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质 努力奏响生态文明教育“三部曲”

2020-11-27 08:35
国土绿化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部曲文明学院

近年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以“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行为养成”为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江西省林业生态文化示范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

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中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生态高职”概念,打造以“和为生、行为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校园,营造“自然生态优美、管理生态高效、人文生态厚重、服务生态高远”的高职院校;出台《高等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规范》《关于将生态文明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通知》等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文件,规范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系统评价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养成效果;成立绿色环境协会等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废物再利用作品展、爱鸟周等丰富多彩的生态科普宣传或主题文化活动,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专门设立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承担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生态文明教育教学、3A景区管理、校园绿化美化等工作。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2013年以来,学院生态文明教育全覆盖,每年平均在校内外开展生态主题活动100多场,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建成生态文明教室25个、生态文明寝室82个;建成校园人工鸟巢36个,安装鸟类环志2700个,人均年产垃圾量减少约20 公斤,人均年节水量约18.5吨。从2015年开始,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回收快递包装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017年,师生爱鸟调查团队在遂川县发现了江西省鸟类新纪录——灰翅鸫。2018年,学院绿色环境协会被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中国高校环境保护协会和海峡两岸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全国十大优异社团奖”。2014年至今,学院连续三届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和赣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2019年12月,学院成立了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生态文明实践与应用研究中心,打造集生态文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为一体的人才集聚高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抓住了全国开展生态文明研究的热点,顺应了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生态文明优秀研究成果。如,《高职院校“三化育人 知行合一”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原中央苏区林业类专业“以产治学、由产至教”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院校“内外兼修 一体三翼”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获江西第十六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充分发挥林业类环保类院校的行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以科学研究促教育,以课堂讲授促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生态文明认知能力和学院科研水平,编辑出版了《生态文明知与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纳入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应该既学又习,所以要在实践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此,学院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座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学院拓展信息化教学手段,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生态文明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实现翻转课堂;成立生态文明教育教研室,开设生态文明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名家讲学,加强教师队伍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网站、生态经纬公众号等宣传阵地,积极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生态文明知与行》《生态文明教育》分别被国家林草局院校教材建设办公室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评为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列为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2013年以来,校园接待参观人员5.6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4.5万人次;校外开展生态文明宣讲127场,发放生态文明科普资料6000多册;近500名师生17支团队奔赴400余个乡镇和社区,服务1.2万余人次,并组织师生团队对口帮扶崇义县上堡乡、兴国县龙口乡、于都县仙下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园艺和生态旅游,助力精准脱贫;学院师生团队协力完成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APF—1型松墨天牛化学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推广示范》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取得预期成效。学院还组织承办了“第二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论坛”“全国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等全国性生态文明学术论坛,并加入由南开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成立的“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

学院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做到软硬并举、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知行兼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促进,内外交融、校园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统一,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注重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打造千种植物园(其中红豆杉等珍稀树种百余种),建成生态科技示范区等15个区域,形成有亚热带特色的桂花群落等5个植物群落,校园内植被覆盖率超70%,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兴建全省高校中最大的生态科教馆,收藏各类动植物标本万余份(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北虎等),运用图片、模型等形式多角度展示生态文化;设立生态文化长廊等文化景观和林木繁育基地、天敌昆虫繁育基地、中水回收中心等科普基地,让学生切身体验生态文明带来的视觉、触觉和感觉冲击。学院还建有生态湖、生态苑、生态长廊、立雪湖、立雪亭、求知广场、鲁班广场、名人广场等一系列校内景观,方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美的熏陶。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绿色服务“三下乡”活动,对口帮扶贫困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地方生态产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明社会服务实践体系。学院开展绿三月“常青藤”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蒲公英”志愿服务队近3年进行义务支教与社会服务共计150余次,帮扶对象达5000余人,荣获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三叶草”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院鼓励师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中小学”,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生态知识法律宣传、发放科普资料等活动,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动植物资源状况调查,清理农村、社区、河流湖泊的垃圾,助力生态产业、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等各种服务,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服务实践体系。

据统计,学院近2万名学生接受了系统性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资源调查、环境治理、生态产业规划和精准扶贫等生态社会服务1.2万余人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是教育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今后,学院将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到校园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打造成一座绿色、民主、和谐的校园。

学院组织“亲青工程”赏花游园活动

猜你喜欢
三部曲文明学院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海盗学院(12)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海盗学院(7)
文明歌
西行学院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