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心理障碍与对策

2020-11-24 23:36欧阳锐锋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灌篮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练员实力乒乓球

欧阳锐锋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乒乓球运动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巅峰的状态,在我国要保证其长期性发展,就需要从基础上来进行分析,了解到乒乓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以及竞赛过程当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采取有效的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一些心理障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使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基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进行训练,从而能够使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力水平,在竞赛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乒乓球运动员本身的训练以及竞赛过程中,对于心理的调节以及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乒乓球运动员达到相对应的运动水平。但是如果存在心理因素的干扰,就会导致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调整,使乒乓球运动员获取更加良好的成绩。

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方面的具体情况

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就表现在乒乓球本身质量比较轻、速度比较快、具有更高的技巧性以及精准度要求。在乒乓球比赛的过程中,变化的情况比较多样性,同时竞赛的气氛会更加紧张,竞赛本身对于乒乓球对手的制约性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强,通常会出现一些比分领先和落后的频繁交替的情况,因此现场的气氛是十分激烈的。在竞赛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多样化的特点就导致了在乒乓球运动员可能会由于自身的一些心理情绪的异常表现而导致影响到最终的乒乓球运动竞赛成绩。

乒乓球运动员能够从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获取到乒乓球的竞技能力,但是在竞赛的过程中,这些专业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乒乓球运动员最终的比赛。成绩较差,这也是在乒乓球竞赛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和任务。乒乓球竞赛本身会对运动员进行相对应的考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练员本身的工作情况以及水平能力。运动员通过运动训练获取相对应的能力,并且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将实力发挥,从而获取良好的运动成绩。因此,运动成绩本身的存在就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训练部分以及竞赛部分。针对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在其具体的训练过程当中,相关的任务就是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力水平,并获得相对应的更高的乒乓球竞技能力,为其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取优秀的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乒乓球运动竞赛的过程当中,运动员本身承担的责任就是将其本身的一些平常训练水平以及相对应的能力转化成为现场的实力情况,形成相对应的运动成绩。在训练的过程中通常会具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范围,通过复杂的准备历程来开展相对应的工作。而实际的竞赛过程则是在更短的时间范围内形成的一个过程。在竞赛的环节,一般会体现出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一部分特征,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特征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及掌握,就能够实现科学竞赛的要求,并对具体的竞赛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在乒乓球竞赛的过程中,具体的规律相对来说难以掌握,与此同时具体的分析材料又比较限制。在运动竞赛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应的研究以及分析,了解到具体存在的内容。与此同时,在乒乓球运动竞赛中怎样从心理上来压倒对手也是考验乒乓球运动教练人员指挥能力的关键性内容。当前,教练员已经普遍重视到了在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内容以及问题所在,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来对问题进行处理。

二、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障碍的存在

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本身所具有的运动能力以及具体的环境无法充分匹配是导致其产生赛前焦虑问题的主要原因。相关方面的分析发现,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情况主要表现出消化不良、身心疲惫、产生疾病、恐惧、失败、紧张等问题,同时也会自我感觉不良,认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自身的运动水平比较局限,导致对于一些事物过于敏感,容易出现错误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和乒乓球竞赛现场的整体环境存在关联性。具体来说,在乒乓球竞赛一开始时,运动员会逐渐进入运动的状态,并观察场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应当怎样去表现来获得生理等多个方面的变动情况。与此同时,运动员会对竞赛的过程当中暂时的一些比分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是暂时性的领先就会使运动员本身的信心以及成就感得到相应的提升,如果是失败可能也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情绪受到挫折和影响,使运动员本身由于情绪的变化而引起一些相对应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会由于运动员本身的一些心理惯性,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在比赛之前存在的一些焦虑情绪影响,导致竞赛的过程当中产生焦虑问题。

在很多乒乓球竞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常会带着任务去进行比赛。一般来说,教练在竞赛的过程中设定具体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对运动员本身形成一种激励,让运动员能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怀着一些责任感以及荣誉荣誉感来进行比赛,使其实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种情况通常会就有两种表现。其中一种是当乒乓球竞赛规模很大时,整体的任务就会更加繁重,让运动员们变得异常的兴奋,从而能够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全力以赴,发挥出自身的实力。而另外一种则是由于这些期望的存在,导致运动员自己的主观意识上将对手的实际水平想的太高,导致对自身的实力产生了限制和影响,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最终使这种期望变成了乒乓球运动员在具体竞赛过程中的一种负担,使其在比赛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水平,产生怯场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竞赛成果,造成了比赛失利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乒乓球运动员要放下这样的心理负担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要求他们能够在日常训练中多多磨砺自身的意志以及思想品质,从而能够使其在多样化的环境下更好地完成进行相对应的训练以及竞赛。

在裁判员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其执法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情况。具体来说,在裁判员制定相关比赛尺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合法发球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在整场比赛中无法全神贯注而过于重视某一个动作,导致后续的比赛过程当中很多失误不断产生,最终使自身的比赛失利。

在乒乓球竞赛的环节,教练员的场外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效果,使运动员的意识受到相对应的影响。但是实际中运动员本身又不可能带有完全不理会的态度去进行比赛,导致运动员的情绪会跟着教练员的主观意识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在乒乓球运动的过程当中,教练员本身会对运动员产生相对应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极其重要的。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运动员在运动竞赛的过程当中能够接受有效的信息,使其在竞赛方面获得相对应的生理表现,但是也存在一定概率难以接受这些信息,导致其在实际的乒乓球竞赛中太过于自信而导致产生了自负,忽视了一些教练的提醒,导致竞赛失利的问题。

三、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障碍的有效调节对策

在乒乓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教练有意识地去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训练,采取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发运动员本身的运动兴趣,从而能够调节运动员的一些不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让一些运动员在竞赛之前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让自己去推脱一些失利的因素,从而能够让运动员在竞赛的过程中努力去打好每一场比赛,在竞赛中全神贯注、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调整为最佳的状态,使自身的实力得到相对应的发挥和体现,做好良好的赛前工作和准备。

在乒乓球运动竞赛的环节,运动员可能会产生在日常训练过程当中不会产生的一些低级失误。随着比分的变化,运动员本身的情绪以及体力等多个方面都会随之改变,进而让整体的局势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的某一个手势或者话语都会为运动员本身带来相对应的信心。这就要求教练员能够通过相对应的指挥来让运动员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运动员在竞赛的过程中有信心,防止一些紧张和忧虑的情绪,对其比赛实力的发挥造成相对应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教练需要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实现相对应的训练。

在教练所组织开展的日常乒乓球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队伍的训练形式,使训练的模式和正常的竞赛模式更加符合,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帮助运动员本身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能够达到训练的具体目标,使其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感受以及激励,更好地应对在竞赛现场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让一些水平不相同的运动员完成不一样的训练和比赛,强化其心理目标,使其心理建设的效果更加良好,使被动训练变成主动的训练,实现一种良性循环的训练模式,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实力水平,保持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四、结语

乒乓球运动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同时具有挑战和娱乐效果的体育活动,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影响到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多样,在运动过程中要求乒乓球运动员本身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体魄,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去调整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行为表现,发挥出更加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障碍与对策的研究,为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练员实力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乒乓球与大铁球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