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式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群体心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在经历着改革,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迈进,不断通过多方面途径去提高国民的整理素质与受教育水平。但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存竞争的加大,这个即将进入社会,有着蓬勃朝气的年轻群体中,特殊群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并表现出了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现象,这也成为了高等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进行心理干预也就成为了高等院校工作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构成的,群体中的成员常会产生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在本文,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个相对概念,以大学生正常群体为参照的情况下。

三、高等院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主要类型

(一)贫困生群体

此类群体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较难支付教育费用的困难大学生群体。该群体又有固定和动态之分,前者为城市的经济差异或家庭收入不稳定,造成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后者为家庭突遇经济变故或丧失经济来源,导致无法生活和求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容易因为经济困顿,不愿意与人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造成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等不良的心理,进而产生自闭、厌世等一系列问题。

(二)学业受挫群体

该群体大多因入学时的基础薄弱、自控力不强,长时期无法适应大学环境和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造成的。还有部分则是经历过了前学习阶段的压力与外在的督促,在大学阶段,受自己与身边环境的影响,则放松了学习的警惕性,认为临时抱佛脚即可,到最后发展为想学也没有能力学好,因为自控力差等原因的影响。该群体的学生最后容易有厌学心理,心情沮丧、自暴自弃。

(三)心理障碍群体

心理障碍群体大多是指在心理过程、心理动机和心里特性等方面处于亚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整体表现为在未来就业、个人经济状况、学习和情感等方面有巨大压力且抗压力较弱,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有自卑、孤独、压抑等情感问题。

(四)网络痴迷群体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不分昼夜地投入,寻求刺激与感官的满。逃避责任、麻痹自我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他们通常自控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喜欢幻想。在生活中忽视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的交往,从而导致人机交往和同伴关系不良等问题。他们容易体验到抑郁、自闭和焦虑等情绪,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也很低,且极易把游戏中的角色带入生活中来。

(五)受违纪处分群体

该群体的定义是行为在没有出现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行为与高等院校学生日常守则规范相违背,因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大学生群体。这类受到处分的群体,容易产生消极对待学习、生活,甚至产生抵触学校相关规定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稳定与文明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险隐患。

(六)少数民族群体

该群体如今成为了众多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民族语言,同时又由于地处我国较偏远的地区,文化教育发展较慢,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因此进入校园后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七)学籍异动群体

学籍异动群体主要指存在退学、休学、进修等情况的学生,在如今的高等院校中情况较普遍,原因各种各样,通常表现为厌学、沉迷网路、身体患有疾病等。

(八)就业困难群体

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如今不仅仅困扰着大学生,也汇聚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的特殊环境背景下也就产生了新的大学生特殊群头——就业困难群体。这类学生形成的因素往往有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流、高不成低不就、身体健康等因素。

(九)家庭变故群体

家庭的突然变故,让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学习、生活与心理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家庭变故群体。急剧的家庭变故,容易给学生造成强烈的生活反差,导致学生出现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情绪低落、极端行为等问题。

四、高等院校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式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教育

高等院校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进行双管齐下。如在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教学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情况下,以学识渊博、技术精湛、诚实守信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用活动和录像等形式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责任意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社会观。

(二)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心理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着多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同时还受原生家庭教育和互联网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在现实生活中媒体对于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事例的负面报道,使得有些学生往往在交往中不信任老师,不尊重

老师,不理解老师,这就给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路带来了困扰,使正常交流乃至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对于大学生,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校里更要努力去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实的感觉和心理状态,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在学校中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服务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齐头并进,在处理学生事务问题上秉公处理,同时注意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去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三)建立健全经济资助体系

此机制主要建立在贫困生群体在高等院校中占比数较大的基础上,同时也特别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与老师的关怀。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经济资助体系,可以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助教、助研等勤工助学的岗位。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去踊跃参与活动,去调动、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二是在学校设立贫困生专项奖学金与助学金,虽然国家现已经开始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但金额对于昂贵的学费和现如今高成本的生活依然只是杯水车薪。如学校可以为贫困大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且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贫困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如采取定向培养人才的方式,让企业出资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该企业工作,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为他们的就业带来帮助。

(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高等院校学生的极端行为往往是由于学生长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排清与化解。心理障碍群体则也成为了困扰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工作的主要群体。针对此学生群体最适用的则是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此方法也同样适宜于其他大学生特殊群体。如建立健全的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并采取分类,就可以较全方位的了解特殊群体大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方面的健全,制定计划,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心理咨询、讲座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最后是以人为本,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平等对话,尽全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贫困生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心理小测试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