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2020-11-28 18:53吴永军
绿色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植被基础设施公路

吴永军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公路已经成为连通社会各个区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同时也是具有距离长、连续性强等特点的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之后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解析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其的影响,并且制定解决措施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当前确保基础设施高效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2 西藏高原路域沿线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十三五”以来,西藏与全国一道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高原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高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到2020年末,西藏全区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km2。其中,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3500 km2,实现所有的县通油路,所有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0%的乡镇和4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所有寺庙、所有边防站点通公路。但在西藏高原地区高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与公路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产生紧密联系,就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特征。

2.1 地理环境基础较为脆弱

受到长期历史演变以及开发程度的影响,当前青藏高原的路域生态环境普遍以脆弱生态地区为主,这里的自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基岩和地层具有较差的稳定性。虽然大部分底层结构以长年冻土为主,但是,软硬界限较为脆弱,因此会导致岩土的粘着力以及亲和力下降。极易发生熔岩塌陷、滑坡等现象,另外,受到长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陆域生态环境以沙漠、高寒荒漠、盐漠以及戈壁为主。

2.2 自我恢复速度较慢

高原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特点便是自我恢复的速度较慢,这主要受到了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被的生长速度缓慢且生长条件较为苛刻,若受到了大规模的施工影响,对于高山草甸以及植被资源的破坏,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然生态循环。甚至施工所带来的部分人为污染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延期恢复,另外受到了高原冻土低温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自我代谢能力较低,部分污染物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降解,所造成的污染将是持续性的。

2.3 生态多样性不足

高原环境有自身特定的环境特点,而由此造就的生态物种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物种必须适应高原环境的生活条件,但是这些适应能力是建立在高原海拔气候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一旦受到了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例如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恢复能力降低,这些都会对区域内的本土生物以及物种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3 公路建设对路域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道路、桥梁、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道路建设需要将大量的土地拆除,周边的原耕地、森林、草地、植物、地形和当地土壤结构都会遭到破坏,导致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影响周边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加剧风蚀影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和肥沃度,使土壤更加贫瘠,对于草原、池塘、水库、湿地、荒漠以及沙漠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地表水运动规则以及泄洪的通道发生了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状态;还有为公路建设而开凿的隧道改变了山体结构,也影响了动物的栖息地。

3.2 加剧水土流失

在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主要是指风蚀、雨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破坏了地质结构,导致原本的冻土层过于疏松,在风雨的侵蚀下造成水土流失,其中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道路对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同时永久性的占用和分割主体工程用地,导致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其次,由于大量开挖工程,致使盐渍土流动,破坏地形地貌,而脆弱的生态区对环境变化敏感,但是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的需求量又大,从而加剧了地质脆弱地区丘陵的不稳定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3.3 敏感生态区沙漠化严重

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经常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加重环境污染,加速气候变暖,植被覆盖率降低,流域内的水源保护功能和地下水位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度升高,土壤表面干燥,促使了部分本地植物种类出现变化,也加速了区域内植被覆盖率的退化。另外,在沙漠里面修建基础设施工程的过程中,施工过程对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容易引发沙漠化,导致沙尘暴增加,风化速度加快、植物退化与荒漠化陆地的形成。

3.4 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根据美国的研究,在某一区域内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会有近1/5的生态环境直接受到公路建设的影响。公路沿线的人口数量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灭绝,并受到汽车轮胎的威胁,许多物种死于大量的交通事故。同时当动物接近道路时,受到车辆以及大量人流的影响,会导致部分野生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尤其是大型肉食动物,它们的繁殖周期非常缓慢,而小型两栖动物多是成批死亡,难以迅速恢复如初,导致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

4 公路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协调发展对策

4.1 整体思路的构建

从地理环境本质上来讲,在生态脆弱的环境地区是不适宜修建大规模的公路系统必须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上,合理的采用科学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量避免大挖大填作业,同时在公路施工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的加剧,同时也要落实土地荒漠化管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恢复功能加以人工种植的辅助,积极地进行生态治理,进一步降低人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弱化环境对外力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边建设、边治理、边复恳[3],坚持因地制宜。并且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在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坚持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理念,落实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保护。

4.2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协调发展对策

4.2.1 恢复路域原生地貌

针对需要挖掘的地貌要进行合理回填,回填的材料就近取原生土壤或者配置符合原生地貌土壤成分的填充土进行回填。针对软土地基或不利于工程施工的地基要进行优化处理,而优化所选择的材质,不仅要满足工程安全需求,也要满足自然生态地质构造的恢复需求,要减少对沙土、大粒径石子的使用,防止区域内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工程结束后期要实时监控路与原生地貌的发育状态,并且做好不同地貌之间过渡段的恢复工作和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对原有地貌的监控,并且及时地做出维护措施。

4.2.2 恢复路域原生植被

在公路路域边坡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本土原生植被的利用。并且要建立在环境自身生态情况以及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栽植,根据生态特性选择植被,同时从抗逆性、扩展性、改善环境以及美观等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选择最为合理的植物。对裸露的地方实施人工播种,在人工播种地面覆一层草帘,把草帘浇湿,有利减少水分损失和增加抗侵蚀的能力。在植被稀疏的地段和退化地段进行围封,对亚高山草甸全面施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现有植被的抗性,让其利用自然能力恢复。

4.2.3 恢复路域生态多样性

由于公路的修建和营运,使动物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和栖息地改变,加速动物退化和种群减少,使生态环境失衡。在公路建设期间除了拓宽涵洞和修建生态通道,使动物能安全穿越公路。同时也要保护既有湿地,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进一步扩充草地的覆盖面积,加强农业生态的科学管理,合理放牧,从而提升环境的自然循环能力,进一步避免自然灾害对原有物种的影响。

4.2.4 提升公路沿线景观质量

路域环境整治,大搞公路绿化美化,有效提升公路沿线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整修,恢复路容路貌,以线路绿化为主线,采取立体绿化模式,重点栽植景观树木,提高公路绿色覆盖率,公路两侧呈现绿色长廊之势。必须做到草、灌木以及乔本植物的相结合,其中以灌木为主,以草本植物和乔本植物为辅。配置时,要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群落的演替方向,确保外来植物与乡土植物在配置上更加符合演替的规律以及特征。

5 结语

针对青藏高原的公路建设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人为的工程建设行为对于高原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落实脆弱生态环境类型以及公路建设影响分析,综合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打破落实针对性的措施研发,并且结合实际的青藏高原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调整,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共同发展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植被基础设施公路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公路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