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儿童桌游设计的融合

2020-11-30 09:14刘洁何蕊孔超
工业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融合儿童

刘洁 何蕊 孔超

关键词: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桌游设计;儿童;融合

1 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楚雄彝族拥有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和彝族风情为代表的“三古一彝”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截至2019 年底,楚雄州申立了601 项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范围包括各个方面,比如:彝族梅葛、元谋灯、彝医药等[1]。楚雄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大量的不可取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着巨大的贡献。

2 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儿童桌游设计的融合意义

2.1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转化

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对当地儿童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是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以及经济全球化,导致许多独特且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使楚雄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而儿童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清晰的问题,可通过“文化工具”的引导,从其生活环境中汲取自身成长所需要的文化因素来改善 [3]。显然,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桌游中应用会促成这样一个“文化工具”,使儿童完成对地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吸收,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2.2 丰富桌游的内容形式

桌游是指在桌子或任何平面上进行的游戏总称,操作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这种游戏一般会结合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民族特色、进行融合创新、具有益智、社交和文化传播等的作用[4],但是目前我国很少有对桌游的研究和文献,更鲜有针对儿童桌游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文献整理。伴随着全球发展,桌游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及时更新游戏理念,在人们的思潮中形成它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也是桌游发展的一个机会,可以使桌游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增强桌游的生命力。

2.3 探索娱乐教育的新模式

将游戏和教育相结合,是通过对儿童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孩子爱玩的天性,研究出来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就叫做“娱乐教育”[5]。在其教育模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为严肃游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结合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逃生知识、传统教育、生活技能等等[6]。虽然严肃游戏适应的范围广泛,但因其形式过于单一,娱乐性不强,长时间下来参与者很容易对这种游戏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这种教育方式不容易被受教育者真心接受,本文将结合严肃游戏的优点,通过研究调查,对教育形式进行完善,同时立足于社会现状,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教育传授模式。

3 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儿童桌游设计中的融合原则

经过查阅资料以及逻辑推演得出以下设计原则模型(见图1):

3.1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产品的根本目的是为目标用户服务,所以需要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喜好来决定桌游的游戏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选择。对于桌游的游戏形式来说,游戏的难易程度要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程度相适应,规则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儿童的上手速度和游戏体验中的愉悦程度,相对简单的游戏规则会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每层的规则越简单明确,则儿童能够更快速接受并沉浸其中[7]。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选择来说,选择故事性强的叙述内容或者视觉冲击力强的纹样图示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并且要注意承载物细节的设计,以及对游戏规则的仔细打磨,好的设计细节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将游戏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游戏中总结社会经验,也会使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儿童吸收。而好的桌游规则会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使儿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为接下来游戏的展开和进行做好铺垫。

3.2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

从联系的角度看,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先确立想表达的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中挑选合适的元素,再确定适合的桌游类型。而关于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婚俗、信仰图腾、文化节日等等,以上内容无不体现着楚雄彝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气息[8],在选择时要考虑桌游的局限性,并不是完全随意地选择桌游的形式,桌游最大的两个形式,一个是不插电,一个是无法独立完成。不插电就是要舍弃电子世界和真实的朋友当面切磋,拉近了玩者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设计上要考虑到桌游与网游的区别,也要考虑是否可以平面化表达;而不能独立完成就说明游戏需要有竞争或者合作的形式,因此内容与形式在设计时要满足统一性原则。

3.3 可持续性原则

一个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玩具不应该是单向的、呆板的,而应该是循环的、可持续的。如果产品只能单方面地向儿童用户灌输一些概念,这样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抛弃。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儿童既是接收者,同时又是创造者,只有让儿童能和产品进行对话,知识才能活起来。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做好内核及载体的基因解构与重组[9],从理论上来说,文化基因可以解构为视觉识别及文化识别,视觉识别就是我们能直观看到的元素,如纹样、颜色、形式等,文化识别则是隐形的,如民俗、传说、信仰等,经过解构、筛选、重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桌游的基因[10],能让文化更高效地被儿童接受。而这样的循环系统还可以通过增加儿童的创造性互动来达成,而每一次创造性互动都是儿童在用他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表达对内容的认知,这是一个输入与输出双向流通的过程,既可以增强儿童的参与感与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让文化真正地流动起来,当互动变得自然且自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在儿童之间传播的可持续性便增强了。

4 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儿童桌游设计中的融合实践

此次实践选择了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地图作为迷宫的原型,每个区域选择了当地的代表建筑,服飾或特色地形做为图腾,儿童可以选择停在相关图腾旁边回答与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问题,或者完成相应任务获得随机掉落的卡牌。卡牌的设计则分别选择了,楚雄的菖河蜂蜜,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谋花灯以及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火把节。

其游戏规则为:2 ~ 4 名儿童在迷宫地图上随机指定每个人的游戏入口,在每名儿童选择入口完毕后,由裁判最后指定出口。谁能成为第一个走位的儿童将由儿童之间的剪刀石头布输赢决定,而每次走位可以选择走到下一个路口停止,也可以选择停在相关图腾旁边回答与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问题,或者完成相应任务获得随机掉落的卡牌。每名儿童在游戏开始前可获得两张补给卡,每经过三轮走位将消耗掉一张补给卡,当需要消耗补给卡时若儿童手中已经没有补给卡了将被淘汰出局,补给卡可在每个区的代表图腾处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随机获得。除补给卡外,此款游戏还设有连步卡和攻击卡分别代表可使自己多一次走位机会和使任意一名对手倒退回上个路口,这两张卡牌也可在每个区的代表图腾处回答相关问题获得。最后哪名儿童先到达出口则胜,若全部儿童被淘汰,那么离出口最近的儿童胜出。使用时,儿童可独立或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游戏,这款游戏将传统文化当做游戏背景而不是游戏主体,使文化不断地在儿童的每一次参与中渗透进观念中,而不是像知识卡片那样强行灌输。

5 结语

如今楚雄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之路充满挑战,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桌游设计中的应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思路。彝族群体对于彝族文化的认同是传承彝族文化最为关键的要点,是传承彝族文化的必要条件,对于非彝族群体而言,支持和尊重彝族文化,能够使用彝族的文化符号,尊重彝族的风俗、活方式,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贡献[11]。而目前的研究和所展示实践作品只是对多种可能的一种探索,并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之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课题会展现出更大的成果价值,将有利于楚雄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彝族文化融入儿童成长的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融合儿童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