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思考

2020-11-28 07:47苏佩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意义生本课堂方法策略

苏佩莲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引导之下,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培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和生本课堂的提出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公平、平等的课堂氛围。然而,由于核心素养和生本课堂的构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教师坚持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一起为学生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方法策略;应用意义

生本课堂的提出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在原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都容易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教。而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合作的精神,懂得感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要着重重视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有效的见解,可以更好的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希望大家可以给予斧正。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趋势。在国际发展的趋势之下,实行课程改革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提升中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指导下,可以帮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培养出各个领域的高尖人才。

(二)国内背景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比较宽松,在学生的道德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尤其是在填鸭式的教育和只注重分数的追求下,往往都是重智轻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形式十分迫切。

(三)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核心素养发展的优劣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能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生本课堂急需实现的教学形式。

二、生本课堂的含义和构建意义

(一)生本课堂的含义

生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平等、民主、公平的人文课堂环境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前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和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本课堂中能够发散他们的思维和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生本课堂的构建意义

由于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而开展的,因此有效构建生本课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自主性,发挥他们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活力,有利于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优势

(一)使学校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帮助学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需求,而在培養的途径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教学中的内容,通过生活化的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由于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内在要求,如价值观、情感、语言逻辑等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实现,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理念的培养。

(三)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应用方法策略

(一)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

华生曾经说过,环境因素改变的越大,则人的品格改变的越大,我们不难发现,环境氛围因素在构建生本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的重要作用。在原先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都忽略了学习氛围在学习当中的重要影响。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在今后的生本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重视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帮助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放松大脑,开阔思路,产生更多的奇妙见解。

比如,学习三年级下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内容时,在授课开始前,老师告诉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体验作者对蒲公英的情感。然后,老师可以和学生说,了解完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进入课文中金色的草地,和作者一起探寻奥秘。再和学生一起学习完本堂课教学内容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对本文章有何感受?鼓励学生做答,回答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起动手制作黑板报或者张贴壁画等,共同营造课堂氛围,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提升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分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一般是坐在讲台底下听教师在讲台上讲,这种模式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多回答一些问题,本质上还是跟以前没有什么差别。这一现象告诉我们,教师在今后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要拘于一种课堂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发散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学内容设计时,老师在课程开始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同学知道雷达是什么吗?雷达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蝙蝠为什么会和雷达联系在一起?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可以就此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小组演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还可以进行课堂翻转,让学生在讲台上当小主人,通过自己动手搜集材料,课前准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准备的时候也会更加用心地理解课文。

(三)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学生最有活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难题。即使老师在课前准备和资料整理都很充分的前提下,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上课时容易走神,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生本课堂这一特点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动态的展示出花生的生长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播放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形象有趣的视频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播放完视频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观看视频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回答课后练习题。通过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促进生本课堂和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在语文学习中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老师在构建生本课堂时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对于促进教学整体水平中的作用,加快构建生本课堂的效率。

比如,进行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学内容设计时,老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作者是誰?文章是用什么形式进行描写的?预习完本节课内容后,大家对此有何感悟?通过这几个问题以提高预习的效率。此外,在学生预习完课本内容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学生在自我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开展分层教学方法,兼顾每位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和心理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情绪管理、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的差别才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倘若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和评价所有学生,则会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乐趣和长处,不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一起学习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节课的内容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程度的小组,学习程度较好的小组为A组,学习能力中等的小组为B组,较差的小组为C组,对每个程度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说,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开展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已经受到了老师,学校和家长的广泛欢迎。让学生由原先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接受知识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自律和自我管控的能力。教师还要意识到任何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做好十全的准备,面对教学实践中不利情况的发生。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统一的原理,我们要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一刀切的形式出现,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让我们一起为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吧!

【参考文献】

[1]班庆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2018

[2]刘梅.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2019

[3]张继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C].2018

[4]刘爱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世界家苑,201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意义生本课堂方法策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