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
——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观念生活化历史

一、前言

历史是生活的历史,生活是历史的源泉,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他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那样。”1从中可见,杜威认为学校的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同样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不断启示我们要让教学回归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增强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生活味”。

二、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困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成为了教学趋势,但是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一定困境,这一困境则主要是来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今更是强调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面对新时代下教育要求的不断变更以及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部分教师,不论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还是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备课中以自己的想法和书本的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以“我觉得”代替了“同学们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对于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并未给予关注,甚至有些老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仅仅就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除此以外便是题海战术;还有些老师秉持着“备好这一课,每届都能用”的想法,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一模一样,每一届、每一班、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点并没有引起老师注意。种种观念,使得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僵化了,拉开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对于学生而言,历史是冰冷的过去,是一个个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是没有温度的,是可怖的。

而对于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线,从而会导致对于历史课堂的评价过于单一化,也就是所谓的“唯成绩论”,更加加深了老师心中那种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三、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策略

面对种种困境,如何才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笔者想来,就是要为我们的历史课堂增添点“生活味”,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当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必然是我们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而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策略呢?在这里仅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谈一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可以把学生的实际、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增添课堂的“生活味”,还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积极性。

如笔者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利用了“吃货”一词导入,“吃货”是现今社会一个普遍的群体,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词语,故而在本课导入部分学生参与度很高,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以图片、地图等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

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是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大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仅仅以语言这一形式是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历史的,故而使用诸如图片、地图等形式更直观,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实际。

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关于西域的概念、夹击匈奴、丝绸之路等内容,仅仅使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并形成相应概念,是颇有难度的,故而多次使用地图,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更生活化,也能够使学生形成更直观的感受。同时在本课中在简述到古道新途——一带一路时,还使用到了与苏州高新区相关的“苏满欧”货运列车的图片,这就有利于乡土教育,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三)合理运用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包括电视剧、电影、新闻类等,这其实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如《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使用了张骞出使的相应故事视频、使用了一带一路相应介绍短片,不仅能够增添“生活味”,提高学生兴趣,也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理解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促进学生理解中国精神。

不过在选取视频或是图片、地图等的过程中,要注意真实性,严谨性。

(四)创设情境、人物代入、善用类比

历史是过去的内容,如果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漫漫过去,有些问题是不能理解的,这也是在我们课堂中需要使学生理解的。同时,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许许多多的明星,这是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又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而这些精神也是我们历史课堂的精华所在。如果恰逢遇到这两种问题,通过创设情境、人物代入或是类比、历史剧等,可以

比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为了能使学生感悟张骞出使西域的精神,首先为使学生感受西域的未知性、危险性,将之类比为百慕大三角,提问学生是否敢去?其次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讲到张骞面临数次抉择,如被扣押十数年,是屈服还是不屈?再次被扣押会作何反应?通过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抉择,从中来感悟张骞的精神。这样一方面教学更贴近学生,也能使学生更贴近历史,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让学生从感性中学会理性分析,另一方面也更好调动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四、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以上各种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的生活化,能够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通过将教学生活化,尽量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发展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学生眼中,历史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冰冷的背诵和默写。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能够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渐学会主动学习。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形成理性思维

通过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能有让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教师带领下,对这个感性认识再次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在感性认知基础上逐渐形成理性思维。

(三)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当前历史教学中提倡的五大核心素养,通过增添课堂中的“生活味”,也能够促进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比如关于地图的使用,能够促进时空观念的培养,而通过人物代入、历史剧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提炼,有利于家国情怀的落实等。

当然,在实践教学生活化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要使课堂能够生活化,并真正契合不同的学生,这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是否能够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再次,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的影响下,教学生活化能否被学校、家长等认同?除此之外,问题可能还有很多。

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生活化是一种趋势,也是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的一个途径。同时,生活化教学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历史教学与生活,也让学生能够更热爱历史,愿更多的孩子能自由徜徉在历史的海洋。

猜你喜欢
观念生活化历史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坚持系统观念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