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2020-11-28 07:37庞宗英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传统文化

摘    要: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如若将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在建筑领域进行继承和发扬,使其与公共建筑立面设计融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广为流传,还可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就对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到一定的帮助,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

关键词: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传统文化

1  引言

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中国西部开发以及公共设施升级等因素加快了房屋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对于现代建筑使用者而言,建筑不单要满足相关物质需求,更要探讨精神层面的需求与归属。而传统文化又在其中承载着特别深刻的意义,对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美感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建筑的立面造型只有承载了传统文化理念才能兼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才能真正为人民所接受认同。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工程中也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当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程设计师尽可能的转变设计理念,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融入到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中,进而让两者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有中国风采的建筑作品。

2  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概念概述

公共建筑是城市建筑中直接为大众服务的建筑物,城市的公共建筑不仅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经济状况及建筑技术发展水平,直接代表了城市的面貌。而公共建筑工程的立面设计贯穿于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它的重要程度。所以这也就要求在进入到方案设计工作之前,设计师应当严格按照美学研究在建筑工程的重要功能和相关技术水平方面进行同步考虑。另外,随着设计深化,设计师们在原有建筑工程的平面设计和剖面设计的基础上又再对公共建筑物的局部进行了细化,从而使得所建造的公共建筑物的外部特点与其内在内容相符合,这就是公共建筑物立面设计的主要设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公共建筑较为开放、自由的立面风格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法、理念,将传统文化与建筑相互渗透,用建筑语言来为传统文化发声。与此同时,由于公共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和所处位置的周边环境和生活气息相关联的[1]。再结合着公共建筑物自身所特有的使用价值,进而使得建筑价值与环境得到充分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其中哲学和宗教、伦理和人文风俗、文学艺术、医学和食品、建筑和工具等一系列內容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域之内。而在现代的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建筑的外在形式进行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是让公共建筑物更具有文化特性。另外,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之所以会延续至高达数千年,其最主要的并不是建筑物使用寿命长这一方面,而指的是这种建筑物的内在体系和内在特点都得到了较长的持续性[2]。这种持续性在表达我国的不同地域建筑物具有较长的适应性能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色彩、传统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3  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公共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可以说是建筑物具体形象的一种体现,它通过建筑外墙、外窗、表皮、构架、结构等内容的组合可以让人们视觉性上以最直观的方式看出这一建筑物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所以这也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中不仅要确保建筑工程所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使用性能,还要保障其传统建筑文化底蕴,且具有一定的美感。设计者需要熟知传统文化的缘由和理念,才能通过不同的建筑功能,采用序列、衬托、留白、围合空间感等传统建筑特征,在全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手段中做到建筑的形神合一,传递传统文化精神。正如西谛在《城市建设艺术》中所言:“我们必须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我们必须研究过去时代的作品并通过寻求出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公共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中,不仅要将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绿色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还要进一步的保障公共建筑工程能够延续传统文化的美感和艺术性。

3.1  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

建筑物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两种最根本的特性。位于不同环境、不同地点、其当地传统文化的异同都会直接影响着公共建筑物的整体特性和主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用途,进而所向人们展现出来的根本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也是各自蕴含着的当地的文化底蕴的。而从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形态等方面可以看出受国内部分业主有限的建筑审美或者国外发达地区建筑风格的影响,设计出来的公共建筑物外立面经常矫揉造作且千篇一律,并且在长时间的媚外影响之下,设计中很多的水土不服问题也进一步的展现了出来。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有的公共建筑设计要么哗众取宠丑得与众不同,要么生搬硬套别的国家地区的设计风格,根本就展现不出来当地地区的传统文化特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当合理运用本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将符合当地文化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出来,可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建造符合其本地传统文化的建筑。

3.2  传统文化空间特性的应用

传统文化空间受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等影响而形成,它的特征主要通过建筑的平面与立面设计共同表现出来。常用的形式有且不限于天井、天窗、复道、甬道、围楼、合院、亭台楼阁等内容。而这些传统空间形式是用于承载当地民俗风情、生活理念的物质载体。在公共建筑物的立面的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在建筑的过程中应当应用怎样方式方法才能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空间特征展现出来。进而在不断挖掘传统建筑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公共建筑的空间特性不断地创新甚至重构,保障公共建筑物能将传统文化空间的特征因地制宜的展现出来,这也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运用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之一。

3.3  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传统文化符号与传统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传统文化符号的表征上,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有文化思想[3]。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经常能看到自然符号与人造符号的广泛运用,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造符号更为丰富多样,俨然成为设计者设计灵感的宝库。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外立面设计上就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斗拱”“中国结”等符号,通过推敲、重组后设计,使得建筑形象完美体现了民族审美特色和时代感,项目完成后成功引起民众的共鸣。另外传统纹饰图案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特色之一,体现在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等传统建筑实体中时,也可发现几乎每一建筑物表面都有纹饰图案,比如:檐口、门头、栏杆、门窗以及瓦当上都有它的存在,而木、砖、石雕、壁画、彩绘等部分更是古建筑艺术中的精华。另外在传统服饰、器皿用具也可发现传统纹饰的身影。而通过研究传统纹饰图案的结构特点、形式法则也为现代的建筑设计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立面表皮设计元素。

3.4  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理念

在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中合理的应用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理念,这对改善我国的生态坏境、保障生态的平衡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就需要在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的工作中要重视建筑空间、场地的规划设计,要根据所要建设的公共建筑使用用途来决定场地的使用,在立面设计的时候综合场地考虑建筑的采光、通风、空间感,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场地的目的。另外,还要将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节能、节约的理念引入到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中,提倡节约资源、反对资源浪费。

3.5  传统文化在立面功能性的应用

其功能性应用顾名思义就是要满足人们对公共建筑最根本的应用价值。一般要求公共建筑物围护结构需要达到通风、保温、防热及防噪的要求,具体的建筑功能则按照建筑的性质来确定。而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的功能与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是统一的,相互依存。同样类型的建筑,因为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风俗文化不同所要求的建筑功能都不尽相同,这也造成了立面造型的风格差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立面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地域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不可不切实际使得立面设计拘于形式浮于云端。

4  结束语

美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但美是有规律可以依循的。经过时间的洗礼凝练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不少风格与艺术特点是值得我们继承与传播的。城市文化符号已成为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方式,任何一种文化系统都是以传达文化价值为目的的[4]。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公共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中,不仅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公共建筑物表现出来其精神面貌。也可让传统文化同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共同发展,更具有时代特征,更有生命力。在国家经济与国力飞速发展的风口,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文化输出,这也是当代设计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卫向良,姚炫.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達[J].城市建筑,2016(24):27+76.

[2] 邹宏玉.地方特色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9(11):156.

[3] 周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J].品牌:理论月刊,2014(10):129~130.

[4] 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争鸣,2016(7):218~221.

作者简介:

庞宗英(1985—)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职称:建筑师职称,学历: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等内容。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传统文化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运维分析
关于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探讨
公共建筑给排水改造项目的设计体会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