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方式变革与中国流通现代化研究

2020-11-26 17:46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交易方式流通业流通

张 蓓 博士生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引言

生产、交易和消费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说,生产方式正在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慢慢的转换,而消费方式也从“现代”向“后现代”不断演变。随着这两种交易方式的变革,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零售业态的形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生产者来说,流通企业在很多的领域中占据了主动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使得流通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我国流通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消费启动动力不足等,我国流通业在产业升级、引导产业发展和识别消费喜好等方面依然处于被动的位置。

交易方式变革背景

(一)交易方式的涵义和变革形成因素

交易方式主要是指在交易时交易双方所采取的具体做法,这也是交易双方互相联系的方法和手段。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对对方供给的价格和商品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完成的商品交换活动。这种活动是买卖双方依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需求而逐渐达成的一致意见,并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交易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主要表现为从传统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这种演变过程使得远距离、大批量和多品种的商品流通需求得到满足。有学者曾经提出,交易效率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交易方式变革和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违约成本、决策成本、议价成本、信息成本和搜集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人性和交易环境的直接影响,其会使市场失去导向作用,从而出现交易危机。交易成本还包括六个主要的来源,即信息不对称、少数交易、信任、不确定性、有限理性和投机主义。市场需求、制度和技术是影响交易的深层次因素,为了使交易效率得到不断地提高,使交易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需对交易方式进行不断地革新。在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传统的交易方式受到了冲击,网络交易、信托交易和信用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对传统的交易方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此背景下交易方式经济性原则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二)经济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易得到不断增加,同时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时空距离得到有效的缩减,世界行业巨头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主要的金融证券市场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变化都为交易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变革动力。

(三)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普及,电子商务随之产生。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商业中的买卖关系进行了改变,其使得交易双方的时空距离被有效减少,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得到了不断降低。网络交易主要是指借助网路技术使个人与个人、消费者与企业和企业之间实现的商品交易。网络交易的核心体系为现代信息技术体系,其运行空间为电子化的虚拟市场,市场范围转为了全球市场,服务范围得到了不断扩展。在网络化的背景下,网络交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打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制,有效的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全新的交易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流通业朝着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

交易方式变革下流通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在交易方式不断变革的前提下,流通业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大型流通企业的市场空间需要不断进行拓展。通过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库兹涅兹等学者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其得指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会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这一结论充分体现出流通企业的潜在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而要想使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使流通企业实现持久发展,就要对流通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流通产业实现迅猛发展。

(一)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

尽管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流通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流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薄弱、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经营年限较短等问题,同时受现代化技术的影响,这些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较差,商品的周转率较低,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统计显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全国总GDP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国外相同行业的一倍以上。

(二)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小

经调查发现,在全美市场上,美国百强零售企业占三成左右;在德国市场上,德国百强零售企业占六成以上;在中国市场上,2010年底中国百强零售企业所占的比例为一成左右。流通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其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由此企业的成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其导致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企业寿命较短。

(三)我国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

经过对国外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情况的有效分析,证实了在经济发展中大型流通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美国《财富》杂志不完全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专卖、贸易、批发和零售等流通企业所占比例达到13%左右。而这些跨国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其中在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分布较多。在美国,零售、互联网和制药等竞争性较强的领域是获取利润率最高的行业。而在我国500强企业中,垄断企业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在核心竞争能力较强的领域中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出现普遍偏低的情况。

革新流通组织形态

(一)零售业革命

1.超市的兴起与发展。超市的产品供应体系和产品销售体系较为完备,消费者在超市进行购买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体验。超市的主要销售模式为电子信息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这为传统的专人柜台销售带来了新的挑战。超市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实现自主购物。随着超市的不断发展,我国零售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在超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化的连锁企业随之发展壮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零售模式。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锁经营的模式逐渐从快餐店、超市向其他行业拓展,如品牌连锁店、品牌专卖店等。到了1995年年末,我国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外的零售连锁企业不断地融入,这就给国内的连锁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0年,上海华联超市在中国国内的零售业绩遥遥领先,这预示着我国全新的商业组织模式得到了有效创建,也预示着我国零售业从此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

2.其他零售业态的发展。在过去,我国百货商店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布点盲目、建设重复和规划混乱,其使得零售业市场秩序紊乱、流通成本大大增加,此时整个行业处于经营的最低点。1996年以后,我国大型百货领域的经营效益较差,企业的经营利润较低,经营困难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去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上商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全新的业态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此时市场发育正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零售业表面上看发展趋势较为乐观,但是其流通管理水平的提升却十分缓慢,比如信息传递和产品配送依然处于低端发展阶段之中,传统的零售思维依然占据核心位置,不同的行业依然使用相同的经营模式,不同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

(二)革新生产企业的流通渠道

1.企业自销。我国工业改革要比商业改革早很多,随着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商品生产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新产品得到了快速的研发,使厂商在商品流通中占据着优势位置。生产企业为了使自身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其组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传统的销售渠道和流通企业无法对大量的商品进行消化,其使得企业短时间内扩大规模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对此生产企业逐渐开拓新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组建了销售部门,借助直营店和专卖店等多种形式将生产的产品进行销售。经过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不断地提高,其逐渐借助专卖店、代理商和小型商业机构等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

2.代理销售。流通方和生产方借助代理实现了有效协作,其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履行自己职责,使双方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地提高。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买方市场的兴起,市场分工不断细化,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慢慢接受了代理销售模式。代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之间的冲突,其使得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的密切,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对于经济实力偏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更容易受到竞争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更乐于接受代理机制。

3.革新批发商。超市等新型业态的不断发展,使生产商对渠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就导致了批发组织的发展空间逐渐减少,其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批发企业实行了连锁化发展。为了彻底摆脱发展的困境,实力雄厚的批发企业开始进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其通过与中小型零售商和批发商进行自由连锁,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进而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通过对渠道结构进行科学的整合,使渠道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过多的环节会提高企业的流通成本,过长的流通链会使企业的市场信息反馈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革新批发商经营模式,能使零售商与批发商实现有效联系,进而能使双方经济收益得到提高。

4.物流业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中形式各样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货物流通量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传统流通部门在信息流通和货物流通中的弊端得到突显,如信息传递不畅、保存环境差、包装简单和运输滞后等,因此物流行业急需转变职能。我国物流企业产生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投资建设新型的物流体系,其不断整合原有的物流部门,创建具有专业素质的子公司和物流公司;第二,批发商对物流功能进行不断强化,从而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化到信息传递和物流配送方面;第三,传统运输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需求相背离,其急需向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靠拢。

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

为实现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所有的流通组织形式都要与特定的交易方式相联系,在劳务交换和商品交换中要使用特定的交易方法、规模和形式。通常情况下,流通组织形式与交易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形式的改变要与商品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协调一致,其要与交易方式实现协调发展。流通组织形式受交易方式的直接影响,组织形式将经济作用进行了较好的发挥,如果组织形式超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就会出现交易方式不相适应的情况,这会给流通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严重的阻碍,其会使流通效率出现下降,同时使流通成本不断提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流通组织形式受交易方式的直接影响,在网络化和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新兴的交易方式使流通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其使时空限制被打破,从而促使了流通业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通过渠道创新,提升效率

在流通业态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发展途径是借助流通渠道组织的协作、融合、创造、分散和集中进行实现的,这使得流通渠道的效率得到不断地提高。通过对流通渠道的有效整合,并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能有效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流通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程度不高、流通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滞后、结构形式简单和消费水平低,要想使消费得到有效的提升,就要对流通业态进行积极创新,同时要加强流通业态的基础设施。为了使流通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要对交易费用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此可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型的供应链联盟企业和流通连锁经营企业等新兴流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组织具有超强的发展潜能、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流通领域中社会化大生产的集中体现。将专业化与规模化经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零售活动与资本经营进行有机的融合,会使流通成本得到不断地降低,并使流通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进而会将传统的零售业态形式彻底打破。基于此,使创新型的流通业态和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将实现长远发展。

(二)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

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企业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对此要将企业所有权和企业生产经营权分离开来,使得传统流通企业转变为市场运行主体,这能使流通企业间的失信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使社会经济体制中的企业道德成本支付得到不断降低,这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快速增长。经过大量调查显示,以流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产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能够促使流通企业实现全面的发展。对流通领域的管理体制进行理顺,能够打破流通领域中的分工重复、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等不合理的局面。同时,对市场中的企业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并对企业的结构进行重新的整合,能使市场主体格局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迈进,这能够使得企业活力得到有效增强,使价格与市场保持平稳发展,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真正保护。另外,要对流通领域中的中介组织进行全面的监管,对此政府要将管理核心放在法规建设、市场规划和宏观调控上。通过对流通领域的监管机制不断地完善,使其真正的做到保障有效、监督有力、行为规划和责任明确,能够使流通秩序更加有序,从而有利于流通现代化发展。

(三)通过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

现代化的流通领域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使用大量的数据仓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和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促使流通领域的财务处理、电子卡支付和电子收银等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这有利于提升流通企业的竞争实力,是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流通企业中使用信息技术,能促使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其是传统流通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的体现,其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升,使传统流通业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迈进。传统流通业与电子商务的内容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电子交易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而交易是流通企业的经营核心。开放的网络环境是电子商务实现的先决条件,电子支付、商户之间网上交易和消费者网上购物得以快速的实现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三方面的内容。电子商务具有便捷性的特点,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对流通领域的操作形式进行了重新定义,电子商务使流通的中间环节得到了有效减少,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交易,其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如今,国外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的流通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其纷纷发展起了跨国电子商务活动。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不断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交易方式的有效革新,就要不断培养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流通企业,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流通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流通技术、流通形式和流通理念的学习,积极创建诚信的商业体系,促使流通企业实现诚信经营,进而不断增强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交易方式流通业流通
高职院校教师知识产权交易的机制、保障与反思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发展对策
大学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探讨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