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0-11-26 19:22赵立军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威海分所
新商务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核算会计核算

文/赵立军,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威海分所

1 引言

集中会计模式为一种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其诞生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整合,实现决策、管理及核算职能的高度统一,使得财务会计能够更好的参与企业决策及业务管理,促进财务会计职能转型升级。由于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时间有限,因此其在实践上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必要对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2 集中核算模式

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模式分为大集中会计核算及分级集中核算两类。其中,大集中会计核算模式搭建统一的一级数据中心,并采用集团一级核算制度,数据中心设计为B/S框架结构,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工作。企业集团总部、各级分公司财务会计系统与数据中心相连,依照既定权限在数据中心完成一系列会计核算操作。

分级集中核算模式搭建两级财务数据中心,包括集团数据中心和一级子公司数据中心。一级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数据处理、查询等操作在二级数据中心内完成,二级子公司通过网络可与二级数据中心建立操作关联,集团总部可在一级数据中心内了解各级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数据。在分级集中核算模式中,第一、第二级数据中心间可实现数据共享与同步更新。

3 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问题

3.1 分工不合理

企业落实集中核算制度后,会计核算任务在核算中心完成,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降低。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会选择调整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取消部分财务会计岗位。反之,核算中心由于承担了更高的核算任务,对核算人员的数量需求及能力需求均随之提升,企业内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均更加明确,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会计实操水平。企业在调整财会部门人员构成时,过于关注人员数量的控制而忽视集中核算新人才需求的产生,导致其他财务会计人员需承担更高的工作压力,使之在核算过程中易发生失误问题,且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业务管理等活动。

3.2 制度不健全

集中核算模式在国内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执行时间并不长,核算制度、工作方法等还处于摸索阶段。核算制度作为集中核算模式运行的核心理论指导,其完善性、科学性对核算工作成效的影响程度较高,但由于目前的核算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实际工作中部分核算业务的开展还存在无据可依的问题[2]。与其他新工作方式相同,集中核算在企业内的充分落实需经历一段较长的磨合、适应时期,财务会计人员缺少集中核算工作经验,其他部门人员对集中核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导致企业集中核算模式落实受阻。企业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之间需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渠道,相互配合提高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然而事实却是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间过于独立,因缺少有效交流导致两个核算单元之间无法顺利合作,最终影响企业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能力不到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两个模块进行,并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操控。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同时扮演出纳及记账的角色,对其工作能力的全面性提出严格要求。例如,部分财务会计人员长期工作于传统会财务会计模式之下,思想观念滞后,依然沿用以往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导致会计核算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集中核算模式更易引发腐败问题,集中核算模式执行后,企业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由于结算中心依照原始票据进行会计核算,若有不法分子利用假发票进行套现,会给企业合理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由于财务会计核算均在核算中心完成,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领用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资金管理权及审核权的转移使得相关部门逐渐忽视资金合理利用率的控制,将其转嫁给结算中心。部门进行资金申报时,因资金需求分析不足,导致资金不合理申领现象频繁出现,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 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问题解决措施

4.1 合理划分财务会计岗位

新发展阶段,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财务会计频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工作,财务会计的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均显著上升,相应的也对财务会计岗位配备细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从企业财会部门现有人员的配备上看,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财务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在部分企业,财务会计承担的工作压力过高,且缺少专门服务于会计核算的专项人才,导致企业集中核算工作开展受阻。因此为适应集中核算给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议相关企业依照集中核算模式特点及企业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实际需求,对财会部门的岗位结构及人员构成进行细化调整。财会部门岗位设置应涵盖与集中核算及现代财务会计管理有关的全部工作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能、权限范围及工作内容,同时又要保证各岗位间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制约。

在传统财会部门岗位设置上,存在典型的“一人一职”特点,该岗位设置模式虽然能最大化精简企业用人体系,但由于各岗位间缺少有效沟通,其工作职能衔接不畅,主要表现为报表与制证间的岗位分离。不同财会人员因个人能力、岗位分工不同,在获取财务会计信息时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岗位间缺少有效沟通,即会引发报表提交滞后户信息失真的问题。鉴于以上背景,企业可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报表制作及记账工作,并对相关工作流程、要求进行统一,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另外,企业还可推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得部门内的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对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扩宽其能力面,以更好服务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4.2 加快完善集中核算制度

集中核算制度建设既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又要基于国家及行业宏观政策的要求,通过完善的集中核算制度,对集中核算执行做有效约束,重点监督企业资金流向[3]。例如,企业可对集中核算模式下,财会部门、核算中心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和工作范围做详细明确,合理划分除集中核算外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使得财务管理有足够的精力和机会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当中,促使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职能充分发挥。而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要求其与核算中心及财会部门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

集中核算制度完善要将企业资金管理作为重点,例如在制度体系内捋顺核算工作流程,要求结合制度要求跟踪、记录企业各项资金流向及状态,并对账目做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4.3 重点提升财务会计能力

1)能力提升

为促进企业现有财务会计人员升级转型,企业可根据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需求,明确各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尤其是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技巧的传递,鼓励财务会计人员积极进行自我建设,更新自身知识构成,以匹配岗位工作需求。企业可将外派学习、交流作为优秀员工的奖励措施,为那些在工作实践及个人能力提升上表现突出的员工提供外派学习机会,以将更多先进的财务会计工作观念和方式带入到企业内部。在新人才的引进上,企业应重点考察人才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重点引进具备跨学科专业背景或集中核算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通过企业财会人员结构调整,为集中核算模式的发展落实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态度优化 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是影响集中核算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全面提高企业集中核算能力,科学的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必不可少。第一,明确规定资金使用权及使用者,执行责任制度,要求资金申报部门对资金流向、使用途径、使用效率、成果反馈等全程负责。第二,严格审查各部门提交的资金申请,结合部门属性及业务特点,确定其资金需求是否必要、合理,需求评估通过后,再依照经流程开展资金审批工作。第三,将人员工作职能与其岗位分工相对应,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成果做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其薪资待遇相挂钩,以促使其严格依照集中核算制度要求开展有关工作,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第四,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监管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惩处。

5 结论

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审核问题主要表现为分工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和能力不到位,可通过合理划分财务会计岗位、加快完善集中核算制度、重点提升财务会计能力等措施进行解决。进一步提高集中核算制度在企业中的落实程度,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核算会计核算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分析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