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020-11-26 04:26洪珂平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

洪珂平

摘 要: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言,想要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需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特点采取对应的教学措施。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方向出发,来探讨应采取哪些具体的培养措施,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能力培养

引 言

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来看,在进行课堂活动组织与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将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进行实施。为此,在教学时,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力培养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方向

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其作为现代社会中每一名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展开过程中的核心方向与目标。在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在经过教师在数学素养上的培养后,应当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维上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1]。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开拓与知识技能的锻炼上,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需求实现对教材与课外内容的充分利用,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以配合教师的科学性、系统性辅助指导,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培养措施

(一)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式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时,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设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问题当中,使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加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但教師需要注意,学生在小学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存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数学素质得到提升,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表现与特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并且,结合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在情境式教学中进行问题的设置时,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对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时,能够将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带入到问题的理解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让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示长方体的基础图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生活中的长方体进行举例说明,并要求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能够对长方体物体的某一特点进行表述。而教师在此时也要通过问题的提出,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各方面特点进行挖掘,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在提升知识内化效果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抽象化的知识在学生的脑中逐渐变得更加直观,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实践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自身深度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也可以使数学知识的内化效率得到提升。这是由于实践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活动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而学生在实践教学互动过程中,跟随教师的引导,便可以对某一数学知识的形成与直观表现进行探索[2]。并且,在实践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在活动内容的影响下能够积极的接触到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逐渐学会基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来看待生活过程中各个客观事物的关系与特征,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自身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统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特点,安排“时间都去哪了”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自身在一周的学习期间内,每天上学、回家、吃饭、写作业、活动的时间进行记录,并在活动完成后,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统计知识的讲解,来自主完成对统计表单的制作。以此使学生可以基于实践活动的展开,经历一个完成的统计过程,并通过对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在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实现自身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习技能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来说,良好的学习技能是保障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学习技能,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习惯进行塑造,为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敢于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知识的内化与学生脑内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内容。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进行归纳,并将其总结到相应的笔记或错题集当中。并且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错题集总结时,要注意对应问题的代表性,而不是大量的进行习题的累积。在完成记录后,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同学的帮助下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提问。而教师在这一流程中则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导致错误与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提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让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且稳固。

结 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方向应当放在对学生数学思维、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为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式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习技能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高质量培养,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建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9):168.

[2] 刘艳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4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