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厂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2020-11-28 07:21陈立杰王靖萱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安全风险管理

陈立杰 王靖萱

摘           要: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目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汽车制造业存在的许多风险,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为了预防和减少我国汽车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障每位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本文对引起我国汽车制造厂存在的风险的进行深入分析,并从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生产设备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六个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措施,以期达到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改善生产安全情况、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促进企业安全、平稳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制造厂;生产安全;风险管理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作为曾经的奢侈品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汽车产业开始飞速发展。数据表明,2012-2019年我国车辆保有量呈逐年递增的状态,而汽车市场容量的成倍增加,必然伴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汽车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由冲压、车身、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组成,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中所示的汽车制造工艺流程中,冲压工艺负责汽车车身覆盖件以及内部金属件的冲压成型;车身工艺也叫焊装工艺,负责主车身、车门总成以及其他零部件的焊接;涂装工艺负责白车身的内外表面喷涂,总装工艺则负责汽车外饰、内饰、底盘、动力总成等零部件的装配。在整个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装配零件以及使用的工具数量巨大、种类繁杂,作业人员较为密集,设备密集且昂贵,且许多工艺步骤以及机械动作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人员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以及给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为了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利用风险管理手段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控是非常必要的。

二、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安全风险

(一)生产安全风险分析

汽车厂内生产安全风险因素众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点:

1.人的因素。人是操作以及管理的主体,所以生产安全事故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操作技能的因素。汽车制造车间作为大型机械制造车间,其中有数量众多的工人,很多工种对技能熟练度要求较高,如焊接工、叉车操作工等,如果操作人员技能不达标,或者未经过培训,无证上岗,则很容易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另外车间中的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所以人的安全意识也会是生产安全的风险因素。

2.机器设备因素。汽车制造厂内机器设备众多,大部分工艺程序都要依赖于设备来进行,那么机器设备的质量、自动化程度、防护装置情况、安全系统状况、维护保养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时间都将影响到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并成为影响生产安全的风险因素。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含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两方面,其中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暴雨、洪水、台风、暴风、龙卷风、雪灾、雹灾、冰凌、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突发性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对企业设备、原材料、产成品等都可能造成影响。自然灾害本身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同时由于自然灾害作用引起企业的二次事故同样会对企业财产造成威胁。而地理环境则是指汽车制造厂的所处位置,周围是否存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水源地;是否存在一些火灾、爆炸危险性高的建筑物、工厂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影响生产安全的风险因素。

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就是指在汽车制造厂是否具有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教育是否到位、是否常态化进行应急演练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决定汽车制造厂的风险等级。

(二)汽车制造厂安全事故主要类型

1.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或工具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在汽车制造流程中,可能造成的机械伤害很多,例如:切屑飞溅造成的伤害、头手从外部卷入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设备老化或缺乏维护造成的事故伤害、所使用的砂轮等工具固定不到位导致飞出所造成的伤害等。

2.物体打击:失控的物体在惯性或重力等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对人体形成打击而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如悬链上的车体、模具等掉落造成的事故。

3.厂内交通事故:指厂区内路试车等机动车辆或叉车等提升运输设备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4.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汽车制造厂中,车身车间的焊装粉尘、涂装车间的油漆等有害物质、冲压车间的噪声等,在未对工人施行妥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均可能导致职业病。

5.火灾与爆炸事故:是指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以及在扑救过程中造成财产损失、物破坏或人身伤亡的事故。在汽车制造厂中,存在大量配電装置、锅炉、油品以及油漆等喷涂剂,这些设备和物品均可能导致火灾与爆炸事故。

6.触电事故:在汽车制造厂中,带电设备众多,一旦出现设备质量问题、老化、人员操作不当等问题,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7.灼烫事故:车间内的锅炉和给水装置,以及切割与焊接设备等高温设备可能对人员造成灼伤以及烫伤。

三、汽车制造厂安全管理优化

根据上述对我国大型汽车厂安全事故的风险的性质和特征的分析,本文从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生产设备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六个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措施,以期达到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改善生产安全情况、降低企业生产事故发生率以及促进企业安全、平稳发展的目的。

(一)规章制度的完善

对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以及企业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查缺补漏,并切实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确保任何生产行为都能找到进行安全评价的依据;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实现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的有机结合,切实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人员管理的改进

对在重点岗位工作的职工进行全面的岗位适应性研判,并按照研判结果合理安排岗位;充分尊重人体生物规律,适当安排工作,避免过量加班情况导致的疲劳作业;综合考虑岗位实际情况、职工作业强度以及职工身体状态等问题,进行疲劳程度分析,对于工作强度较大的岗位,实行双班或三班交替作业。

重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心理测评,把握职工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当举行一些诸如篮球赛、歌唱比赛等文体活动,以图缓解职工工作压力、增进职工间交流并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保障生产作业更加高效地进行。

定期安排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加强职业病的预防與监控。建立并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将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卫生标准限值的作业人员作为重点监护对象,定期检查其身体状态,发现身体异常立即停止工作,进行观察,以达到减少职业病发生的目的;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的作业岗位上的显眼处,设置关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等科普内容的说明与提示,并组织职工定期学习职业病相关知识,提高职工的职业病规避意识。

(三)生产设备的优化

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巡查,切实保证日常设备检修的正常、有序进行,要求职工自觉在使用前后均要对所使用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备,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处理;对重要设备、设施尤其是安全防护设施要安排固定专人进行定期巡检与维护。规范物料管理,在生产结束后,要及时将设备关闭,使用的物料、工具等要到指定地点集中放置;对车间内消防设施应作醒目的标识;提高总装车间汽油加注区、涂装车间等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地点附近的防火警示标识的辨识度。

(四)作业环境的改善

在噪声较大的冲压车间以及车身车间设置隔音性良好的休息室,并为在这两个车间中工作的职工提供隔声性能良好的耳塞或耳罩并要求职工正确佩戴,同时妥善、合理地安排劳动时间,避免职工连续长时间接触噪音;对在涂装车间、车身车间等空气质量较差的工位工作的职工,则需提供质量良好的工业防尘口罩并要求职工正确佩戴;要求企业内环境健康部门定期检测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安全管理的改进

完善并落实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提升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安排其进行定期学习,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能力;要定期在全厂范围内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并对各车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内容应向实际靠拢,重在提高职工应急救援与自我保护能力;对调换新工种、复工的工人以及在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岗位上操作的工人,必须按照岗位需求重新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对特种作业岗位必须要求职工持有对应的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将安全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对各部门的安全考核进行评比。

(六)安全文化的提升

企业安全宣传活动常态化;加强管理层人员的安全知识储备;加强各车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举行诸如安全知识答题竞赛、安全周、安全月等活动,以带动全厂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热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蒋林艳.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与风险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9):293-298.

[2]蒋熠.汽车企业安全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3]蒋熠.基于F-AHP的中小企业生产车间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8):98-101.

[4]廖海江.汽车制造业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评价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8):55-57.

[5]张鹏.汽车装配线人机工程与职业性疾病相关性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立杰(1964-  ),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安全理论及应用;

王靖萱(1994-  ),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系统安全理论及应用。

猜你喜欢
生产安全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