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发力中增强领导机关抓建基层科学性

2020-11-29 04:41黄天信
国防 2020年6期
关键词:机关精准基层

黄天信

内容提要:领导机关肩负着把党对基层建设的领导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必须在充分认清新时代基层建设的刷新点、全面分析当前指导抓建基层的滞后点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发力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科学指导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要精准了解底数;二要精准实施抓建;三要精准跟踪问效。

新颁发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突出强调,要积极适应基层建设的新变化新挑战,把握新时代基层建设特点规律,增强工作指导科学性。各级领导机关肩负着把党对基层建设的领导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精准发力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科学指导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充分认清新时代基层建设的刷新点

当前,我军基层建设在编制结构、任务要求、建设内涵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亟须我们紧盯形势、科学分析、准确把握,为精准抓建基层提供靶标和指向。

(一)现实思想有新动向

新形势下,官兵思想呈现多元化、差异性特点。一是稳心履职中存有波动。新编制落定后,有的官兵落编定岗,感到进了保险箱;有的编余待岗,感到成了局外人;有的“以官顶文”感到到了“天花板”,“以兵顶文”感到下了逐客令;还有的转改文员,感到“低人一等”。二是融入时代中衍生变化。手机已成为标配,网络空间演绎为新的世界,网友比战友多,网龄比军龄长,从好动变为好静,从运动场转向“刷屏场”,“面对面”教导往往比不上“屏对屏”诱导。三是政策期盼中出现隐忧。对政策待遇有所期盼,有的担忧人员基数大、编余多、岗位少、出口紧,晋升空间受压缩;有的担忧两地分居、子女就学、看病就医、随迁随调、驻地家属接续保障等现实问题不好解决;有的担忧转改文员后,政治身份和福利待遇会有下降。

(二)体制编制有新特点

这轮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无论是领导指挥体系、力量组织架构,还是部署配置形态、担负职能任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层级结构更加扁平化。浅纵深、宽幅度的结构特点凸显,机关小了、基层大了,层级少了、类别多了,但也带来“小机关带大部队”等现实问题。二是单位部署更加分散化。师旅级单位跨省部署、团级单位跨市部署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基层单位分布在两三个营区,独立分散驻守,与机关距离较远。三是部队编成更加集约化。单位大范围调整合并,岗位大幅度综合集成,一个单位涵盖不同行业、多个专业。四是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化。既有现役军人,又有文职人员、职工、聘用人员,军队人员结构多元化特点日趋明显。

(三)抓建力量有新变化

新体制下,营主官、文职人员、士官队伍成为基层自主抓建的力量主体。一是营级主官作用凸显。营一级从“中间层级”转变为“中坚力量”,从“中转站”变成“加油站”,很多营级主官承担着原来团级单位主官的职能和风险。二是士官走向重要岗位。一些参谋、助理员、分队长等岗位由士官担任,士官的职责使命、发展空间和地位作用发生新的变化,他们逐步从后台走向前台、由被管者成为管理者。三是文职人员成为骨干。文职人员编配范围更广、数量更多、任务更重,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也给部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四)正规抓建有新标准

新单位大都由多个单位、多个系统整合而成,既有建设基础的强弱、职能任务的不同,也有人员类型的多样、地域保障的差异,还有抓建基层的传统做法、改革前后的不同变化,给规范抓建提出诸多新标准。一是需依法抓建促规范。贯彻全面从严治军要求,对照条令法规细化工作标准,确保抓建基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标准统一。二是需层级抓建促规范。一级抓好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切实改变“保姆式”的帮带方法,实现从“插到一线、管到一线”到“一线调研、一线解难”的转变。三是需精准抓建促规范。针对各部队实际,精准筹划、精准指导、精准用力、精准落实、精准检验,防止和克服“大水漫灌”“概略瞄准”的粗放指导方式。

(五)正风肃纪有新考验

随着体制编制调整到位、正风肃纪深入推进,部队风气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考验。一是权钱物高度集中,在严格自律上面临新考验。各行业各领域在“五指成拳”、融合重构的同时,管钱管物管工程相对集约。特别是有的新组建单位包含了几个甚至十几个下属单位,权利物化异化风险持续增大。二是部队点多面广,在监督力量上面临新考验。小散远单位普遍距离机关较远,在检查督导上容易出现“抓大放小”的问题,尤其在违规饮酒、基层“微腐败”等问题的查纠上难以覆盖,容易出现部分盲点和真空。三是文职人员编配增多,在使用监管上面临新考验。文职人员编配增多,给部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情况,尤其是新招聘文职人员缺乏系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培养,他们逐渐走上财务、保密、仓储、档案等关键岗位后,容易成为违规违纪的多发区。

(六)官兵素质有新要求

部队重组重塑后,更加聚焦练兵备战,给官兵带来新的本领恐慌。一是转型发展,对能力升级提出新要求。部队转型发展离不开新型人才做支撑,但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周期。就目前情况看,部队人才培养从懂到会、从会到精、从精到专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知识更新、熟悉专业、精通本职还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人少事多,对一专多能提出新要求。无论机关还是基层,人少事多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缓解,以前是几个人一摊事,现在是一个人几摊事,工作中有关联、业务上有交叉,要求官兵不仅能够独当一面,而且还要成为多个专业的行家里手。三是岗位变动,对人岗相适提出新要求。很多基层官兵面临转岗位、换装备、改专业的考验,特别是个别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低、困难比较多的官兵,胜任新的岗位需要一个凤凰涅槃、锤炼提高的过程。

二、全面分析当前指导抓建基层的滞后点

基层情况每更新一点,机关指导就要跟进一步。调研中感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党委机关在指导抓建基层中还一定程度存在跟不上时代步伐、落后于发展大势的问题,与基层之盼、实践之需、岗位之责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抓建理念还有抱守残缺的惯性思维

不少人身子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脑子还停留在原有时代。有的还是习惯从汇报稿、呈批件、网络信息等二手资料中了解情况,以坐在屋里“键对键”代替贴近官兵“面对面”;有的还是习惯以主观意愿定调子,调查研究带着框框找例证,分析问题带着结论找依据;有的还是习惯面上感观、笼统概括,不善于从数据中感知问题、探寻走势,了解基层定性分析的多,定量研究的少;有的还是习惯搞形式主义、痕迹工程,下部队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等。这些陈旧思维、落后观念,严重影响了抓建基层的质量效益。

(二)指导方式还有机械套用的惯性做法

有的领导机关沉迷于经验式指导,走不出对旧模式的路径依赖和老经验的桎梏羁绊,一事当前先看以前咋干的、其他单位咋办的,简单复制,生搬硬套;有的满足“上下一般粗”的粗放式指导,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习惯“满把抓”“大呼隆”“一锅煮”,机械性的照单执行多、点对点的量身定制少,按纲抓建方案千篇一律;有的热衷“频出新招式”的运动式指导,喜欢搞激情型计划、临时性安排、突击式活动,一会一个新想法、一天一个新精神,甚至不考虑基层承受能力,搞脱离实际的赶进度、提标准、加责任;等等。这些不仅没有成为基层建设的“助推剂”,反而打乱了基层工作节奏,成为部队建设梗阻。

(三)评估手段还有根深蒂固的惯性延续

个别领导机关在抓建基层的末端问效上盯得不够紧、落得不够实、抓得不够严,既影响了机关帮建的效果,也挫伤了基层自建的干劲。有的以随机抽查、重点检查代替全面督导、全程指导,习惯听汇报、搞座谈、发问卷的泛化检查,导致压力传不到位、工作落不到底;有的考核评比不重平时重“评时”,不看实绩看“痕迹”,往往凭印象打分、搞一锤定音,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官兵抓经常、打基础、重落实的激情动力;有的奖得不够鲜明、罚得不受触动,评功评奖要么迁就照顾、平均分配,要么论资排辈、轮流坐庄,问责处罚不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三、准确把握精准指导抓建基层的着力点

新时代抓建基层工作的覆盖面更广、特殊性更强、差异性更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精准用力,彻底破除概略瞄准的思维、大水漫灌的做法、一线平推的模式、闭门造车的状态,不断提升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精准了解底数

把准脉才能开准方。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坚决克服了解基层或明或暗、若隐若现、不清不楚等问题。

一是迈开步子,把一手资料摸清。只有身到才能知道。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而是深入实际摸出来的。要定期组织“分片过旅团、蹲点帮基层”和“全员大谈心”活动,班子成员带头俯下身子、沉到一线了解情况,通过横向走到边,纵向摸到底,切实把每种类型都看到、每个点位都转到、每项任务都跟到。二是解剖麻雀,把问题症结摸透。严格落实蹲连住班和基层联系点制度,倾听官兵呼声、了解矛盾困难,与基层一同研究破解新情况新问题;分系统分领域开展“问题大调研、难题大帮解”活动,盯着情况研问题、透过问题找根源,真正把制约单位发展的“瓶颈”、影响抓建效果的“症结”分析准剖析透。三是由表及里,把特点规律摸准。推开课题式调研、问题式研讨,建立下部队情况汇总和问题反馈制度,定期组织基层建设形势分析和专题情况汇报,通过静态与动态的观察、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定性与定量的研判,集中力量把新时代的走势走向、新体制的效力效能、新基层的特点规律研透把准。

(二)精准实施抓建

俗话说:药对症,一张方;不对症,用车装。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固有套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抓到点子上、帮到关键处。

一是推行分类帮建变粗为精。统筹制订帮建基层规划计划,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量身制定帮建目标、帮建思路、帮建方法,切实从一线平推、平均用力的面上指导转向一类一策、一队一案的点上帮带;区分不同岗位职级、不同人员类别出台教育管理规范,有针对性地加强营主官、士官、文职人员“三支队伍”培养帮带,采取岗前集训、以会代训、岗位自训、改行培训等形式,分层分级组织各类骨干人才培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概略瞄准为靶向发力。二是推行全员抓建压担为责。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思路,健全完善军级主导、师旅团级主抓、营级主干的抓建基层责任体系和师旅团机关抓建基层职责清单、工作清单,明确机关业务部门在抓基层全面建设中的职能定位,研究细化基层自主建设的权责界限,真正形成人人抓、大家做的齐抓共管局面。三是推行网络管建拉远为近。建立战备值班、视频会议、安全监控、车辆管理等系统,将可视化网络触角覆盖所有单位、联通所有点位,通过政治教育“网上教”、战备行动“网上拉”、军事训练“网上考”、安全管理“网上抓”、行政例会“网上开”、心理服务“网上办”,真正把基层联在网上、管在网上、建在网上,全方位解决“距离感”问题。四是推行区域联建聚散为整。建立完善“常委分片抓建、机关挂钩帮带”机制,常态开展区域督导,探索“收缩摊子”、集中管理模式,全面走开以教育资源互享、训练成效互评、供应保障互通、安全防范互联的片区协作联建路子,最大限度地将零散资源、分散力量统一配置、互补互用。五是推行创新抓建化繁为简。坚持向军民融合的社会化、网络联通的信息化、集约高效的智能化要效益,积极运用无人机、智能化机器人、云台监控等科技手段,缓解基层执勤压力,全面推开营区卫生、营房维修、冬季供暖等方面的社会化保障,切实将官兵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精准跟踪问效

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问效是传导压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催生动力的重要抓手。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精准运用督查、考评、奖惩“三位一体”的联动问效机制,全过程发挥激励鞭策效应,倒逼催生抓工作、搞建设的内在自觉。

一是优化检查督导。围绕规范人员构成、加强统筹管理、科学制订计划,健全完善领导机关抓基层检查督导体系;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督导相结合、阶段检查与结果督查相融合、明察与暗访相配合的方式,突出抓建思路、发展规划、制度落实、人员思想、难题破解、安全管控等重点,把所有基层单位过一遍、走一遍、查一遍,切实将“上级抓”的压力无缝隙无时差无衰减地传导到位。二是量化考核评比。探索将干部考德、班子考绩、单位考风捆在一起、融入经常的考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以考促建的综合效能;利用年度工作总结、大项教育等时机,开展机关基层双向讲评和机关指导基层满意度测评;着眼争在经常、比在平常,组织按纲抓建和新“双争”活动先行试点,区分不同类型单位,细化按纲抓建实施细则和“双争”量化评比标准,走开季度初评、年终总评的方法路子,完善优先、限制、容错认定的具体情形,切实通过评比评出新风、评出导向、评出干劲。三是硬化奖惩激励。一方面,要奖励抓建有为者,将末端落实情况、基层建设成效与“四铁”先进单位、“四有”优秀个人评选挂钩,与干部的成长进步挂钩,优先晋职晋级、送学培训、立功受奖,让抓基层出力的出彩、得力的得利;另一方面,要处罚尽责不力者,板起面孔、硬起手腕,对失职懈责、懒政怠政的依法依规从严问责,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调整岗位的调整岗位,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不断激发思责求进、担责有为的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机关精准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基层在线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