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0-11-25 02:46田玲玲于立杰程林林
光明中医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司汀白术半夏

田玲玲 于立杰 程林林 赵 迪 朱 彤△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眩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会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障碍。盐酸倍他司汀是治疗此病常用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但是单一用药的效果不理想。有研究[1]称,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此病,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尽快缓解患者的病情。我院为探究中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发现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9年11月—2020年6月)中选取66例进行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中女18例,男1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42±4.5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4.65±1.42)年。观察组中女19例,男14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1.88±4.2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4.82±1.33)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高。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WHO制定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标准:患者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患者眩晕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系统缺陷的局灶特征;患者症状在24 h减轻至消失,但经常反复发作;辅助检查可见阳性结果。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中眩晕诊断标准: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扑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1.3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不低于40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且同意参与;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患者无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患者非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眼部疾病、颅内占位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国药准字H23020159)治疗,500 ml/次,1次/d,治疗7 d后,调整为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片/次,3次/d,共服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组成为:黄芪20 g,法半夏、茯苓各15 g,白术、天麻、陈皮、川芎、生姜、大枣各10 g,炙甘草5 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行加减治疗:若患者肝肾不足,加菟丝子、山萸肉各15 g;若患者血虚明显,加阿胶10 g,熟地黄15 g;若患者脾胃虚弱,加党参20 g,山药30 g;若患者血瘀明显,加鸡血藤20 g,三七、水蛭各5 g;若患者风阳上扰,加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各15 g。将以上药材加1000 ml清水中进行煎煮,取汁125 ml口服,1剂/d,治疗1个月。

1.4.2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基底动脉峰流速。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眩晕)评分。

1.4.3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眩晕)评分标准参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眩晕程度分别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患者的评分越低表示其眩晕症状越轻微。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基底动脉峰流速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流速均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2组分数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是人体重要的供血动脉,在高血压、严重颈椎病、先天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等的影响下,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会降低至一定程度,出现相应的脑缺血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4]。若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西药是常用的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手段,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起到缓解眩晕等症状的效果,但是疗程长,患者一旦停药,症状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眩晕历史悠久,《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眩晕的病机为肝;汉代张仲景认为,头晕发病的原因之一是痰饮,这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位在于肾、肝、脾,标为火、风、痰、瘀,本为气、血、阳、阴,主要由于肝肾亏虚、痰阻经络、脑窍受扰、浊阴不降等引起,故治疗原则为化痰降气、补虚泄实,调整阴阳[5]。本次研究中,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盐酸倍他司汀可以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脑部及周围循环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血循环,增加前庭流量,消除眩晕、耳鸣等症状。但是此药需要长期服用,一旦患者停药,症状反复。本次疗程为1个月,患者停药后眩晕等症状复发,因此对照组治疗效果不佳。半夏白术汤中的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调和脾胃,善治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胃气上逆中恶心呕吐;白术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效,可治痰饮眩悸等;天麻平肝息风、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等症;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呕吐、痰饮、心悸不安等;黄芪补气固表,治气滞瘀阻证;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等;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头痛等症;生姜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化痰止咳,用于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主治气血津液不足、心悸怔忡、营卫不和;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6]。此药剂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行加减治疗,加菟丝子、山萸肉可治肝肾不足;加阿胶、熟地黄可改善血虚;加党参、山药可治脾胃虚弱;加鸡血藤及三七、水蛭可缓解血瘀症状;加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可治风阳上扰。以上药材合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眩晕、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同时联合西药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将中药与西药的药理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比单一使用西药的效果好。因此,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②从药理作用上看,盐酸倍他司汀有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加用中药,药方中的天麻可以拮抗动脉血管痉挛收缩,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可以改善颅脑的微循环功能,从而抗眩晕;川芎能使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对患者全身的微血管进行扩张,可以改善微循环;陈皮可以强化人体血管的通透性,避免血液中进入组胺类物质,且可以加快溶解纤维蛋白,从而使得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得到抑制;白术则可以强化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能使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避免人体被自由基损伤,由此可以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7]。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加快脑部血流速度,因此,观察组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峰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半夏白术汤加减治疗,可以提高基底动脉峰流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消除眩晕等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司汀白术半夏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