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 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解析

2020-11-26 19:22张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视域教材内容课程标准

文/张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创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逐渐受到国家与地方机构的重视,提出“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这一融合视域下,对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间的融合,挖掘教育资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为核心,培养开创性个性,落实高职院校实用教育理念。而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变成教育实践,以课程为载体,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二是针对有潜质的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三是利用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大学生创业指导力度。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知识、树立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环境、解决就业等内容,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定位。

2 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现阶段,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理论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和专业教育课程脱轨,无法真正的融合。针对这一点,国务院办公厅在教育改革中提出:“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对此,高职院校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 打造专业特色,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利用课程性质凸显创新创业课程的地位。

2.1 确定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意识形态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课程建设中要确定课程标准,以当前行业或是市场中必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明确教学定位,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做好教学评价,并对后续课程评价发挥出纲领指导的作用。对此,在课程标准制定中,要依托于专业所需或是行业所需,促进专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过渡,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以此为基础促进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渗透互动,深入研究专业课程的本质,对专业课程进行延伸,找到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间的契合点,明确素质培养和技能培养的交集,以此为基础确定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2.2 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必须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为课程教学提供必须的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其中,条件资源特指用于服务教学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而素材资源包括教案文字、媒体、道具等教学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并减少教师搜集资料的工作量。

2.3 选择教材内容

教材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知识来源途径,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要选择适合课程标准和课程定位的教材,满足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要求,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此,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与专业知识相关联,可以促进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达到学习教材获得跨界的全方位知识体系;第二,事理服人,选择的教材内容丰富充实,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语言朴实,符合学生的语言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丰富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通过真实案例辅助学习;第三,互动延伸,设置场景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便于课后反思和巩固;第四,易于取舍组合,由于每个高职院校课程差异性较大,教材内容必须便于教师或是学生的取舍和组合,灵活设计知识模块,帮助教师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便于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

3 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培养模式设计

在课程培养模式设计中,要倾向于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培养模式设计为以下内容:

3.1 确定“教”“学”角色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为了构建符合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培养模式,要确定“教”“学”定位,侧重于学生责任感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实现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逐渐形成创业者所需的技能与素养。

3.2 构建“教”“学”平台

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是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需求,搭建“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开设仿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是创业实践,利用先进的媒体平台丰富“教”与“学”,形成多载体、多方式的“教”“学”平台,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中,要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和教材内容的优化,促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设计符合课程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业技能,实现课程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视域教材内容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