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2020-11-25 02:19
光明中医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温阳夹板桡骨

叶 成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与尺骨通过上尺桡关节、下尺桡关节相连接。桡骨远端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2~3 cm,为常见骨折形式,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其发生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一定关系,临床多表现为跌倒后关节疼痛甚至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造成巨大不便[1]。巴尔通骨折、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类型。发生骨折以后会导致胀痛、压痛、腕部肿胀等现象,手和腕部的活动能力明显受到限制,这时候需要及时治疗,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加强良好的调理。以往多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多用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一般情况下采用大小适当的塑型夹板,主要利用夹板特定的弧度,从而能有效控制骨折断端的再次活动,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病情,利于患侧桡骨的恢复。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近年,中医疗法表现出对骨科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后主要会发生肾精不足、经络阻滞等情况,治则为活血通络、温阳补肾,以达到健骨充精之功效。温阳健骨汤含有熟地黄、鹿角胶、续断、细辛等成分,具有充精髓、健筋骨之效,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从我院收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挑出74例老年患者(2018年3月—2020年3月),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术后复健基础上联合温阳健骨汤行中医治疗,旨在分析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挑出74例老年患者(2018年3月—2020年3月),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2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2例;骨折类型:背部缘壁裂型6例,屈曲型17例,伸直型1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为(71.04±3.85)岁;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1~12 h,平均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为(4.89±1.26)h。研究组中男14例,女23例;骨折类型:背部缘壁裂型7例,屈曲型17例,伸直型13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为(69.97±3.79)岁;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1~12 h,平均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为(5.03±1.22)h。2组以上资料(性别、骨折类型、年龄范围、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对比结果显示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CT断层扫描技术等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明显观察到患者桡骨远端骨性结构改变。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②X线检查、CT断层扫描技术显示桡骨远端骨性结构被破坏;③符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2];④在我院行手术治疗;⑤签署参与同意书;⑥意识明确且依从性良好;⑦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史。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三角纤维软骨盘撕裂伤;②合并恶性肿瘤;③有桡骨关节手术史;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⑤合并严重感染;⑥过敏体质或对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史。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2组均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实施阻滞麻醉辅助手术进行,患者取仰卧位,采用C臂机透视下进行手术,将患侧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并对骨折两端进行对抗牵引,纠正移位、重叠情况,检查骨折对位情况,确保复位良好后外敷药膏,并置压垫,以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复健,适当活动关节,密切监测骨折部位血运,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确定夹板固定可否解除。研究组在常规术后复健基础上给予温阳健骨汤,处方如下:熟地黄20 g,鹿角胶20 g,骨碎补15 g,白芥子15 g,续断15 g,肉桂10 g,玄参10 g,菟丝子10 g,细辛3 g。每日1剂,以温水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

1.5.2 观察指标①对比2组临床疗效,按照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估疗效,计算并对比2组总有效率。②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③疼痛:根据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估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积分总分10分,分数越低代表情况越好。④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由临床证候进行评分,总分0~15分,分数越低代表情况越好[2]。

1.5.3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分为:优(骨折处无明显疼痛,腕关节活动灵活、功能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良(骨折处疼痛明显减轻,腕关节活动稍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50%≤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中(骨折处疼痛缓解,腕关节活动有所改善,35%≤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50%)、差(骨折处疼痛基本无改善,腕关节活动受限,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5%)。总有效率=(优+良+中)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对照组(72.97%)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较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7.45±3.70)d对比,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11.06±3.15)d明显较短(t=4.8824,P<0.05)。

2.3 治疗前后N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前N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未表现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N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3 讨论

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近年,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缺乏运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未及时治疗会引发严重的关节性疾病,危及患者正常肢体功能,危害患者健康。

桡骨为手臂主要骨关节构成之一,对患者日常生活极其重要,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后,临床可采用手术对骨折处进行复位,长久以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多项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对骨科疾病有显著疗效[3,4]。

中医理论认为,肾本藏精之处,为先天之本,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精气渐衰,温化无力,肾阳虚损,骨骼滋养不足,故而骨折多发。桡骨远端骨折主要病因是肾虚,随着年龄增大,精气渐衰,温化无力,故而出现肾精不足,经络阻滞等情况。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则应为温阳补肾、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未智慧[5]的临床研究结果认为,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为90.37%,远优于传统保守治疗的72.21%。马金龙等[6]研究认为,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辅以温阳健骨汤治疗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2.97%)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较高(P<0.05),表明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与以上研究结论相符。手法复位是先将骨折端结构恢复,然后约束患肢固定关节,促进骨折端恢复。温阳健骨汤主要由鹿角煎炼成胶,性微温,可用于精血不足、阴虚发热的治疗,具有补血止血、温阳健骨、补肾填髓之功效。

分析温阳健骨汤处方成分如下,其方中含有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续断、肉桂、菟丝子、细辛等,其中熟地黄、鹿角胶为君药,二者合用,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健骨、活血温阳之效;白芥子、肉桂、细辛为臣药,白芥子可疏经通络、养血补气;肉桂可助阳补肾;细辛可温通经脉;此外,菟丝子、续断等为佐药,具有充精髓、健筋骨之效。诸药合用,可补肾温阳、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续断对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期间,应用温阳健骨汤可促进骨折愈合。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研究组N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期间,应用温阳健骨汤可减轻中医证候,改善腕关节疼痛。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期间,应用温阳健骨汤价值确切,可减轻中医证候,缓解关节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温阳夹板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