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质量发展成效及路径选择

2020-11-28 07:21咸群娣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

咸群娣

摘            要:江苏是经济大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江苏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苏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与广东、浙江和山东比经济社会发展各有千秋。同时,产业链处于中低端,居民富裕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掣肘江苏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创新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近年来,江苏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最鲜明的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江苏新贡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探索适合江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江苏高质量发展成效斐然

1.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均GDP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江苏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根据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江苏GDP修订为9320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12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936.5亿元。五年间经济总量提升34045.8亿元。2018年人均GDP达到115930元,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与兄弟省份比较,比广东、浙江、山东分别高出29518元、14117元、39663元。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主体。近年来,江苏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服务业主导型经济逐步形成。2013-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6.1∶49.2∶44.7 转变为4.4∶45.2∶50.4。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8年末,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952.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41.1%,较2013年提升4.1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从制造业看,制造业规模效益扩大,劳动生产率、技术不断提升,工业用工成本逐渐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用工逐步萎缩,加之机器换人步伐逐步推进,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用工规模总体是稳中有降的。二是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蓄水池功能显著增强带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3.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前列。科学技术与劳动力是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兴省”战略、在全国率先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取得了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五年来,我省企业研发费用保持较快增速,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2024.5亿元,增长63.3%,仅比广东少82.7亿元,遥遥领先于浙江、山东两省,居全国前列。2018年,江苏规上工业区企业法人單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6.5万件,分别比广东、浙江、山东多6.1万件、6.5万件和10.4万件,居四省之首。

二、江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价值链处于中低端。江苏制造业多数处于加工组装等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在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附加值、增加值率低。近几年,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率维持在22%左右,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兄弟省(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率在32%左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接近40%的水平。对比广东、浙江、山东2018年数据发现,四省份中江苏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达到45.2,而三产增加值占比最低,仅占50.4,产业结构优化空间仍然很大。

2.居民收入增长相对滞后,富民步伐不快。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群众富裕程度不高,获得感不够强。江苏人均GDP一直领先于浙江,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论绝对值还是增速均落后于浙江。2018年两省差距达到7744元,2019年差距更是拉大到8499元。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6[∶]1缩小为2.25[∶]1,但仍高于浙江。

3.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原创核心技术匮乏。江苏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与广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障碍,影响了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19年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低于广东21.37万件、21.34万件,差距比2018年继续扩大2.02万件、4.23万件。从反映企业专利国际化水平的PCT专利申请量看,2019年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725件,占全国总量的43.5%;江苏是6635件,仅为广东的26.8%。江苏诸多制造业行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为例,作为江苏工业第一大行业,芯片等核心元器件长期受国外制约。2019年,江苏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占进口总额的22%。

三、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是基础,提高居民福祉是关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支撑,需要多层次相互融通和耦合升级,构筑“三大新体系”,合力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战略目标的实现。

1.千方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依法依规淘汰环保不达标、安全没保障、技术低端落后的企业和项目,支持发展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产业带动力强、安全环保、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促进其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5G通信网络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2.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构筑民生幸福新体系。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营商环境,从金融、税收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民营企业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激发人民的消费需求,让更多居民的消费意愿得以释放。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遗产税个人财产税等多种税种为辅助的税收调节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加快相关措施落地,发挥其“限高补低”作用,调整社会贫富差距。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与全市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

3.不遗余力催化科技成果,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相关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优化校地合作的外部环境,继续深化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例如高校可以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以技术入股企业、 依托大学科技园进行成果转化等。加快有关产学研合作支持政策的研究与制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金、人力、设施、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

参考文献:

[1]郭赩,李宝会,蔡颖.转型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演变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4-10.

[2]夏锦文,吴先满,吕永刚,李慧.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内涵、态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8(05):1-5.

[3]姚正海,王凯,陈露.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0(02):42-50.

[4]陈建清.稳中求进保持江苏经济增长稳定性和连续性[J].唯实·经济广角,2017(01):55-58.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