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考索之功,理性思辨之作
——评李龙教授《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

2020-11-24 01:52杨祥全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视域武术

杨祥全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学院,天津 301617

近十余年来,传统武术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地域武术研究逐渐成为武术文化重要的研究领域,不仅产生了丰硕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分析框架。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在对传统武术当代精神价值的挖掘方面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重复性研究较多,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也开始显示出后劲不足的势头。[1]尤其在传统武术发展陷入尴尬之境的当下,如何增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对传统武术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和导向力,成为众多武术研究者必须予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李龙教授新作《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为多样态探寻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提供了参考。在这一专论中,作者虽然选取了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但并未采用地域武术研究的惯用方式——对某地域内武术文化内容进行梳理,或对某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而是从地域武术层面揭示传统武术的多元化本性及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换句话说,武术的地域性不再是研究的起点和对象,而是阐释武术文化多元特质的平台和支点。与前作《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2011)不同的是,该书融理论思辨和实践观照于一体,既有对传统武术多元化格局形成的理论批判,对地域武术发展现状的如实记录,又有突破传统武术发展困境的现实考量;所选案例既有微观层面上的代表性门派如少林拳派、武当拳派等,还有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武术如徽州武术、徐州武术。在研究方法上,该书呈现出文化哲学、地域文化学、社会调查学等范式的合理融合,这使其不仅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又同时兼顾了可读性和科普性,是近年来武术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1 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性理解与把握——《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的内容定位

《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从传统武术的多元化特征入手,其写作意旨是在地域武术文化视域下,深度而系统地解读传统武术的多元化本性,探究传统武术地域文化形成的机制、特征和演变规律,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其当代文化理想,进而为传统武术提供具有实践形态的发展对策。换句话说,该书的写作立足点正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性理解与把握。

近年来,传统武术正面临着内源性危机和外源性文化危机并存的局面——农耕文明社会基础的日渐消失和老一辈武术家的相继离世,使传统武术后继乏人的趋势日益突出;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和外来武技的强势排挤,又对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形成压缩。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作为中华武术之根的传统武术出现了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状况,程大力先生在本世纪初发出的呐喊——“传统武术已成为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2]至今仍振聋发聩。而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比武事件,更是加剧了传统武术的信任危机,引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嘲讽、质疑和否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破解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困境,重建中华武术文化自信,成为武术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相关论文层出不穷。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这些研究中有很多仅从传统武术的技术操作层面提出解决方案,而对传统武术文化精神内涵及其价值的时代性阐发不足。这种浅尝辄止式的研究犹如隔靴搔痒,注定无法为传统武术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辩护,因为合法性归根结底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它需要同时立足于武术本体和时代语境,寻找传统武术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发展路径和形态。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这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文化态度和选择的问题。对此,李龙教授早有深刻认知,他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述》一书中明确指出:探索传统武术在当代语境下的问题域及其解决方案,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的操作体系,而在于文化层面的态度和路径选择。[3]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他在视域融合和出场学解释框架下提出了“传统武术需要在全球化竞技语境中重新出场”的创见,为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不适进行了文化解答。

《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的出版面世,是李龙教授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方面持续深耕的又一重要成果。他在该专论中所建构的从地域文化层面洞察传统武术文化多元本性的研究框架,源于他长期以来对传统武术发展进程中“理性狡计”的深刻洞察——由于地域文化空间结构的内在多元化差异,传统武术文化形成了以门派为标识的多元形态,因此研究传统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就不能不把触角伸向其地域性。这种力求在时空演进的视野中获得传统武术文化“真知”的研究取向,其立足点正是对传统武术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理解与把握。因此,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从本源上理解传统武术文化地域性和多元性间的深刻羁绊,还可以体味到一种以动态而开放、辩证且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武术文化的态度。这一点正是该专论的独特之处。

2 连环追问与层进式论证——《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的写作特点

《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围绕“地域文化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这一中心论点,对“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什么——怎样形成——该如何”等系列问题进行连环追问与破解。作者首先从“传统武术多元化”这一看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实则亟待理清与解释的文化现象入手,提出“地域文化视域下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本性是什么”的基础性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从宏观上明确研究对象,同时更深层次地体悟和把握传统武术地域文化的本质。进而,作者从地域文化层面出发,选取“门派”作为阐释传统武术多元样态的起点和支点,并追问“以门派为标识的传统武术多元化如何形成”的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理解传统武术地域文化发展的当下态势,破解传统武术地域文化发展的问题域。最后,作者将目光转向实践层面,着力解析“传统武术在当代该如何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而使该专论的实践意义得以凸显。

遵循上述理路,全书的九个章节主要涵盖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二章)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如“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武术”等进行了阐释,为研究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石。第二部分(三至七章)分别从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形成因素”“文化精神”等层面展开讨论,并列举了少林拳派、武当拳派、太极拳派、形意拳派和八卦掌派五个代表性门派,以及徽州武术、徐州武术进行个案分析,形成了对“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解答。第三部分(八、九章)在考察传统武术城乡一体化发展语境、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语境以及文化中国发展语境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是对“传统武术多元化该如何”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该书每部分之间都具有紧密的逻辑衔接,前一部分的内容往往在为下一部分伏笔,各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形成了典型的层进式论证结构。相比总分式结构或并列式结构,这种论证方式不仅更加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也更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和深刻性。同时作者沉潜考索的学风,扎实的写作功底,以及横跨体育学、哲学两大学科的专业背景,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以武术文化为独特战略资源的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支撑——《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的主要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文化重建和文化寻根的呼声愈加强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的高度,具有“中华民族基因”“民族精神命脉”“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价值。[4]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武术文化价值与内涵的时代性阐发成为武术学界的研究热点。

可以说,这本《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为广大武术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存在自古至今一成不变的中华武术,每一个时代的中华武术都是当时代的武术文化结晶,因而只有坚持和运用系统性思维、历史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才能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武术,将其发展引向更高层面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因此,传统武术发展既要观照文化性,又要聚焦教育性,还要着眼于传统武术的经济性。新时代新需要,中国更需要一种精神资源,尤其需要尚武精神。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中华武术是培育和弘扬尚武精神的有效路径和手段。通过武术教育,强健中华民族体魄,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武术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一书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全面看待武术的时代价值和功能,需要研究者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也要有拨云见日的实践洞察;既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又要具备敏锐的眼光捕捉传统武术的问题域。从《历史学视野下中国武术教育》,到《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再到这本《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李龙教授在传统武术研究中取得的重重硕果,无一不是其视域宽广,博学深思的结果。他的学术践履启示告诉我们:最前沿的问题研究也要回归最基础的出发点,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思考,就能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虽然武术文化研究在近年来开展得很红火,但在很多基本问题上还未充分理清,以“熟知”代“真知”现象依然广泛存在,武术文化的理论根基还很薄弱。所以我们在看待、分析问题时,要善于从本体上思考,对那些我们自以为“熟知”、实则远未达到“真知”的问题进行追问,在这一过程中,才有可能收获对武术当代发展诸多问题的解答。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视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