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2020-11-25 06:14李正焜陈闻思刘一鸣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计价计量工程造价

李正焜,陈闻思,刘一鸣

(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 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采用工学结合等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高职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机械地应用多媒体讲解理论知识和例题、布置课程作业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情境化,将专业理论知识高效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作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技能培养课程,课程本身对学生文字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及资料汇整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理论知识学习难度大,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属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如何建构科学实用的教学范式,高效激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工程计量方法和工程计价方法等知识点,其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各部分知识理论相对独立,在工程项目造价实践中,课程知识点需要全方位协同运用。 但是,目前《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先将课程的知识点拆分成独立的章节,按顺序讲解理论知识,后通过缺乏背景材料的简单例题练习公式的使用。 这种僵化落后的教学设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一方面,工程造价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具体工程项目,至少是某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单位工程,在单位工程范围内完成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工作,现在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零星的知识模块,分别讲解,分开练习,破坏了原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利于提高学生面向工程造价具体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现有的各版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规划教材中的所列出的例题受应试教育影响非常大,背景材料不足,形式呆板,一问一答的形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实训的效率,甚至有些题目与实际项目脱节,跟不上计量与计价实际工作的新变化。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张欣[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张敏认为项目教学法在日常教学指导阶段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张焕芳等提出构建递进式《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项目库,将其导入课程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2]。 此外“案例” 教 学 法[3]、“ 案 例 与 任 务 驱 动” 教 学 法[4]、“翻转课堂”[5]等教学方法也被广泛使用。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深入分析, 发现项目教学法坚持“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项目” 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到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在项目工作中可以自由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具体问题,符合《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学习需要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制图等学科知识体系为支撑的情况。但是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 并负责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学习目标容易分散从而降低效率,且教学环节执行难度较大,并不适合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 “ 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信息优化后的简单实例入手,布置课程任务,带动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相互独立的知识点不能够解决实际项目中的计量与计价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鉴于此,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出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结合使用,并引入分组讨论教学手段,开发“ 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已明确的课程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2 项目化任务驱动法在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为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中高效应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法,应以工程项目资料库建设为起点,结合项目内容和朱溢镕等主编的教材《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体系[6],合理规划教学模块,布置教学项目,并结合教学项目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组织教学。

2.1 工程项目库构建

《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实训背景材料——工程项目库的建设应紧扣课程标准,并与教材内容和工程造价业务岗位需求相匹配。 同时,工程项目库项目数量充分,种类丰富( 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课程知识点讲解时常见的结构类型应覆盖全面),能够满足课程中不同章节知识点的讲授和应用,此外工程项目库中的工程项目构成应层次分明、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习阶段教学的需要,建议按照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实施难易程度分为三类,A类为简单,B类为中等,C类为困难。 具体建构方案(见表1)。

表1 工程项目库构建方案

2.2 课程教学模块整体规划

按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结合工程造价岗位概预算工作流程,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考虑本课程先导课程(《 建筑工程定额》《 建筑工程识图》 等)、同步课程(《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等)、后续课程(《BIM造价应用》) 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安排,将《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材[6]原有章节进行重新整理,充分引入项目库资源,规划教学模块,布置教学项目,整理重要知识点,分配教学课时。

教学项目的布置首先应考虑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适当删减重复的教学内容,以节省教学课时。 例如,先导课程包括《 建筑工程定额》,则《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就不用再分配相关教学项目。 其次,教学项目应本着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原则,先安排基础知识教学、再讲授计量、计价知识点,最后通过综合实训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项目整理结果样式(见表2)。

表2 教学项目整体布置

2.3 教学实施过程——以砌筑工程项目教学为例

项目化任务驱动法应在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下,坚持 “理论与实践” 的高度统一,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并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化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明确的任务、目标灵活的课堂组织、系统的知识讲解、高效地引导学生实训、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与总结。图1 为项目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实施过程。

图1 教学实施过程

以砌筑工程项目教学为例,按照项目化任务驱动法操作流程组织教学,详细步骤介绍如下。

步骤1 任务布置

根据课程标准,砌筑工程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是在4 个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砌筑工程各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了解砌筑工程量计算方法。 针对教学目标,选定广联达土建算量大赛专用宿舍楼工程项目(选自朱溢镕、黄丽华、赵冬主编的《 BIM 算量一图一练》)[7],依据工程项目内容,考虑学时限制,针对重要知识点布置实训任务为专用宿舍楼工程项目墙体砌筑工程列项分析和工程量计算,限时30 min。

步骤2 教学分组

为满足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总体要求,参考项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将授课班级47 人分为6 个实训小组,每组7 ~8 人。 分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意愿,也要兼顾学生性格和能力水平,使组员在各方面能尽量互补,以利于实训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步骤3 理论讲解

对实训任务 “专用宿舍楼工程项目墙体砌筑工程列项分析和工程量计算” 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首先依据《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对砖砌体工程量清单的项目设置、项目特征描述的要点、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做简要的介绍;然后,明确内外墙的墙高和墙长的概念;最后,重点讲解墙体工程量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下一步开展实训任务做好理论铺垫。

步骤4 组织实训

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识图、列项和工程量计算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查阅《 BIM 算量一图一练》专用宿舍楼图纸,鼓励团队协作,共同找出图纸建施-03、建施-04 中关于墙体的介绍。 按照《房屋建筑与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的具体要求进行列项分析,编制列项分析表。 列项分析表内容应贴合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便于工程计量与综合单价分析,建议根据项目特点明确项目内容、项目具体位置和相应图纸名称,示例(见表3)。

表3 墙体砌筑工程列项分析表

在列项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识读图纸,找出工程量计算所需的关键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并编制墙体砌筑工程量计算汇总表。 为模拟实际工程造价工作情境,汇总表应该以当前工程造价中广为使用标准工程量清单表格为模版,录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必须载明的5 大要素,即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示例(见表4)。

表4 墙体砌筑工程量计算汇总表

步骤5 考核总结。 实训时间结束后,首先应及时公布参考答案,供学生进行对量;然后根据对量情况,引导学生找出实训成果中的不足,并通过组内、组间讨论探究如何改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统一进行讲解;最后,总结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教学实训中标准操作规程和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训工作习惯,全面提高工程造价职业应用能力。

2.4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应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8]。 考评对象为2016 级和2017 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其中2016 级学生接受的是教学改革前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2017 级学生接受的是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法的课程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平时成绩( 考勤、课堂表现、团队成果及个人作业质量) 占总评成绩的5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此外,鉴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实际造价工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做以下假设:学生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的效果越好,其实际造价能力提升越明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学生离校后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 可以分析顶岗实习学生专业对口率,即直接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学生比例,用以评判课程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是否对提升学生造价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心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归纳为:考勤成绩,课堂表现,团队成果和个人作业质量、考试成绩、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具体指标数据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数据统计表

通过对比教改前后各指标统计结果,分析指标数据的变化,进行教学效果总结。 “ 人均课堂表现成绩” 和 “人均考试成绩” 大幅提升,说明项目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强化了师生互动,学生得以在项目背景下,通过实训任务高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工程造价实际工作流程更有效地结合,对计量与计价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均考勤成绩” 在9.4 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4 分,说明经过项目化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后,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得逃课现象大为减少;“ 人均成果和作业成绩” 降低0.2 分,但考虑到教改前后实训任务及作业布置都做了较大调整,实施项目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后,由于引入完整项目案例,学生解题及完成实训任务的难度呈指数增长,逐渐熟练掌握了在真实项目环境中进行造价工作的标准操作,出错率逐渐减少,成绩有明显提高,说明项目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效果显著;“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大幅提高,说明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法的《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真实地提高了学生实际造价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造价工作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中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 结 论

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全程引导下,依托真实工程项目,通过对教学项目的梳理规划,明确实训任务目标,进而在任务目标驱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引入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构建了种类丰富、层次分明、难易结合、数量充足的项目库,为学生创建了贴合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从整体上优化了课程教学模块,节省了教学资源,突出了教学重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按照实际工程项目造价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实施,以实际工作场景中最常见的列项分析表和工程量清单表格的编制为实训任务, 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通过考勤成绩、课堂表现、团队成果和个人作业质量、考试成绩、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等指标,对比教改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证明了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中,引入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将造价理论知识和实际造价工作相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强化了学生的造价专业实践技能,对提升学生的造价岗位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实现培养工程造价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创混合式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计价计量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