发展,在大学生党员中设立学术团队型党小组,对小组成员中党员的党性培养和专业学习方面进行共同指导。通过党性教育,使得党员专业学习方面有正确的指导。而在专业学习时,及时了解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以提高党性修养。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目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由上级党委制定,容易出现教条主义。大学生党员的成长需要是党员教育的直接动力,根据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三结合”原则来确定教育机制,采取从下到上的教育方式,这不仅可以激发一线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使工作真正符合受教育者需求,使党员教育工作真正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6]。

(一)深化制度管理,确保教育管理的长效性

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制度管理机制,是对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需建立健全领导落实责任制度,高校党委负责人直接负责党员发展全过程,切实履行贯彻落实的职责,严抓大学生入党、入党后的教育、考核和激励等各个环节。其次,建立“三结合”制度,制定优秀的专业党员教师兼任党员教育工作者制度、党建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制度和组织生活融入学术活动制度。坚持将“三结合”制度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全过程。再者,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分为党员发展前、发展中和发展后三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需建立完整的制度。如党员发展前,建立健全党章学习小组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党员联系人工作制度,党员发展中,建立发展党员谈话制度、支部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等,党员发展后,建立预备党员转正制度、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民主集中制度等。将党支部建设中的所有工作制度化,按照计划、分步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挑选、考核、培养。

(二)完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目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几十年来止步不前,难以吸引大学生兴趣,陷入不能“走进年轻人的内心”的尴尬境地。应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第一,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应使用多元化教育方式。一是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课堂上主要进行理论知识普及,通过对红色基地实地走访、考察加深党员教育;二是采用党课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找准党员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问题,适时恰当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三是采取反转课堂方式,让学生处于学习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设立学术团队型党小组,选拔专业优秀、党内表现优秀的“双优”大学生党员作为小组成员,在党性修养和专业教育方面进行统一指导。鼓励小组成员申报高校大学生思政、实践、专业等方面课题研究,由专业教师党员进行双向指导,在普通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之间树立模范带头的作用。第二,采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内容。按照“以党建带专业,以专业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在制定常规教育内容,确保教育针对性之外,要把党员教育工作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将党员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这需要在专业教师党员的带领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以极高敏锐度捕捉到专业教育与党员教育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同时,教育内容要引入大学生党员最关注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教育内容,逐步增加大学生党员关于理想信念、党性觉悟、思想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思考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第三,采取上下联动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由上级部门、一线教师和学生党员共同制定,由上级部门把握总体方向,一线教师和学生党员充实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上下联动的模式。第四,严格实施奖惩机制,优化考核手段,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奖惩分明的机制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奖惩机制科学化,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工作有序、考核有章、和谐共进良好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氛围。

(三)创新教育载体,实现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学生党员教育同样要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网上党校,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高校应积极构建党员学习网络阵地,第一,创建党校网上教育平台,实时点播党员教育视频,包括党的法规政策、时政新闻、时政点评、国内外形势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解析、党员教育新内容等,将国内优秀教育资源整合在教育平台中。通过该平台,党员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做到集中授课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党员及时了解党内最新消息,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第二,创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通过QQ和微信建立党员交流群,向党员定期推送规章解读、分析典型案例、征集廉洁感悟,党员可在群中交流看法,发表意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党员教育内化于心。党支部要认真倾听党员的想法和反映的问题并尽快解答,以拉近与普通党员之间的距离;第三,创建党员教育网络宣传平台,平台中设置党员先进个人事迹记录、党风廉政、基层案例、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警示记录等。

(四)加强教育人员建设,提高教育与管理的延续性

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的党员教育工作人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支专兼职教育人员队伍。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一批专业党员教育工作人员,同时选聘优秀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党员兼任教育人员;其次,加强对党员教育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班,以规范化、专业化教育工作人员;最后,定期从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对教育人员进行考核,采取差额续聘的方式,对表现不合格的人员实行淘汰制度。

猜你喜欢
党员专业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