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

2020-11-26 04:26王媛媛游海洋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岗位

王媛媛 游海洋

建设健康蚌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需求日益迫切。适应新时代健康事业发展,加大全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力度,破解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难题,是当务之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提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为重点,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医疗卫生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健康蚌埠,打造皖北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统筹规划,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摸排梳理,在卫生系统中发现一批讲忠诚、敢担当、善作为、守纪律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不少于100人的人才信息库。其中,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0人,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20人,中医医院不少于10人,专科医院不少于10人,公卫系列不少于10人;30岁以下的占10%,30-40岁占40%,40-50岁占50%。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这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三、具体措施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市卫健委成立调研组,通过对市医疗卫生机构前期沟通、听取推荐意见的实地调研方式,在符合条件的200名人选中选拔出28名对党忠诚、堪当重任、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专业技术干部。其中,可近期关注的干部22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6人。

(一)加强管理能力培训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缜密,工作比较细致,但是存在处理各种事物的灵活性不够的现象。应在入职前后,针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专業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管理能力专项培训,促进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同步提高,使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有保障。

1、理论培训

对符合条件的200人进行集中理论知识培训。

⑴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每年接受管理知识培训,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全面培训阶段(1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接受医疗机构主要行政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管理培训,对医疗机构整体的管理、发展情况及其内在的联系有一个完整和明确的概念。

第二阶段为定向培训阶段(1个月)。根据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今后的具体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培训,加强他们所任职务的针对性专业培训。

第三阶段为实践培训阶段(6个月)。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跟着现任管理人员一边观察学习,一边参加实际管理工作。

⑵提升政治素质。与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养,把坚定理想信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师团队对我国的政治形势以及发展状况有清晰了解,对现在的发展形势有明确的认识,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学员进行交流讨论,促进教育培训的进程,增强教育效果。

⑶拓展管理能力。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发现在管理能力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案。学习前沿政策,开拓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方法。课程每季度举行1次,邀请高校或管理专业教授集中授课,课后通过作业、集体讨论以巩固学习效果,推动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之中。

⑷夯实专业技能。委托专业医疗教育网站进行网上教学,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参与,精选符合要求的管理能力培训课程,按照每年每人不少于40学时,完成网上教学课程后统一参加网上考试,不合格者参加补考,网上培训成绩列入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年度绩效考核。

⑸建立常态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科目中,加入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每年每人不少于20学时。学时总时长与职称晋升与评定挂钩。

2、实践锻炼

对选拔出的28名优秀年轻专业技术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⑴下挂促管理。对选拔出的人员到管理岗位或内部领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在专业知识上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人际关系处理、综合协调、直接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通过在行政部门或基层挂职,加强与实践的对接与磨合,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⑵上挂提能力。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各医疗机构安排不少于2名拟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半年以上挂职,各医疗机构间每年安排专技岗和管理岗的交流挂职,加强跟踪管理。

⑶外挂转观念。定期安排选拔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发达城市的卫生行政部门挂职或学习。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遴选出部分优秀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派挂职行政管理岗位,挂职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外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1、大胆使用。每年每个单位拿出不少于2个科级以上行政管理岗位, 安排22名近期可关注的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在本单位没有合适岗位的情况下,可在系统内安排岗位任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具备承担压力的能力。

2、转岗锻炼。对6名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根据自身情况递进培养,可以放在相应的行政岗位上,继续安排一系列管理工作锻炼,锻炼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培养年轻干部的执行能力、双向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为下一步成熟后走向行政岗位打牢基础。

四、组织保障

1、健全组织。市委组织部、市卫健委、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组成医疗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统一负责研究制定医疗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政策,指导全市复合型人才培养、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具体负责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2、完善考评。学习锻炼期间建立专门培养档案,对学习、挂职、交流期间现实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领导小组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综合考核研判。有针对性地对个人提出学习整改意见。

3、全面提升。卫健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在各职责范围内全力支持医疗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岗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议某集团公司技术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