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与经腹肌瘤剜除术的效果分析

2020-11-28 07:24费翠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费翠芹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与经腹肌瘤剜除术在妇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子宫体部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 研究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耗时(99.77±20.64)min长于对照组的(69.44±9.05)min, 术中失血量(98.26±16.38)ml多于对照组的(69.34±10.91)ml, 住院时间(6.40±0.84)d、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6.50±8.70)h短于对照组的(8.60±2.11)d、(46.80±10.60)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未因为术中出血而行输血治疗。结论 子宫肌瘤剜除术选择经腹手术或行经腹腔镜手术, 均具有可行性, 但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住院时间短。

【关键词】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3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常见于30~50岁妇女, 而在25~35岁的女性中, 子宫肌瘤约有25%的发生率[1]。子宫肌瘤在早期具有隐匿性, 大部分患者均无明显症状, 后期随着病情不断发展, 才会出现阴道不规则阴道流血、小腹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表现, 给患者生育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2]。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良性妇科肿瘤虽然恶变率极低, 但随着肌瘤的生长, 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使其生活受到影响, 因此同样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3]。对于此病, 虽可行药物治疗, 但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持久, 且停药后肌瘤复增长, 故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依然以手术为主。子宫肌瘤剜除术可保留子宫, 对机体影响较小, 故为较年轻女性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患者的优选方案, 而当前临床采取子宫肌瘤剜除术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两种, 后者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为广大医护人员所青睐。本文选取本院妇科于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的60例子宫体部肌瘤患者, 试分析子宫肌瘤剜除术采用经腹及经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科于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的60例子宫体部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年龄30~50岁, 平均年龄(40.87±5.86)岁;挖出肌瘤平均(1.93±0.75)个;肌瘤直径1~7.5 cm, 平均直径(4.33±1.06)cm;肌瘤位置:阔韧带1例, 肌壁间24例, 浆膜下5例。对照组年龄30~50岁, 平均年龄(40.91±5.73)岁;挖出肌瘤数平均(2.20±0.76)个;肌瘤直径1~7.5 cm, 平均直径(4.38±1.04)cm;肌瘤位置:阔韧带2例, 肌壁间25例, 浆膜下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 术前留置尿管。取仰卧位, 于患者下腹正中处取纵向切口, 进入腹腔, 探查肌瘤的位置及大小, 随后向瘤体表面子宫肌层注射6 U垂体后叶素与20 ml生理盐水稀释液, 在肌瘤表面沿长轴取纵向切口, 长度取决于肌瘤直径, 深度至肌瘤表面, 将肌瘤快速剜除, 临近肌瘤在同一切口处一并剜掉。最后以可吸收线对子宫深浅肌层分层缝合(间断或棒球式缝合), 并在子宫切口表面覆盖防粘连材料, 术后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研究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前准备同对照组, 取膀胱截石位, 需要时放置举宫器, 取脐上缘穿刺口, 长10 mm, 向腹腔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形成12~13 mm Hg(1 mm Hg=0.133 kPa)腹压, 以腹腔镜探查, 并在下腹部两侧取3个穿刺口。向瘤体子宫壁处注入6 U垂体后叶素与20 ml生理盐水稀释液, 以电凝钩切开子宫肌壁直至瘤核, 锐性剜除肌瘤, 以可吸收线分层作连续褥式缝合或棒球式缝合。肌瘤以粉碎旋切器慢速粉碎后取出或装袋后扩大左下腹穿刺口至2.0~2.5 cm以刀片切碎后取出, 子宫切口表面覆盖防粘连材料, 术后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 并发症主要包括(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后发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且延迟愈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热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发热2例, 切口脂肪液化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4, P=0.161>0.05)。

2. 2 两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耗时(99.77±20.64)min长于对照组的(69.44±9.05)min, 术中失血量(98.26±16.38)ml多于对照组的(69.34±10.91)ml, 住院时间(6.40±0.84)d、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6.50±8.70)h短于对照组的(8.60±2.11)d、(46.80±10.60)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未因为术中出血而行输血治疗。见表1。

3 讨论

作为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按照肌瘤所在位置, 可以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以及浆膜下肌瘤等几种。特殊部位肌瘤有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等。此病大多无明显症状, 仅有部分患者存在月经异常、下腹坠胀、尿频等症状, 虽然其恶变几率极小, 但仍应及时对有不适症状者进行治疗, 以免其给患者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其中, 黏膜下肌瘤多较早有月经量多等表现, 且主要为经宫腔镜肌瘤切除手术, 本文不作比较说明。

子宫肌瘤剜除术是保留子宫的主要术法, 其主要可以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 本文中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了这两种术法, 结果中虽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但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多, 手术耗时比对照组长, 可见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各有优缺点。经腹肌瘤切除术优点是:医生与肌瘤直接接触, 并可通过触诊感觉肌瘤位置, 且直視下可快速钳夹、缝合子宫切口而较快止血, 但该术法需较大的腹部切口, 对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 患者术后恢复慢, 易发生并发症[4, 5];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仅建立几个操作孔即可完成对肌瘤的剜除操作, 但因腹腔镜下无法钳夹、缝合相对较慢, 故增加了术中出血及延长了手术时间, 且肌瘤需粉碎后取出, 术中还需注意保护腹腔, 避免细碎瘤体散落腹腔, 亦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因穿刺口较小, 疼痛轻微, 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小, 且腹腔非直接暴露于空气, 故患者也因受到的创伤小而术后恢复迅速、不易出现并发症[6]。虽然腹腔镜手术缺乏对子宫的触诊, 可致少数较小肌瘤残留, 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应用, 可协助了解肌瘤位置及数目, 且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 可进一步避免子宫肌瘤残留, 手术时间会逐渐缩短, 术中出血亦会逐渐减少[7, 8]。

一般而言,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通常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尤其是缝合技术, 如肌瘤位置较为表浅、肌瘤数量较少、肌瘤体积较小, 则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会降低很多, 此类患者更适合经腹腔镜手术。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的技术要求不会太高, 即使肌瘤位置特殊、数量较多、体积较大, 亦能很好的完成手术, 故对于此类患者, 则建议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耗时长于对照组, 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未因为术中出血而行输血治疗。虽然术中出血相对较多, 但未有术中输血者, 可见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也是安全的。现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 不乏已经历过一次甚至二次剖宫产患者, 多次经腹手术亦会给腹部带来较大的创伤, 腹腔镜手术则可避免对腹部原疤痕的影响, 故对此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更可获得患者的接受。

综上所述, 经腹肌瘤剜除术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各有优缺点, 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 可依据患者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术者的技术情况作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谢幸, 孔北华, 段涛. 妇产科学(第9版). 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 2018.

[2] 张玲玲. 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12):123, 128.

[3] 邱洁.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1):124-125.

[4] 何丽娜, 李慧, 张泽慧. 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性科学, 2017, 26(12):37-40.

[5] 徐艳红.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医药论坛杂志, 2017, 38(2):114-116.

[6] 孙琳. 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10):78-79.

[7] 刘利.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20):3059-3060.

[8] 谭飞.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0):70-71.

[9] 王斌, 洪苑.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5):149-151.

[收稿日期:2020-05-22]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