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20-11-30 09:14高昊范思佳
工业设计 2020年10期

高昊 范思佳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秦皇岛首钢

目前,我国的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仍停留在传统的静态保护规划层面,主要着重于遗址建筑物的保护,从而忽略了整个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及其对于所在城市的发展与带动。并且对于工业遗址的景观设计还较少涉及到生态环境设计,即使涉及到生态修复,也未从根本上进行深入改造与升级,仍保留在不能满足自然发展规律的静态恢复模式上。文章以秦皇岛市首钢工业遗址为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景观改造设计,使之成为功能与美观并存的人性化场所,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1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概述

城市工业遗址主要是指城市内人们工业活动遗留下的工业场地,场地遗存的物体主要由工业时期的建筑、构筑物、废弃的矿坑、厂房的生产设备、传送运输设备等组成。里面遗存的物体,不管是建筑还是器械等等,都在历史、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价值。城市工业遗迹景观改造设计不是单纯地推翻重建,而是在保护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对景观进行设计创新,并且要做到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是将历史保护与生态修复二者相融合,工业遗址改造不仅能将珍贵的历史遗产保留下来,而且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这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传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2.1生态多样性原则

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与其他的景观设计有所不同,它着重处理在城市发展过程所保存下来的历史痕迹,相对其他景观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中要将生态恢复学与景观设计学相结合,着重考虑生态的丰富性,采用多样化的处理手段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处理好场地自身环境与周边景观植被的关系,尽可能维持场地原有形态。采用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方式实现环境提升,用植被恢复、土壤降解、水体净化等来提高自然界稳定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2.2资源重利用原则

应最大限度地利用遗址原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改造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提高场地资源利用率。将废地原有的工业风貌特色和新型资源相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工业遗址景观在兼具历史特色的同时又能符合当下审美。

2.3艺术场所性原则

景观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也是人使用的场所。在工业遗址的改造过程中不仅要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出发,更应考虑人与场所的参与和互动,应同时兼顾空间、材料、色彩等多种因素,运用雕塑、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不同场所带给人心理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强调心灵沟通。

3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设计模式

我国城市工业遗址在景观设计改造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时至今日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主要分为两大类改造模式:

一类是以使用功能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破旧厂房剩余的经济价值。这一典型案例主要以北京798创意园区为代表,这个地方原本是由众多极具包豪斯建筑风格的残破废弃厂房组成,因此在设计改造时,保留原建筑结构和外形,添加现代化设计元素,抛弃原有功能赋予其新的使用价值,逐渐发展成北京的地标性景区。在尽量保留原有构筑物风貌的基础上,主要对建筑内部功能加以改造,用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下人们的使用需求,并且案例多集于城市中心区域。

另一类是对城市工业遗址进行大型景观恢复改造设计。这一典型案例主要以俞孔坚设计改造的岐江公园为代表,是将原本荒废已久的废弃造船厂更新改造成城市中公共滨水和绿地空间。通过生态恢复手段治理被污染的城市环境,主要体现在对治污植物的配置以及对滨河的景观处理手法上,将原有部分厂房进行保留,利用遗留的铁轨、灯塔等元素重新进行合理地搭配,以反映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利用新型工艺手段对外表进行改善,给市民带来良好的艺术氛围,真正做到了现实与历史相互结合,新旧交替,以此焕发城市新的景观面貌。这类工业遗址改造特点则是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前提下结合工业遗址的功能性进行改造,运用多元化的处理手段保留部分节点,最大程度上体现工业遗址改造带来的场所精神。

4秦皇岛首钢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分析

4.1秦皇岛首钢工业遗址概况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杜庄乡,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地处颇有发展前景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圈,作为过去有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的秦皇岛首钢钢铁厂,为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现代化发展却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开发。主要是由于废地再利用的开发技术手段在我国还不完善和成熟,因此忽视了使用新的科技开发手段去处理问题。

4.2现存问题分析

4.2.1道路缺乏系统规划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基地现存部分道路为土路,存在大量灰尘,由于以往工业操作的影响,部分土壤侵蚀较为突出,无法满足作为公园广场的需要。厂区内路网主要呈纵横式分布,主路较完整宽敞,而部分支路破坏,且少部分区域是土路,不方便进入。

4.2.2景观植被损坏严重

基地内植被状况整体相对良好,但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主路两侧以现存的大乔木为主,支路以乔木和灌木丛为主。部分区域绿化稀疏,土壤受到了破坏,仅存几棵枯树,杂草丛生,缺乏系统地规划设计,场地内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4.2.3建筑外观与现代审美不符

基地遗留的工业设备部分保存完整,具有良好的工业风貌,存在大量较为有特色的构筑物设施,但因为历史悠久,建筑形态较为闭塞,无法顺应现代化建筑风格,且历经数年,外观残破磨损,早已失去往日大型机械所带给人们的壮观感受。

4.3秦皇岛首钢工业遗址的改造策略

4.3.1提高资源使用率

利用工业构筑留下来的残砖瓦砾,将这些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生产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和不再使用的生产原料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并加以回收利用。着重塑造场地特征以保留场地的历史价值,同时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一个亲民的个性化场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进行发电,减少对新能源的需求,实现场地自给自足,同时也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场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4.3.2传承历史文化

在工业遗址景观再造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工业遗址的地理优势、文化历史、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等因素,在治理污染、提升场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应要结合场地自身特点采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立改造目标,结合景观设计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可以将首钢原有的空间结构和构架加以保留,尽可能给予人们更多的归属感,体现场所精神。这种保留首钢原有空间节点和结构的方法能较为直观地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与特色,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历史体验感。

4.3.3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包括了生态重建、生态改造和生态再植等含义。首钢遗址的生态恢复重建与再利用的一大重要举措在于污染治理。在对首钢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后发现最大污染源来自于土壤,最为关键的就是消除污染源,通过清理覆盖在原来土壤上的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覆盖新的土壤,利用植物自身的修复功能对当地的生态进行长期修复。对于土壤状况相对良好的土地可以引进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害污染物。

4.3.4增强景观艺术性

选择适合首钢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来种植,挖掘植物本身可利用的价值来修复首钢环境,以最少的破坏实现最大的效益。场地原有的高耸醒目的大烟囱可以作为场地地标性建筑进行改造,景观雕塑、空中廊道可作为中高型景观构筑物;较矮的挡土墙可作为高度较低的景观构筑物。

5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设计方面的发展仍不成熟。人们对现存的工业遗址价值的敏感度不够,许多项目仍停留在规划层面上,导致具体实施案例较少,实践上也存在诸多不足。面对城市中的废弃工业地改造,不能仅仅考虑观赏性和视觉上的体验,要结合功能实用性以实现经济、文化、社会效益最大化,使人与人、人与场所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使用空间,结合生态、科技和美学去创造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景观。更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对建筑物的保留取舍、建筑外立面的保护以及修缮、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對受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恢复以及景观植物修复等方面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改造方式能将场地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适时地保留下来,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对场地文化的尊重,从根本上以点带面的产生触媒效应,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