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观察

2020-11-28 07:34郭梦雅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培训

[摘要] 目的 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静脉穿刺培训的100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实施常规培训管理措施,命名为对照组(n=50);另外2018年1—12月实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命名为研究组(n=50);观察比较两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评价等情况。结果 在考核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新护士的静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包括静脉穿刺能力评分、应急能力评分、沟通能力评分、人文关怀评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护士的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护士的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提高知识掌握度,提高操作技能以及静脉穿刺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价值。

[关键词] 工作坊模式;静脉穿刺;培训;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7(c)-0112-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Workshop Model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GUO Meng-ya

The Fifth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workshop model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Methods 100 new nurses who received venipuncture training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mong them, routin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and nam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50); In addition, the workshop model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named the research group(n=50);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by the two groups of nurse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venipuncture ability scores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including venipuncture ability score, emergency ability sco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ore, and humanistic care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had higher intravenous infusion-related knowledge scores than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operating skill score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workshop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improving knowledge mastery, improving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venipuncture are of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Workshop model; Venipuncture; Training; Effect observation

靜脉穿刺为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比较常见的临床护士日常工作内容,要求临床护士能够掌握较为熟练的基本功,从而使得患者的护理干预水平能够逐渐提升。部分新护士的工作时间较短,对静脉穿刺操作并不是十分了解,从而导致新护士还存在一定的穿刺失败几率,容易使得家属不满或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甚至可能还会导致出现投诉等情况[1]。工作坊教学模式为综合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相结合,且具备着较多优势,如主题鲜明、时间紧凑以及形式灵活,因此其教学效果明显[2]。另外,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需给予患者提供专业基础护理,同时还需要予以全方位全程护理干预。该次研究工作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100名接受静脉穿刺培训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静脉穿刺培训的100例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实施常规培训管理措施,命名为对照组(n=50);另外2018年1—12月实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命名为研究组(n=50)。研究组:性别:男性2名,女性48名;年龄: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25岁,平均年龄为(22.05±2.50)岁;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有10名,大专有33名,中专有7名。对照组:性别:男性1名,女性49名;年龄: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25岁,平均年龄为(22.10±2.35)岁;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有9名,大专有33名,中专有8名。两组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伦理协会已许可该研究。该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新护士仅实施常规培训管理措施,常规培训管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由教学专职培训老师负责具体教学,授课主題选择侧卧位,通过PPT开展培训理论知识讲解;待授课结束后,挑选一名新护士扮演患者,由教学专职培训老师进行演示标准侧卧位安置,其余新护士则观摩操作;待完成理论培训、操作演示后,新护士自由组合,并实施侧卧位安置培训练习;训练完毕后,开展理论测评、操作考核。

研究组新护士则实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

(1)召集培训对象,培训主持由小组组长负责,明确主要培训内容、主要培训方式及主要培训目标,引导新护士具有明确培训方向。

(2)理论讲授由小组成员运用PPT形式讲解,每课时间40 min,合计2课时;授课内容包括:①人体静脉分布;②人体血流状态;③人体血管分级;④穿刺针类型;⑤常见穿刺并发症等。

(3)工作坊小单位以小组为主,模拟操作训练主要参考人造外周血管穿刺训练模型,一对一给予耐心指导,每课时间40 min,合计2课时。

(4)指导老师依据实际工作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景作合理设置穿刺环境,以利于新护士尽早适应环境,同时积极寻找相应解决办法;待结束后由团队成员进行互相评价分析,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5)小组老师评估新护士培训情况,指导开展真人静脉穿刺操作,引导并使其逐步独立操作;培训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对培训模式的评价等情况,包括静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3]、应急能力[4]。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以及操作技能评分。

静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包括4项总分,共计100分,4项包括:①静脉穿刺能力评分(占40分);②应急能力评分(占20分);③沟通能力评分(占20分);④人文关怀评分(占20分)。

应急能力:分为优秀、良好、中、差,根据自制调查表进行发放、收取、统计、分析。

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的总分6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度越高。

操作技能评分的总分6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操作技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

研究组新护士的的静脉穿刺能力评分、应急能力评分、沟通能力评分、人文关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应急能力考核

研究组新护士的应急能力考核显著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及操作技能评分

研究组新护士的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显著低高于对照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护士作为临床护士队伍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系统学习才能够进入临床岗位,同时,面对比较忙碌的工作环境下,需要适应由于突然转变的角色、工作经验的不足、自身管理不足、自身技能的局限、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等因素,容易产生一定的护理差错事件,进而明显降低临床护理质量。因此,需加强新护士操作能力[5]。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的临床操作工作量大,而且其操作水平高低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新护士作为重要的护士队伍组成部分,虽然经过一系列系统性理论学习、规范临床实习进入临床护士岗位。但是,与真实的、忙碌的工作环境直接面对时,因为角色转变、应变力不足、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局限、操作技能局限、缺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人文关怀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差错,并明显降低临床护理质量。故此,如何有效提高新护士实际操作能力,引导融入就诊患者护理中,是作为主要的临床护理培训目标。

静脉穿刺是最为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而临床护理质量高低与护士穿刺水平高低“息息相关”[6]。传统“灌输式”讲授方式对学习者浓厚学习兴趣的提升较难,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临床中,有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为工作坊模式,能够在强调指导老师分享咨询的同时,还可对新护士进行适当的多元互动强调,充分地进行思想交流以及观点交流,更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其主动思考能力等[7]。工作坊作为世界上目前越来越流行、国际惯用的学习模式,具备着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一般而言,工作坊的核心为某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一名主讲人,与其他成员组成小团体,并且在主讲人专业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如短时演讲、活动、讨论等)共同探讨某个话题[8]。工作坊属于一种自我提升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灵活的形式使得护士的参与度较高,从而将理论以及实践能够较为紧密的结合,在进行教导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得护士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等,发挥护士的主管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护士的学习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护士得到相应的尊重,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所需要肩负的责任等,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创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的情况打好基础[9]。

從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可知,研究组新护士的护理后应急能力考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新护士的各项静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评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运用工作坊模式,将学习者作为管理重心,以有效改变以往的传统被动灌输方式,并使其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以深得喜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科学性有机结合,以使新护士得到全方位提升静脉穿刺综合能力[10]。工作坊培训模式具有多样教学形式,而且参与性、实战性均较强,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技能水平,高效完成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的科学转化、运用以及整合。工作坊培训模式可以应用于临床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工作内容中,从而实现实践、探索及推广[11-12]。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工作内容,给予实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新护士的静脉穿刺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志红.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83-85.

[2]  何荣华,彭潇,方敏,等.特训营模式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1-2.

[3]  杨书佳,秦锁娣.新进护士静脉穿刺水平降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157-158.

[4]  田维艳,张晓娇,杨晓玲,等.护士对静脉治疗规范知识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1693-1696.

[5]  刘岩,谭小平.以同伴互助教学(PAL)为基础的静脉穿刺培训方法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5):493-496.

[6]  边珊珊,丁小娥,须懿.影响新护士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7下旬刊):119-120.

[7]  黄秀碧,张亚真,蔡小萍.PDCA循环法在降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8,24(33):60-61.

[8]  梁珊珊,俞群.专题讲座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18,25(8):62-65.

[9]  曹永,陈琳,吴英,等.工作坊培训模式在外科低年资护士文书书写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21(5):57-60.

[10]  周玉梅,徐惠丽,彭剑英,等.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坊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4):60-62,73.

[11]  高飞.工作坊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专科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2):73-75.

[12]  郝洪梅.静疗工作坊护理团队对PICC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6):328.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简介] 郭梦雅(1987-),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护理。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练就九条命 管窥户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