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

2020-11-24 21:49王丽五莲县实验幼儿园
灌篮 2020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幼儿文化

王丽 五莲县实验幼儿园

传统文化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前人智慧的总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责任。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由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壮大国力,从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这导致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学习并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可以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相关教学需要不断努力,使幼儿接触到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一、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会有很多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幼儿进行学习的良好的媒介,所以说需要提高对于这些教材的重视,也需要利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幼儿真正的深入去学习这些教材内容,以此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其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为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崇素质教育,而幼儿阶段是学习的开始,在此阶段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其中不仅包含前人的智慧,更是具有许多正确的思想,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都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待客之道,尊老爱幼等,如果幼儿能够对这些传统美德进行积极的学习,掌握其中的内涵价值,那么势必会对其思想造成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日后对其开展思想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古代会从“仁、义、智、礼、信”等方面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培养,所以如果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势必可以从不同方面帮助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并具有一定的素养。

(二)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中华文化的文学底蕴是非常深厚的,虽然说幼儿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知识内容并不能够深入的进行理解,但是可以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使得他们自身的文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样也能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做好知识的铺垫。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古诗的背诵,或者是讲解一些饱含正能量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助他们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还需要丰富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认知,加深他们的印象和记忆,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以及生活当中多加运用,沉淀个人的气质,同时还能够对幼儿的思维以及谈吐的水平进行培养,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养的主要目的。

二、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比较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但是由于开始时间不长,并且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这方面相关的经验,所以其中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传统文化底蕴薄弱

在现代社会,教学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幼儿本身来说,现阶段还不懂得学习的含义,更多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学习,而教师大都比较重视教学效果,比如幼儿掌握了汉字,学会了数字的加减等,对于学习传统文化见效较慢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忽略,这也就导致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知识较少,底蕴较为薄弱。其次,对于幼儿家长来说,也并未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由于目前学生竞争压力较大,大部分家长不想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会为孩子们报名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才艺,这也就使得他们没有时间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对传统文化并没有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渗透幼儿教学面临很大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教育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也在不断重视,这也就使得幼儿园的压力逐渐增大,更想通过实际成绩来证明教育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加重视幼儿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以此来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这种思想导致幼儿园会以提高成绩为主要教育方向,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幼儿无法学习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使得传统文化无法深入教学工作中,造成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那么传统文化身体幼儿教育也只能是空谈,并无法得到实践。

(三)幼儿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习来说,他们刚开始步入学校,不仅难以适应环境,对于所学知识也会感到困倦,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由于当时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距离现在较为遥远,幼儿不能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导致他们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乏味,并无法吸引幼儿本身的兴趣。其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幼儿本身具有好玩心,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投入,这使得幼儿本身对于传统文化兴趣更加低下。结合以上两种原因往往会使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消极,因此学习起来则更没有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其枯燥程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相关教师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就需要积极的融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相关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需要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避免以成绩来展示教学成果,应该重视对幼儿思想品格,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重视。其次,改变教学方式,不再使用传统的、单一的“输入式”教学,根据教材设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实际教学内容中。拉近老师与幼儿的距离,教师使用互联网等多项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以往教学的沉闷和严肃,通过视频、画面等形式让他们更形象的了解相应的知识,学习传统文化,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幼儿可以更加愉快的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幼儿积极性

现如今,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增添学习乐趣,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建相应的情境,比如在引领幼儿背诵古诗时,可以首先播放简单的视频,在多彩的画面中幼儿更容易理解。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与古代经典故事相关的小动画来吸引幼儿,这样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通过多媒体画面身临其境,一方面是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极大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感,使其可以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也能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

(三)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竞赛

对于幼儿来说,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还是很难促使其认真学习传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便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传统文化竞赛,以此来帮助他们在玩耍中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举办娱乐活动,比如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元宵节的猜灯谜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极大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使得他们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也可以举办诵读比赛或者讲故事比赛,比如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悯农》等,既可以让幼儿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思想教育也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书法比赛,毕竟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从小锻炼学生的写字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四)有效利用多种资源,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如果仅仅利用课本进行传递和传播是不够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就需要不断利用多种资源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搜寻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排演一个话剧,让幼儿自己演出,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帮助学生探索节日活动的内涵,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为幼儿发放粽子,或者是带领他们一些做粽子,然后再向他们讲述与屈原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节日礼仪的教育,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加强实践,使其得到充分运用

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升华,努力让其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他们承担起这份责任。因此,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实践机会,通过课外实践来提升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如,可以充分周边环境来进行实践。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博物馆以此来观察他们在教材中未曾了解的知识,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让他们自我去进行探究,发现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来加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在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关教师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同方面进行渗透。当然,在此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授课任务,以此来提高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也可以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猜你喜欢
传统幼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谁远谁近?
幼儿画刊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