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射箭对比研究

2020-11-24 21:49许凯华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韩国

许凯华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韩国自 1976 年开始参加国际射箭比赛,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且世界射箭格局长期不变[1]。中国射箭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虽然显著超过韩国,但中国射箭运动水平却远不及韩国。近年来,中国女子射箭运动水平虽有提高,但其整体水平仍然无法与韩国抗衡。这与其科学化的选材、训练、比赛和相关制度是分不开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对比研究。

一、人才培养

(一)韩国射箭人才培养发展情况

射箭项目极为重视技巧,要求初始训练年龄小,基础训练时间长,最佳年龄在12至16岁。韩国青少年的射箭培养体系以学校系统为根基,专业射箭学校数量不多。在韩国射箭协会领导下,每一阶段都指定重点学校,其师资、设备以及环境都优于其他同样发展射箭项目的学校,成绩优秀者可以进入重点学校。韩国射箭青少年注册运动员并不多,仅为1500人左右。韩国运动员进入职业队需要10年以上的训练年龄,所以训练基础相当扎实。

(二)中国射箭人才培养发展情况

我国射箭项目运动员培养途径较为单一。射箭项目训练系统通常是以地方训练队为主的三级训练结构:地区业余体校、射箭重点学校;省级或市级体校;国家集训队、省级或市级代表队,三级训练结构特点类似金字塔结构:底部大,上面小,层层衔接[2]。这样虽然利于促进技术水平提高和后备人才选拔,同时也存在淘汰数量大、人才选拔途径单一,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少等问题。由于我国射箭运动员培养与教育关联性低,运动员通常只有射箭专业技能而文化素质不高,因此运动员毕业与退役后的出路极少也是限制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射箭人才培养中韩两国差异

首先在基层人才培养制度上,在韩国射箭协会的领导下将射箭项目与基层学校相结合,韩国将射箭项目做了极大的普及,对于韩国民众而言射箭不过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体育项目,类似于乒乓球在中国的地位。反观国内只有少数专业训练队才能接触专业的射箭训练,射箭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度远远不如韩国。虽然我国运动员基数较大,但选拔途径单一;不如韩国运动员选拔方式种类繁多,运动员背景多样。

其次,1984—2008年7届奥运会,共产生26金、26银、26铜共78枚奖牌,韩国获得16枚金牌,金牌率为61.54%;银牌9枚,银牌率为34.62%;铜牌5枚,铜牌率为19.23%;30枚奖牌奖牌率,奖牌率为38.46%。中国获得1枚金牌,金牌率为3.85%。银牌5枚,银牌率为19.23%。铜牌1枚,铜牌率为3.85%。3枚奖牌,奖牌率为8.97%。奖牌率相差29.49%。而且,韩国射箭连续 7 届奥运会都有奖牌入账,说明其夺得奖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体现出韩国射箭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而我国射箭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系统性不足,人才培养成果不显著。

(四)对我国射箭项目人才培养发展的思考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庞大人口基数的优势;专业训练队也保证了训练队整体的专业性与训练的系统性。在射箭项目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像韩国学习,在基层学校大力推广射箭运动:在各级学校建立射箭训练队;使射箭成为学生升学的一种手段;让射箭能成为学生毕业谋生的一份职业。除了专业训练队与学校,国家也要鼓励民间成立射箭俱乐部或是射箭协会之类的机构,以此来丰富射箭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库,这也有利于我国形成优良的射箭竞赛体系。在各种国际比赛上,我们要学习韩国队“以老带新”参赛队伍模式,充分利用老队员的经验来培养新队员。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我国的精英运动员,对于天赋异禀的队员,我们应该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争取在世界大赛上夺得奖牌,用金牌的曝光率带动射箭项目发展。

二、科学训练

(一)韩国射箭项目训练现状

大韩体育会秉承“先体能,后技术”的训练理念,并于1964年组建了专门的体能管理委员会。韩国射箭运动训练监管系统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大韩射箭协会研讨会上选定的4项内容就成功预测了国际射箭联盟为北京奥运会新调整的竞赛方法。

韩国射箭运动训练科研工作采用分别把关的形式,把运动项目科研课题分配到各研究所以及专业院校[3]。“世界射箭奇才”金水宁就是针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对策性研究的典型案例。数十名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专家组成了专家组,对她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析研究,为她设计出贴合她个人特征的技术动作与心理训练方式。

同时,韩国射箭队为了强化队员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会增加用具障碍,环境障碍,集中力障碍以及生理障碍来辅助训练。例如:弓与矢线上沾水发射或者穿着雨衣或上衣进行发射,在暴风雨或刮大风的江边上或是在沙滩或浅水中进行发射,在高级干部或贵宾面前联席,或是长时间跪坐后,滴眼药水后立即发射甚至会憋着大小便进行发射[4]。

(二)我国射箭项目训练现状

当前,我国射箭运动训练标准分为技术训练、训练时间与负荷强度3个方面。我国射箭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负荷量呈大幅增加趋势。通过访问资料并加以统计发现,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的年拉弓量达到10万次以上的水平,日拉弓训练量达到500-1000次的水平[5]。我国射箭运动员训练时间也在逐年上升,射箭运动员训练负荷量与训练时间联系密切,训练负荷量通常与训练时间长度正相关[6]。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也会利用各种方法缓解射箭运动员心理紧张与矛盾的状况。

(三)射箭项目运动训练中韩两国差异

首先,韩国射箭的训练系统性与科学性都明显优于中国,高校针对射箭项目的科研工作给韩国射箭发展打下了强大的地基,先进的科学综合管理系统更使其如虎添翼。射箭运动十分考验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7]。韩国队的魔鬼训练闻名世界,在确保运动员拥有强大的体能后还会配合极大的训练强度与充分的训练时间。同时在对心理素质的磨练上也是花样百出,用过几十种让人出乎预料的特殊方法来锻炼运动员的“平常心”。相比之下,中国射箭队除了训练时间与负荷强度,其他方面都要远远落后于韩国射箭队。体能差,心理素质不够硬,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足,这些都是当前中国射箭与韩国射箭在运动训练方面的差距。

(四)对我国射箭项目运动训练发展的思考

我国运动员并不缺少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训练负荷是我们可以保证的根基。射箭作为一项技巧性运动项目,体能更应该作为训练的第一步,良好的体能可以确保运动员技术发挥以及心态更为稳定[8]。除了在技术训练上苦下功夫,我们可以结合韩国的心理素质练习,研发一套适合我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案。在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下,国家体育总局在宏观层面给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让我国射箭项目的发展更加科学系统。在科研工作上应该投入与其他项目一样的关注,我国有数量众多的体育高校以及体育研究所,可以将射箭项目遇到的问题下放至高校或是研究所解决。

三、比赛经验

(一)韩国射箭比赛现状

韩国国内设置比赛较多,比赛类型丰富且赛季时间较长。韩国常设射箭后备人才比赛全年共有9场,且诸多比赛历史悠久,在韩国民众心中具有一定地位[9]。同时,韩国青少年射箭比赛组别设置按照学龄标准分为高中,初中以及小学组。这些比赛一般由韩国射箭协会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赞助。前韩国射箭协会的执行董事曾表示:对于小学组的年轻弓箭手来说,这种竞争机会不仅可以让他们发展射箭的天赋,而且还有助于扩大精英弓箭手的数量;因此,他们正在提供财政支持,以支付参与者的费用。同组比赛运动员始训年龄相仿,练习射箭的时间总长也基本一致,这种制度既可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也能使得运动员在此年龄得到竞争性最强的比赛。不同年龄段组别设置相适应的比赛距离,旨在保持青少年运动员的射型不被破坏的同时也能使运动员在该年龄得到最激烈的竞争,从而促使运动员的潜力被最大化开发。例如,高中时期就出现了金水宁,尹美进这样的顶尖的运动员。韩国射箭运动员的年参赛次数都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参加国际与国内大赛次数可达 20次以上。

(二)中国射箭比赛现状

在上海体育局副局长,中国射箭高级教练郭蓓的帮助下,从国际射箭联合会秘书长汤姆·迪伦、国家射箭队领队孟繁嫒、原中国射箭队总教练徐开才学者那里得知中国和韩国在最近两年里,中、韩女子射箭运动员在参加国际大赛上的次数差距较大。中国比韩国队员的每年参赛次数少的多。中国女子射箭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每年仅有 4-6次。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射箭比赛数量较少,赛事也缺乏知名度。但近年来国家逐渐给予足够的重视,伴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起“射艺”重回人们的视野,传统射箭项目赛事逐渐增加,在大众视野中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升,其中高校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参赛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射箭项目发展是十分有利的[10]。

(三)射箭项目比赛经验两国差异

韩国队一年参加的国际或国内比赛可达20次以上,而中国队员的大型比赛经验连其一半都达不到,比赛经验往往是高级别赛事中高手较量的输赢所在。韩国国内对射箭项目十分重视,不仅比赛多而且体系完善合理,能够保证各年龄的运动员潜力充分发挥。这样完善的射箭竞赛制度有利于韩国在每一层年龄段都筛选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并加以培养。这离不开韩国射箭协会的支持,其财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内比赛设置较少,比赛缺少赞助导致奖金不够丰厚也就使参赛人数较少。不过近年来,国家层面推动弘扬传统文化,“射艺”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又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之中,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开始大力促进传统射箭发展。与此同时,来自民间的财力人力也将推动射箭项目的积极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射箭比赛不多,但能看出射箭项目比赛的积极发展。

(四)射箭项目比赛经验的思考

射箭项目对心理素质的严格考察就体现了比赛经验的重要性。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射箭男子个人项目为例,林东贤以699环的成绩取得冠军,而亚军金法旼698环仅以一环惜败。射箭这类项目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精神上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导致结果截然不同。同时借国务院弘扬传统文化的文件的契机,我国应该鼓励支持射箭比赛的举办,促使运动员们积极参与射箭比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积累宝贵的比赛经验。对于国际上的射箭比赛我们也要积极参与,这样的大型比赛更能够与优秀选手切磋,这样的比赛经验是国内比赛所给不了的。

四、管理与制度

(一)韩国射箭项目管理

韩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措施来保障射箭项目的竞技运动水平持续提高。例如建立保证后备人才来源的训练体制;设立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科学管理与研究的运动处方所和体育研究机构;建立高水平运动员的奖学金制度,减免学费及提供食宿;对国家有贡献的运动员择业具有优先权,授予国际大赛获奖运动员巨额奖金等[11]。这就意味着韩国从政策、制度、投资各方面继续扶持和鼓励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全力营造适合运动员竞技的环境,竭尽全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以促使他们在国际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另外,韩国射箭的首要推动组织就是韩国射箭协会。1983年韩国射箭协会成立后,现代商业精英随后被任命为负责人,为精英射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投资和巨大的动力。前射箭协会主席、现代汽车集团总裁郑梦古对射箭协会进行了大量投资,随后是他的继承人于2005年成为协会主席,同时也是现代汽车的总裁[12]。这一水平的财政支持表明,现代汽车企业在推动射箭运动转变为韩国在国际上最成功的运动之一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射箭运动当时已被列入最有可能获得金牌的战略体育项目名单。

在队员选拔制度上,韩国女子国家射箭队的选拔程序不但具有健全系统性和针对性,而且经过复杂环境的考验,进一步强化队员竞技能力,这种选拔制度是韩国女子射箭运动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因素之一[13]。

(二)中国射箭项目管理

中国射箭协会作为中国射箭项目的领导组织,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群众体育社会团体。中国体育一直在举国体制下发展,射箭项目相比于其他项目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伴随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传统射箭“射艺”正在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国女子射箭国家队的选拔制度也比较严格,选拔以积分为指标。如老将何影在 2008 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场奥运选拔赛中虽然获得冠军,但总积分的较低,没有被选拔,而无缘北京奥运会,可见我国选拔制度十分严格。

(三)射箭项目管理与两国差异

韩国射箭协会与中国射箭协会不同,与本国知名企业联合,属于一个盈利性的体育协会,由于权力的下放,可以说他们做出的决策,出台的政策都牢牢抓住了竞技市场的规律,这也就导致韩国的射箭协会对于射箭项目的工作是极具积极性的,经济是韩国射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中国由于体育的举国体制,射箭协会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难免具有一定的惰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比于我国射箭项目依靠国家提供资金,还要被其他热门体育项目分去大半资金,韩国射箭协会依靠本国龙头企业鼎力支持,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射箭项目发展。同时,不得不承认韩国在体育方面的政策制度相比于我国涉及的更早,整体也更为系统化科学化。

(四)对我国射箭项目管理与制度的思考

首先,就像姚明模仿NBA改革CBA一般,可以效仿韩国将射箭协会的实权下防给某些知名企业,在与政府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对射箭协会进行改革,用经济市场来调动协会内部的积极性从而打造一个推动射箭项目发展的核心组织。

其次,充分抓住国务院弘扬传统文化的契机,“射艺”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大力推崇,通过“射艺”项目的弘扬带动我国射箭项目的发展。充分利用“射艺”的体育功能,来锻炼人民的体质;利用其文化功能,唤醒人民的民族文化意识。或许可以将射箭项目加入中考甚至高考的体育考试项目。

猜你喜欢
射箭运动员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两支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学射箭
射箭游戏
跳跳龙失踪
运动员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