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发言到善发言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发言过剩引发的思考

2020-11-25 20:53赵云云
小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亮同伴规则

⦿赵云云

“没想到这班孩子年纪不大,肚子里的话却不少,一个个都那么爱说话,整堂课都闹哄哄的!”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评价他们的孩子。的确,低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热闹,年纪越小的学生越是爱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言就没那么积极了,这也许是人成长的自然规律吧,小孩子天真幼稚,不像大同学那样怕他人嘲笑,不会顾及所谓的面子问题,因此说起话来口无遮拦。亦或是教育所造成了低年级学生爱发言,高年级学生上课沉默如金,低年级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无节制的给予学生发言权,放任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成为虚假性主体,造成了低年级学生喋喋不休、无所不言。爱发言不等于会发言,我们把那种价值不大的过度发言称为发言过剩。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是好事,但是若出现高频率低质效的发言过剩,就有点令人生厌了。为了应对低年级学生的发言过剩,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如下策略,从关注发言数量转向关注发言质量,引导学生从爱发言走向善发言。

一、授予规则,规范言说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自由的前提,不加限制的自由会毁了学生。在生本理念盛行的今天,在倡导快乐自由学习的同时,我们不要忽视规则的价值,规则让课堂变得有秩序。许多低年级的数学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一味地鼓励学生发言,只重视学生发言的次数,却忽略发言的质效,不教给他们一些发言规则。

“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简洁是数学语言的显著特点,数学发言当简洁明快。数学发言除了具有简洁特点,还包含通识要求和学科要求,通识方面的要求是指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吐词清晰、表达完整等,学科方面的规则是体现数学学科特点,使用数学语言,语言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我在教学中相继渗透发言的规则,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发言规范,提高发言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中,我提出:“红绳和绿绳哪根长?”有学生回答“红绳。”,有学生说:“红绳长。”有学生说:“红绳比绿绳长。”我趁机引导学生对三种发言进行比较分析,既然是两根绳子比长短,就要清楚地告诉他人“谁比谁比长。”因此第三种回答完整清晰,其他两种发言稍显零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聪明的教师会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授予学生一些发言规则,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言语表达的方法要求,使他们掌握数学课堂发言的规矩,做到规范言说。

二、同伴互助,促成习惯

俗话说:言由心生,发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言语是思维的外衣,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可以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发言的有效性,我开展同伴互助,借助学生集体的力量,在榜样的示范引领、在同伴的监督促下,促成学生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习惯。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说人多力量大,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充分利用班级学生资源,组织他们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发言,小组合作发挥了优秀学生的榜样引领价值,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请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传、帮、带,同时,我鼓励几对师徒展开比赛,并评选发言标兵,在全班形成人人爱发言、个个会发言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让各小组把各自带来的一盒物品拿出来,让他们说一说有哪些物品,把所有物品分类放到两个篮子里,并向同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最后,我还组织各组展示汇报分类情况,说出分类标准。小组合作中,学生或踊跃发言,或认真听讲,或给予纠正,合作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言和倾听的机会,让他们相互借鉴学习,促成了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

三、评价激引,思悟提升

许多低年级学生的发言都是信口开河,没有做到三思而后言,有积极的发言意愿但缺少精心的语言组织,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就脱口而出,那种不动脑只动口的发言不可取,使得发言缺少有效的针对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导致了课堂发言次数多、质量低。

发言的最高境界不是说给别人听,而是进行内在的自我对话,所谓无声的自言自语,这种发言方式是学生思悟后的表达,具有更高的思维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发言质效,我通过评价激引,在评价中激励、暗示、引导,引导学生自我思悟,反思自己的发言优缺点,学习他人的发言经验,在思悟中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发言水平。如在教学《认位置》一课中,当我请小亮回答:“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一向以只言片语作答的小亮竟然回答得比较完整,我趁机引导小亮自我反思:“你感觉自己的发言怎样?”谦虚的小亮不好意思评价自己。“你这回的发言不仅简洁完整,而且条理清晰,老师为你点赞!”赏识性的评价,既点出了小亮的优点,让小亮更加快乐自信,同时又给其他学生以启迪。在评价了小亮的发言后,我看到平时不爱听讲的小敏听得特别认真,于是顺势评价说:“小敏越来越懂得尊重他人了,在小亮发言时听得特别专注。”我的评价旨在为了帮助小敏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暗示其他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学会从发言热闹变为相互倾听。

为了帮助学生锻炼和提高学生发言能力,我除了对学生评价外,还经常通过如下方式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励他们自我反思提升。“如果换一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好?”“你认为同伴的发言如何?”我们要培养学生发言前后思悟的意识,发言之前先进行认真的思考,对语言进行合理的组织,同时在发言后进行自我反思,在反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发言能力的提升。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应对发言过剩,成功的办法是提高发言质量。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授予学生发言规则,让他们懂得规范言说,引领学生同伴互助,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通过多元评价激引,帮助学生思悟提升发言水平,让他们化爱发言为善发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猜你喜欢
小亮同伴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寻找失散的同伴
让规则不规则
落地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