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11-26 23:49李红霞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部门监督

李红霞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有助于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事情是合法不合规,按常理处理事情应该是合法的,但确不规范,这就会让处理事情的当事人出现了违规现象。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事件发生。

(二)内部控制有助于保证公立医院资产的安全和使用

货币资产配置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存在浪费,是否被贪污和挪用的现象,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发生,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内部控制有助于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财务信息是每个单位的经济命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反映单位的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如果没有良好的内控制度,财务管理上出现纰漏和虚假的错误报告,就无法保证单位的真实的运营情况。

(四)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舞弊和腐败现象

在工作中,由于监督不力和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多问题上出现漏洞,比如在物资管理上,设备维修上,项目建设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徇私舞弊的行为,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实施。有的领导认为制度制定了,只是下文就完结了,但需要层层监督和把控,才能真正起到内控的作用,如果领导不重视,制度只是在文件纸质版上,没有真正实施到工作中去,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二)内控目标及原则不明确

内控制度目标是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制定内控目标是否和单位的发展方向一致,是否和单位的总统目标相一致,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和单位发展相背离,就无法真正起到内控的作用。

(三)内控体制不健全

由于医院领导层对内控的认知度不一致,对内控的具体事项不清楚、不了解,导致内控制度建设不明确、不专业,一些内控制度的修订不及时,落实不到位,内部制度执行力度不强,缺乏监督。

(四)内部监督不力

内部监督部门职责就是负责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监督。监督部门首先自身要廉洁自律,如果自身都无法做到廉洁,是无法监督其他人员和部门。其次监督部门是否履行自己的职责,监督就是要层层把关,如果监督部门无法坚定自己的立场,对人对事都网开一面,让工作中出现漏洞,让经济利益流入个人腰包,严重造成对单位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并全员参与

内控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和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领导层是核心,是方向,领导负责人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内控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只有领导亲自参与,才能带动大家的动力,更好执行内控管理制度。

(二)制定明确目标,明确运行原则

1.内控目标

(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这是最基本的目标,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必须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就是让单位经济活动要在规范内实行,任何经济事项都要符合财经法规,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2)保证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内控制度,有效控制资金乱使用、贪污、挪用的风险,合理及有效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保证资金安全既使用有效性。

(3)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准确可靠的提供财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活动运营管理情况,为管理层提供真实的有效的数据,确保财务报表、对内及对外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4)促进实现发展战略。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公益性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救死扶伤是公立医院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就是更好地为社会公共服务,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单位服务水平。

2.明确控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种业务活动和事项,实现对各种业务全面控制,及实现全覆盖,对所有的员工全面培训,要让大家知道内控的目的和原则,内控的具体实施办法等等,内控的实施不是领导一个人的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事情,只要人人参与,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和实施。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要在三重一大(重要会议、重要决策、重大调整,大额资金)加强防范,在梳理重大项目的流程中,要关注实际存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重点防范,重点控制,以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是内科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制衡性就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要求经济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事项不能有同一人或同一部门单独完成,有其他部门或人员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完成,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舞弊和违反等现象发生,内部控制应该在公立医院内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制度,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建立健全单位内控有效机制

第一,设置内控制度组织机构。公立医院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有财务部作为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日常工作,结合医院发展,制度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成立内控机构,完成内控工作。第二,加强医院内控制度监管力度。要成立内控管理监督小组,对重要的部门进行监控和管理,比如财务部门,设备部门,信息中心,药房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减少疏漏。第三,建立医院制度运行机制。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在运行衔接上会出现衔接不到位的现象,就是说制度制定后,后期一系列的措施,无人执行,造成制度如空头文件,力度不到位,会导致一些资产的流失。第四,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医院要对各部门风险点进行摸查,根据具体风险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对风险点的具体控制措施,把风险做到最低。第五,完善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体系,加强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组织领导及预算部门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机制。第六,加强对审计部门的建设。医院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属于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不受其他部门和领导的干预,这就要把审计的职权发挥出来,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可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四)对风险点的有效措施

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划分不同的风险点,要依据具体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部门及岗位设置进行具体分析,从业务等环节评估风险,找出可能造成对医院经济活动不利的风险点。一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就是重要的、关键岗位需要两个人员或者两个部门共同完成,明确划分职责,制定相关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比如,授权与执行职务要分离;执行与审核职务要分离;执行与记录职务要分离;出纳与记账职务要分离等等。对关键岗位的配备人员要严格筛选,确保上岗人员配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二是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在医院的各个部门办理业务的事项及权限,要明确划分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相关人员要在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不得越权,以免造成舞弊现象。三是耗材使用的管理。医院是个特殊的单位,是有公益性的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能以盈利赚钱为目的。规范耗材的使用,有利于内控的制度的实施。耗材使用要和患者签耗材使用同意书,在使用的过程中,价格低质量好的优先使用,国产进口优先使用国产产品,不得串通供应商使用高价格产品。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四是资金的管理控制。资金收入分外来拨款及收取患者的住院费用两种,资金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风险极大,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保障资金安全。收入款要做到日清日结,设专人负责收款及复核岗位,每天的收入款要及时结账交付到医院指定账户,不得私设小金库和坐支现金,做到专账管理、账款相符、账目清楚,以防舞弊发生。外来拨款要登记到相关的项目上,财政部门拨付的专款要专用,不得随意调整。五是对预算管理的控制。全面实现预算管理是单位实现战略规划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能及时发现医院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做好预算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其次要提高编制水平,保证预算质量;第三制定适应的预算方法,既体现医院的发展战略,又要适应科室的具体情况。最后要制定奖惩措施,制定预算管理指标,预算管理的设定需要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管理组织要严格执行,客观评价,合理奖惩。

四、结束语

在公立医院医改的形式下,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医院在开展内控的工作时,不仅要面临社会发展的压力还要面对医院自身的诸多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是解决医院当前问题的必然趋势。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风险的防范措施,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培养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推行有效的行风建设,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更好地促进医院有效的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部门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