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考试科目设置的价值取向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目设置考试

一、前言

2014年起,国内相关部门提高对于高考综合改革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且颁发一系列有关高考改革方面的政策方针,全面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道德方面和能力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充分落实培养各类人才的选拔方针。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参考性帮助。

二、高考科目设置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前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前,1952年,国内首次举行了全国统一高考,高考内容中的科目分别为中文、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和外国语言。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参加以上所有科目的相关考试并且按照学科类型分为文科和理科。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也即是1966年至1972年间,国内废除了全国统一高考,在这期间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对国内的人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1]。

(二)恢复高考后的实践反思

在1977年,国内重新实施高考制度,依旧采用文理科考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语、数学和语文成为了高考三大科目。但无论高考科目设置如何发生改动,其文科理科分科的模式始终没有改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促进学生道德和能力等综合实力的全方面发展。1993年,国内实施普通高中会考,考试中的科目包含高中全部学科,但因会考定位模糊、运营不恰当,难以得到国内公民的认可。2002年,经过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与努力后,最终形成以语文、外语和数学加上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高考科目模式,但学生知识水平依旧难以得到全面发展[2]。

(三)新时期初期的改革得失

1999年,国内相关部门颁发相关的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政策方针中,指出了当今教育事业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人才,应当及时进行改正。为了有效落实这套政策方针,国内相关部门开展有关教育改革的实验。教育部认为,当前国内教育事业务必对自身进行改革,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但目前取得成果并不理想,只有少数省份的改革实验取得了成功。这种改革时期更加侧重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

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各科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避免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其次,能够为学生和高校提供选择的机会,让高校能够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个人特长以及专业取向。最后,需要对高校的科目进行考察和调查,从中寻找到不必要的科目进行剔除,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但目前来看,国家对高考改革只有战略目标的方向,但缺少相关的规定内容,并且高考本身就具备竞争性和风险性等特性,因此相关改革难以展开。

三、高考综合改革考试科目设置的价值取向

(一)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

在科目设置期间需要考虑到统一性和多样性,将两者有效融合在科目设置中,在确保具有统一性的前提下发展科目设置的多样性。比如国内在6省区的实验中就采用的3门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重要性非常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因此作为高考科目设置中的主体科目能够有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测量且能反映出国内教育水平。但当前国内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也高低不平,综上所述,可以使用高考主干课程作为衡量标尺对各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的测量和评价,从而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寻找到教育事业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共同推动国内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科目设置中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科目方案以及科目设置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分化,考虑到各地区的教育事业有效发展,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的教育情况展开多样性的高考科目设置。

(二)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

国内采用多年的“3+X”科目设置方案希望能够通过学生自愿选择科目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过度单一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偏科情况。这也代表着这种传统的科目设置方案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无法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研究分析后认为,高考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学科覆盖面。根据科目设置的特性而言,进入考试的课程需要有良好的公平性。根据社会公平角度而言,国内的高考制度需要对学生的每门科目都要保证绝对的公平性。但高考对科目是具有偏颇性的,实际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在高考科目设置中需要严格参考到中学教育和高考科目之间拥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调查分析得知,部分地区所实验的基础会考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避免了偏科的情况。另外,在高考科目设置中需要严格注意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关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

(三)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相关专家认为,综合素质中包括语言能力、节奏智力、自律能力、交流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治理等多元化智力,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在部分省区展开相关实验,最终结果得出后得知,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展开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录取学生的主要标准之一,健全考生的评估体系,防止将高考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单一衡量尺度[3]。

四、改革试点的利弊分析

2014年,国内教育部门在上海、浙江等省区开展改革试点,在试点省区中进行关于高考科目设置、高考科目赋分、考试次数规划等相关内容,寻求其中的利弊。当前各省份将英语、数学和外语作为统一高考科目,同时进行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并且对学业水平考试细化,其中包括省级考试和地方组织考试两种类别。通过这种考试模式来突出考试的全面性,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加强了有关基础学科的学习,有效落实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学生和高校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权利[4]。

但在改革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相应的缺点,比如学生的考试压力逐步加重,选考科目的考试投机取巧,考试科目中的有效分值较低。

五、高考综合改革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详细的顶层设计

应当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需要保证统一科目中语文、外语和数学的分值和科目保持不变,取消文理科的分类,考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中进行选择,最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部门进行组织,统一进行考试。同时,艺术类、体育类、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考试也需要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统一组织,要明确详细的顶层设计。

(二)完善政策规范

为了有效解决国内高考改革科目设置中的难题,应当从国家层面上来进行深化的改革措施,由相关部门完善对于高考改革的政策,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针,提升省区学校的统一规范性,加强对于系统化科目设置的研究,有效提出完善的方案,避免出现制度性漏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满足高等学府的选才需求。

六、结语

根据现代高考展现出来的效果来看,国内始终坚持文理分科的高考科目设置虽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但同样具备着较高的功利主义。文理分科的设置本意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投入科目当中的精力,提升学生在高考期间的竞争能力。但也因此导致学生不具备社会化中必须学习的知识结构,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考教育的发展,因此急需重新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目设置考试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栏目设置一览表
高考“新科目”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