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价值分析

2020-11-30 09:06王云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阳性率检出率红细胞

王云凌

【摘 要】 目的:为输血患者安排不规则抗体检验,探究其对于输血安全的积极价值。方法:从科室内输血患者中遴选出1500例,均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入院。于输血前,安排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就检验结果开展分析。结果:经统计,1500例输血患者中共检出13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7%。828例男性受检患者阳性率为0.60%;672例女性患者陽性率为1.64%,显著较高。具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检出阳性率为2.62%;较未妊娠患者检出阳性率高。患者输血次数越多,其检出阳性率越高。结论:为输血患者安排不规则抗体检验十分重要,可降低输血风险。

【关键词】

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率

输血指的是全血、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成分的输注,严格来说,造血干细胞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输血。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围产期、围手术期等大出血状况输血[1-2]。输血前仅实施血型鉴定难以保障输血安全,本次研究为输血患者安排不规则抗体检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科室内输血患者中遴选出1500例,均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入院。男性患者828例,女性患者672例,年龄段:7~73岁,平均(38.42±5.16)岁;其中744例患者输血1次,401例患者输血2次,355例患者输血超过2次;输血原因:842例为手术需要,218例贫血,331例妊娠,109例创伤;女性患者中305例具有妊娠史,367例是未妊娠者。上述一系列资料经对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原则

纳入:符合输血适应证;每次输血量200~1800mL;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全然知情。排除:非自愿参与。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3 方法

为所有患者安排不规则抗体检验,具体操作:抽取血液3mL,放置于37℃的水中进行处理。10min后开始离心处理,转速设置为3000r/min。将患者抗体筛选细胞编号、基线资料标记在微柱凝胶卡上,随后取抗体筛查血液10μL、受验血清40μL、缓冲液50μL,加入微柱凝胶卡,放置于孵育器中,温度设置为37℃。10min后开始离心处理,持续离心5min,观察检验结果。随后取1支阳性对照试管,添加Rh(D)阳性红细胞(5%)及IgG抗D血清;1支阴性对照试管,添加AB型血清、Rh(D)阳性红细胞(5%);1支标记好的试管,添加被检血清及相应筛检红细胞(5%)。放置于孵育器中,温度设置为37℃,1h后利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添加抗球蛋白试剂,再次离心。观察结果,对照试管、标记试管出现凝聚,阴性对照试管内未凝聚,即为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3-4]。

1.4 观察指标

检验结束后,详细观察检验结果。阴性:红细胞液均匀沉积于试管底部;阳性:红细胞液在微柱上部沉积。对于检出不规则抗体的类型、人数进行统计,获得基线资料,录入表格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软件提供数据支持,不规则抗体检出类型以[n(%)]的形式录入表格,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数据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5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类型分析

经统计,1500例输血患者中共检出13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7%。包括抗-C抗体、抗-c抗体、抗-e抗体各1例,抗-D抗体4例,抗-E抗体6例。其中抗-E抗体所占比例最重,为46.15%,其次是抗-D抗体,为30.77%。见表1。

2.2 不同基线资料下患者检出情况分析

经统计,828例男性受检患者中,检出5例,阳性率为0.60%;672例女性患者中,检出12例,阳性率高达1.79%,数据对比P<0.05。女性患者中305例具有妊娠史,检出9例,阳性率为2.95%;367例未妊娠者中,检出3例,阳性率为0.82%,数据对比得出P<0.05。355例患者输血超过2次,其中检出9例,阳性率为2.54%,输血1~2次患者检出2例,阳性率为0.17%,数据对比得出P=0.000。见表2。

3 讨论

输血为在对疾病进行诊疗时常用的方案,此方法可对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予以挽救,使临床死亡率降低。但在输血期间一些患者因未开展必要的检验工作,明显增加了输血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对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5-6]。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卓越发展成就,加之输血鉴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输血反应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不良反应率仍未有效降低。近年来,对于输血患者而言,渐重视对不规则抗体检验技术应用,且获得了较理想的作用[7]。凝聚胺检测技术为常用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的手段,此方案多用于对两配对血型间有无相互稳定共存的交叉输血进行诊断,进而可用于对ABO血型不符诱导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断、预防。但凝聚胺检测技术仅可对含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状况进行检测,无法用于正常人群的评估,更无法展开横向对比[8-9]。另外,此检测虽具灵敏、简单、快速等特征,但易对患者用药产生影响,不易标准化。但不规则抗体检验为新型输血前筛查方法,对此方法运用,可对血液匹配工作完成,只输血准确率提高,促输血诱导的并发症降低。另外,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的开展,可对受血与供血间相关血型方面的影响规避,输血前筛查,无误后,才在输血治疗中应用。针对筛查不全合格,或有多次输血史者,可增加筛查级别,以保障输血安全[10-11]。

临床资料显示,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患者易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清洁不到位而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热,多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出现,部分患者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呕吐等。其次是过敏反应,由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输血后体内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血管性水肿,重者则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最为严重,可因输入异型血、变质血、血中存在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引发。输血10~20mL即可发生,患者头痛、四肢麻木、胸闷,伴有寒颤、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据相关报道,目前溶血性输血反应时有发生,此现象主要是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因此,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十分重要,有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12]。

不规则抗体指的是人体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也称作意外抗体。其产生源于妊娠、输血等刺激,健康人群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几率仅为0.4%~1.0%。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轻则寒战、发热,延缓治疗进程;重则破坏输入的红细胞,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生命[13]。除此之外,对于妊娠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新生儿患上溶血病,影响其智力发育、脏器发育,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有助于血液选择,从而避免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同时减少反复交叉配血所需时间。上述结果中,1500例输血患者中共检出13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7%。女性患者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具有妊娠史、输血次数过多的患者检出率更高。

总之,为输血患者安排不规则抗体检验十分重要,可降低输血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学森.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00,213.

[2] 孙丽明.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75-76.

[3] 张振周,刘自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J].河南醫学研究,2017,26(19):3527-3528.

[4] 解元琳.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131.

[5] 闫优萍.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输血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9):1148-1150.

[6] 梁宝华,黃燕芬,郑博金,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880-1882,1885.

[7] 冷雪梅.浅析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82-84.

[8] 张秋爽.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4):3286-3287.

[9] 孙丽明.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75-76.

[10]修广岩.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5):26-27.

[11]陶莲娜.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4):4363-4365.

[12]杨竞.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86-87.

[13]庄中胜,邱琪珂.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32(03):669-671.

猜你喜欢
阳性率检出率红细胞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你家孩子胖不胖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