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2020-11-30 09:14黄缨吕妮
工业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提升策略

黄缨 吕妮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提升策略

城市道路是城市形象与环境的象征,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城市道路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不只是简单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需要与其他景观相协调,提高人们在视觉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城市道路景观是否具备观赏性,也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是否美观的标准之一。但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在设计、建设和管理上都有待完善,因此如何做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升城市道路景观品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城市社会环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显得日益重要,也逐渐成为了相关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讲,城市道路景观的狭义概念是指,在城市道路中被人们视觉感知的空间及实体等客体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如山水、土地、植物等)、人工要素(如路面车辆、建筑、桥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表示道路及其环境所展示的一种风景特性[1]。

然而,由于人类的行动、感知能力往往通过某些方式影响或作用于物质化的客体景观,所以, 广义上的城市道路景观所包含的意义远不止于客体的外在表象,还与地域、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存在着内在联系,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记录[2]。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还要从美学的视角出发,站在审美的角度对道路交通的功能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功能的同时,可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来满足景观间的协调性,提高道路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同时又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文化、美化城市景观空间的功能,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3]。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道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道路系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大动脉,是连接和划分城市的基本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且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结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不发生变化,它决定了城市的整体框架。因此,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布局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它不是单纯的观赏景观,不仅需要满足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也要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基本要求,它有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体态性能,包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等涵义,能够美化城市、降噪减尘、引导视线、提高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同时,道路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记载着城市的方方面面,是人们对城市最为直观的印象,城市景观以道路为窗口展示城市风貌,反映城市的文化底蕴,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现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在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 城市道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公共空间缺失

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交通压力增大,城市道路发展迅速。城市通过道路拓宽和延伸的方式迅速扩张,不断侵蚀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旧城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毁灭,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城市街道不复存在。汽车成为城市道路空间的主导因素,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越来越明显,而城市公共空间功能逐渐缺失,步行空间被严重压缩和占用,行人在城市道路空间中处于弱势,城市道路景观中人性化设计有所缺失,城市公共空间生活内容乏味,活力缺乏,适合人们自由穿行的户外空间逐渐减少。

3.2 地域文化缺失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更多注重道路的交通功能,却忽略了人文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逐渐消失,城市道路发展与城市文化景观之间矛盾扩大化。同时,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对城市文化没有进行深刻解读,与周边环境、景观等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与城市文化脱节,甚至有的道路景观照搬照抄,只学其表,不知其意,大量文化符号生硬拼贴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导致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辨识度低,形式单一雷同,千篇一律,不同的地区采用同样的设计表现形式,缺少生机与活力,也影响了城市整体的形象[4]。

3.3 功能单一

基于汽车的尺度和速度构建的城市道路,空间尺度不断扩大,人的行为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近在咫尺的地方往往要绕行很远才能到达,功能单一,行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遭到忽略,缺少对人的关怀。道路附属设施不完善,道路景观功能缺失,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经常性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并且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4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4.1 人性化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大众,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人性化原则,以人的需求为依托展开设计工作,将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性和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行人的出行需求,增加道路的人文关怀,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关注慢行者的感受,逐步改进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并支持慢行交通系统有序发展,增强人在道路景观中的体验性,设计便捷、安全的路线形式。同时,建设宜人的道路景观空间,增加景观小品设施和休闲设施,供行人休息和观赏使用,增加景观亲和力,让人们在出行之余能够欣赏到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以此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打造更加具有活力的城市道路景观。

4.2 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中各个区域连接起来。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对道路景观进行有效的规划,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从整体的角度对道路景观进行统筹规划,将不同的景观充分结合起来,使其不至于杂乱无章,没有统一性。此外,城市道路景观不仅要保持道路本身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也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色彩、历史、文化特征等因素相结合,符合城市的设计风格与形象,将道路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使整个城市环境保持一致,打造整体的视觉美[5]。

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城市道路的长远发展考虑,不为局部效益和短期利益而付出长期的环境代价,关注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效益,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在利用有限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时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保证道路建设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在自然中融入城市道路的硬性景观,使其对环境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同时,要从节约、经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对城市生态环境予以优化,也能使人们回归自然的怀抱,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6]。

5 城市道路景观提升策略

5.1 调整空间分配

回归传统与创新,适当拓宽人行道的宽度,降低对汽车的依赖,减少私家车出行,立体化城市道路,道路空间资源向公交、慢行倾斜,引导并支持慢行交通,公共交通连接城市单元,使公共交通出行成为城市主流的出行方式,提高街道的整体通行效率,保障居民出行和活动安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5.2 增加地域文化色彩

城市道路本身的形式就具有单一性,常常会造成道路景观空间的单调和乏味,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设计者应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对城市文化特色和道路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分析,提炼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景观元素进行表达,从而使城市道路景观空间更加具有地域文脉和时代气息,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魅力,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品质与内涵,营造具有个性与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这样才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能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形象和獨特魅力。

5.3 多层次城市道路空间

道路是车辆与行人的载体,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不仅仅要承担城市交通,也要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考虑行人的休憩、娱乐功能,兼顾活力与效率,回归其城市场所的功能。改变以往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发展多种道路形态并存的模式,城市道路快速交通、慢速交通和休闲公共之间交叉融合,将城市道路回归步行、自行车和汽车共享的道路。在空间开阔地带放置景观元素,将交通功能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创造性地发展多层次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体系。

6 结语

在当今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道路景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创造一个既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又能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道路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有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作为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多方面考虑,注意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设计原则,趋利避害,综合考虑城市空间、文化、形象等因素,做到各方面统筹兼顾,构建多功能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从而形成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为推动城市发展提供帮助,使道路成为展现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提升策略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