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框架下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2020-11-24 21:49王园超河南省工业学校
灌篮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实训室产教职业院校

王园超 河南省工业学校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数字设备,现阶段在农业、工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应用,也是促进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作为支撑。现如今,虽然各大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该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构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能够提升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在该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创新优化培养方式,适当增加实训设备,保证师资力量充足,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训机会,进而充分发挥出实训基地作用,培养出更多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产教融合框架下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想要获得发展,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且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并且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对各级政府、企业、职业院校进行带动,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而促使校企双元育人[1]。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加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并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高技能型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其中包括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机器人会得到快速发展,高端技术型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机器人的出现催生了很多新岗位,如机器人操控、研发、维修等。在该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有必要以产教融合理念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构建高水平实训基地,进而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框架下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利用行业标准,构建基础性实训室

在产教融合框架下,院校应积极主动和相关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建设行业标准的基础性实训室。根据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人才基础能力需求、规范条件,创建相关基础工作站,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认知、圆柱坐标机器人实训、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电机测试实训、工业型柔性制作实训等[2]。和企业一同对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实训项目进行开发,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基本关节结构、基础操作、参数配置、虚拟仿真等教学,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功能、控制方法,提升学生工业机器人基础认知和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二)和资源方合作,构建工业机器人认证中心

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中,和当地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创建工业机器人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和培训认证中心。具体来讲,以本体厂商自身完备的认证资料、培训服务、讲师资源作为基础,提供给学校专项能力学习载体,学校可以进行机器人及初级工程师培训认证、程序员培训认证[3]。在前期,资源方需要对建设方案、装修风格、相关宣传资料进行提供,共建认证中心设备,且定期进行技术版本和硬件设备的更新、保养、维护。资源方需要把机器人社会培训、学生教学全套电子版教材资源进行提供,对学校教师提供免费的知识培训。其中,资源方可以推荐客户,到学校实验室开展培训课程,辅助学校实训教学所需的技术,且协调相关企业和学校一同研发行业应用;资源方学校一同开展教学培训,且给专业成绩合格的学生授予证书。在后期,资源方把毕业生推荐给省内合作用户、系统集成商,这样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输送。并且资源方可以提供给学生后期实验室应用案例的建设,对最先进的应用技术进行提供,把设备以特殊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学生。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把认证中心建设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中心,其中包括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训、企业培训和技术推广等。

(三)校企合作培养,构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考核实训室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建设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考核实训室[4]。在该过程中,想要积极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行推进,需要根据当下行业应用技术发展情况、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形成职业技能要求,其把其转变成为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的专业能力学习载体,促使学生可以结合电气原理图、机械装配图、工艺指导文件与维护手册,做好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工业机器人本体定期保养和维护、示教编程调试等工作,建设具备工业机器人基本程序操作能力的实训室。在该实训室中,可以开展多种定岗实践,其中包括机器人机械测量和拆装、工业机器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业机器人系统保养和维护等,促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此外,还可以把实训室和专业教学、技能大赛进行对接,通过竞赛实训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充分发挥出技能大赛优势。

(四)企业定向培养,构建生产性实训室

职业院校可以和应用型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构建生产性实训室。在该过程中,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一同对育人实训平台进行构建,结合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开发实训项目。例如,在涤纶长丝熔体直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中,把涤纶长丝和聚酯薄膜生产过程的聚合工艺、视觉检测、纺丝工艺、装箱、入库等课程和岗位进行对接。再如,在生活用纸智能化生产项目中,把高端卫生巾、纸尿裤产品生产自动识别质检、成品入袋、装箱、运输、入库等课程和项目技能进行对接,促使学校和企业、教育和生产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促使企业生产研发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和同步发展。

(五)外引内培名师,分级培养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框架下,想要建设高质量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撑。工业机器人技术,属于新型专业,学校需要注重引进高技能型人才,并且还需要注重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5]。这就需要注重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具体来讲学校需要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构建创新梯队,可以通过升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分级打造师资队伍,其中包括能工巧匠、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新教师等。例如,能工巧匠和教学名师,提供给其参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建设研修班机会,或者提供给其出国考察学习深造机会;专业带头人,提供给其参与专业高级研修班机会,或者提供给其参加机器人编程和维护培训班;骨干教师,提供给其参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机会,或者提供给其参加深度产教融合进修机会,提升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新教师,可以利用师徒结对的传帮带形式,促进其成长。

(六)通过产教融合,对实践场所文化建设进行优化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创建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对实训室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进行发布,且通过3D技术,实景线上展示。与此同时,在公众号中,可以定期发布工业机器人企业最新文化建设。在线下,利用宣传栏等形式,把基地实训室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呈现出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合的手段,加强文化建设力度。并且,需要对实训室铭牌建设进行规范,保证实训安全[6]。在该过程中,可以张贴展示实训基地阶段、实训室功能介绍、实训室铭牌、产教实训项目,且和合作企业一同对实训室制度铭牌进行编制,其中包括作业人员上岗基本要求、上岗安全操作规范、工作服穿戴标准、上岗安全帽佩戴方法等,促使学生可以规范操作,提升实训安全性。此外,还需要注重实训基地宣传标语上墙,在无形中内化教育学生。标语内容需要和产教融合有关,和职业教育有关,和国家、党的教育方针有关,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还可以调动学生,进而实现内化教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产教融合框架下,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效果。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以产教融合作为基础,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创新培训人才模式,创建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实训平台、运用实训室、智能柔性制造单位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高质量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猜你喜欢
实训室产教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