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如何做好初高中音乐教育的衔接

2020-11-23 09:57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初高中音乐课情感

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 华 芳

面对“美育”的重要性,我深感音乐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初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们经受磨炼、锻炼能力、经历青春期等性格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初高中音乐教学能否一概而论?怎样做好初高中音乐教育衔接?接下来我将通过《阳关三叠》探析初高中音乐不同的教学实践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初高中音乐教学不同的依据

第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2011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阳关三叠》出自苏教版音乐教科书九年级的歌唱课,是四个重要领域中“表现”领域为主的一堂课。

第二,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音乐教学。其中《阳关三叠》是高中音乐课6 个必修模块中的“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节课,在我校高一便能接触到。

二、初高中音乐教学的关系

在江苏省基本功比赛的专家点评环节,有专家曾这样点评课堂教学: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成了初中教唱课。由此可见,初高中音乐课程不可同日而语。小、初、高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递进关系,高中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进阶版,具有深度广度上的区分。只有充分认识初高中音乐教学的不同点,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有逻辑的音乐学习过程,才能准确地做好初高中音乐教育的衔接。

三、教学实践体现初高中音乐之不同

接下来,我将以课题《阳关三叠》为例,通过阐述自己的实际教学从备课到落地实施来分析初高中音乐教学的不同,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做好初高中音乐教学衔接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备课,从了解教学对象开始

从生理特点和知识构架上来说,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躁动不定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初一初二有所提高但与高中生相比还不够完善。同时,初中阶段还是学生的重要变声时期,这决定我校音乐课三个年级歌唱教学呈现不同的状态:初一学生积极歌唱并带有肢体律动;初二学生声带变化,课堂上羞于发声;初三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格外喜爱音乐课,少了好动、腼腆,乐于静下心来聆听、歌唱。因此,我在设计《阳关三叠》时将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整体考虑。

高一学生在经历中考后身心有了质的改变,同时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他们更乐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地思考、探究一些新的知识。如他们会自主了解许多与《阳关三叠》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是相匹配的。这意味着,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备课时不仅要从教参出发,还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及能力出发。

(二)备课,从单元主题入手思考不同教学视角

《阳关三叠》这部作品并非以独立形式出现在初高中音乐教学中,它们分别是编者基于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编写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单元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除了备学生还要备“单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成为整堂音乐课的核心及灵魂。

初中《阳关三叠》是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歌唱课。这一单元主题是:悠远古风。在备课时,我首先思考:“悠远古风”指的是什么?是黄河、长江孕育了六千年的悠久而深邃的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积淀的音乐文化瑰宝。结合这一单元主题呈现的含义,我整合教材,将这一单元分为三个课时,带着学生寻找古代音乐之美,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其中,《阳关三叠》这一课时,重点是通过歌唱感受音乐与诗词结合之美,并能运用合适的情绪表现歌曲。

高中《阳关三叠》是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八节。这一单元主题是:文人情致。围绕这一单元,包括“高山流水致家国”的《流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三叠》。从单元主题可以看出,“文人”“情致”在这一单元中成为教学关键词。我在备课中首先思考什么叫“情致”。“情致”指的是情趣、情感,这些情感与情致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是理性的。谁的情感?这需要我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怎样的情感?这需要我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深刻体会作品;有何价值?这需要我引导学生在体会情感,理解创作背景之后,深入思考这样的音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即音乐功能。

通过同一节课位于不同单元可以看出,初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初中停留在通过歌唱感受古代歌曲之美,而高中已上升到探讨音乐的价值与功能。这呈现出教学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两个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成果。

(三)课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体展开教学

1.初中音乐浅尝辄止,理解“是什么”

初中《阳关三叠》素材选用苏音编写的二声部合唱曲。课堂教学更多倾向于歌曲演唱、曲谱的讲解以及歌词的理解。演唱时注意声部和谐;曲谱讲解时关注音乐要素;歌词讲解时体会诗词与音乐结合之美,使得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能够真正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图1”标出的为部分教学片段。

图1

在学唱歌曲时,提问学生:a 段画横线乐句节奏有什么特点?末尾音时值是?开头是什么节奏?(生:略)方框内乐句多了哪种节奏型?(生:略)a 段四句乐句的旋律是跳进还是级进?(生:略)通过以上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节奏、旋律走向、时值等问题,从音乐本身解决技术问题以及体会歌曲的美感。从“遄行”开始为歌曲b 段,这里出现了八度大跳,同时又是切分节奏,“长途越渡关津”出现相对紧密的节奏,最后“历苦辛”“宜自珍”又出现重复而疏松的节奏。这一乐段的音准和节奏问题都需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和解决。最后,讲解歌词并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们为两个乐段分别选择合适的速度、情绪,你们会如何选择?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之前关于音乐要素的分析以及歌词的讲解让他们对作品本身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自然地感受到合适的速度及情绪。

这堂课,我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对于如何赏析音乐仅仅达到追求浅尝辄止的理解,也就是明白这 “是什么”。课后,我请学生及时记录本堂课学习收获,为高中音乐课做准备。

2.高中音乐深入挖掘,探究“为什么”

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中选用的作品是王震亚编写的合唱《阳关三叠》。音乐知识内容相对初中有了深层次挖掘,音乐情感深入体验,同时注重对中国古代歌曲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审美感知、艺术素养、文化理解能力。

(1)教学形式多样促进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

作为一节鉴赏课,课堂中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聆听美好的音响本身、了解创作题材与体裁感知美;分析音乐表现要素理解美;通过课堂合唱片段实践体验美;通过已有文化知识理解作品美,最终形成学生对艺术形象、情感表达或作品风格、作品价值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我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自主储备《阳关三叠》的文化知识。课上,3 组学生共5 分钟时间分别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古代歌曲的历史、初中《阳关三叠》点滴展开介绍。我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用精练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成果,为理解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这也促进了高中音乐知识的可视化,为深层次教学打下基础。

(2)完整聆听作品

初中课堂,教材仅停留在“一叠”的歌唱教学上。高中课堂则要求课堂教学进行全曲赏析,感受“三叠”情感的变化以及探究形成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聆听全曲时可以设问:“一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一叠至三叠是如何发展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从一叠的依依惜别到二叠的忧伤再到三叠期待与友人重逢的感情基调。随后,带着学生通过分析三叠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探究呈现不同情感的原因。比如第二句乐句“青青”在一叠中是前八后十六节奏而在二叠中成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变化让歌曲的流动性增强了;二叠中第三句“劝君更饮一杯酒”发生了调性的改变,让歌曲的情绪显得更为忧伤。“依依顾恋不忍离”这表达了心情极度忧伤,也是二叠比一叠增加的地方。“感怀”的“怀”字较一叠更为悠长,似乎这离别的伤感逐渐蔓延得无边无际。

(3)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作品反映的历史现状;梳理“古代歌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到作品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以上高中音乐课堂的部分呈现,体现出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在知道作品“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 “为什么”。

四、总结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初高中音乐教学又是处于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展开音乐教学实践,通过探究两者的差异分析初高中音乐教学的侧重点,便于初高中音乐教学的衔接。我深感,上好一堂音乐课是无止境的,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面对学生真诚,面对教学敬畏,才能担得起教育赋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初高中音乐课情感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