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效果研究

2020-11-28 07:24刘秀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刘秀英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100 mg/d黄体酮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200 mg/d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为(6.3±0.6)d, 对照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为(10.2±0.9)d;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8, P<0.05)。治疗后,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 与对照组的8.5%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mg/d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效果更优, 起效更快, 且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剂量黄体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激素分泌紊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68

雌激素与孕激素对女性月经周期具有调节作用, 当女性激素分泌紊乱时, 体就会出现月经失调等情况。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是指孕激素难以正常分泌, 子宫内膜不能正常脱落, 排卵障碍、月经不调的情况[1]。临床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多以口服孕激素为主, 其中黄体酮是临床常用药物, 大量研究表明, 口服黄体酮可以起到调节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作用[2]。但临床对于黄体酮的用量还未形成共识, 为探讨黄体酮的合理用量, 本文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患者94例, 纳入标准:①处于育龄期;②停经2个月以上, 实验室检查表明孕酮水平≤9.51 nmol/L, 子宫彩超表明子宫内膜厚度≥0.5 cm;③临床表现为经期缩短、经期频发、黄体期缩短、卵泡期延长等;③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④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3]。排除标准:①黄体酮禁忌证;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③精神障碍。随机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33.6±10.9)岁;病程0.2~2.0年, 平均病程(1.1±0.9)年;已婚35例, 未婚12例;有妊娠史28例, 无妊娠史19例。对照组年龄20~46岁, 平均年龄(33.9±11.0)岁;病程0.3~2.0年, 平均病程(1.1±0.8)年;已婚34例, 未婚13例;有妊娠史29例, 无妊娠史18例。两组年龄、婚姻、妊娠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患者结合雌激素片(商品名:倍美力片,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50120)口服, 12.5 mg/d, 连续服用22 d。在服用倍美力片的第13天给予黄体酮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40982)口服, 200 mg/d, 连续服用10 d。

1. 2. 2 对照组 患者给予倍美力片口服, 12.5 mg/d, 连续服用22 d。在服用倍美力片的第13天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 100 mg/d, 连续服用10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且月经干净后进行彩超检查, 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子宫内膜厚度正常, 月经出血量及持续时间正常;有效: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小, 月经出血量、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37例, 有效9例, 無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显效24例, 有效13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为(6.3±0.6)d, 对照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为(10.2±0.9)d;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8, P<0.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 与对照组的8.5%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是妇科临床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月经出血量异常等, 患者经期前或经期会出现腹痛或全身性症状。本病的发生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洁)、情绪异常、寒热刺激等有关, 临床症状为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等, 对患者生活、工作有严重影响。

目前, 临床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治疗以促排卵、止血等为主, 多采用药物疗法, 如使用孕激素等。黄体酮是天然的孕激素, 可促进子宫黏膜内腺体的生长, 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是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首选药物之一。在以往, 临床对黄体酮的使用多通过注射的方式, 但这一给药方式无任何屏障, 激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容易引起感染等问题, 且注射给药的代谢也较快, 药物浓度不易控制。口服黄体酮给药可以避免感染的可能性, 且药物吸收慢, 可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 有利于治疗者将药物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内。此外, 黄体酮口服胶囊的价格也较便宜,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当前, 临床对于黄体酮的使用剂量尚未形成共识, 有研究者指出, 小剂量黄体酮可起到与大剂量相接近的治疗效果[5]。也有研究认为大剂量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药物浓度加速子宫内膜生长[6]。在本次研究中, 对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给予对照组患者100 mg/d的黄体酮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200 mg/d的黄体酮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8, P<0.05)。由此可见大剂量黄体酮口服的疗效要优于小剂量, 其原因可能为口服大剂量黄体酮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药物浓度, 子宫内膜的修复更为迅速。同时, 治疗后,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即使以100 mg/d的用药剂量持续10d的用药足以调节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黄体酮作为天然孕激素,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即使采用大剂量用药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 本次研究的结果也与相关报道的结果相接近, 刘燕华等[7]采用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患者, 发现使用200 mg/d的剂量可以起到与300 mg/d剂量相近的治疗效果, 且起效远快于100 mg/d的剂量。其认为, 200 mg/d的黄体酮用量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是最合适的剂量。

综上所述, 200 mg/d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效果更优, 起效更快, 且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辛永丽. 不同剂量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4):117-118.

[2] Jewson M, Purohit P, Lumsden MA. Progesterone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menstrual disorders. Clinical obstetrics&gynaecology, 2020, 12(21):180-186.

[3] 陆丽伟. 不同剂量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 6(33):27-28.

[4] 邹民, 钟阳.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黄体酮对人流后月经失调患者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7, 23(21):148-149.

[5] 杨秀莲.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以及康复情况分析. 双足与保健, 2018, 6(12):43.

[6] Alcantara-Boquiren MJ, Pagayao A. Progesterone in Treatment of Catamenial Epilepsy. Fertility&Reproduction, 2019, 1(4):169-179.

[7] 刘燕华, 刘嵩峰. 探讨分析在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患者中应用不同黄体酮剂量临床的治疗效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0, 2(1):85-86.

[收稿日期: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