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D-二聚体、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11-30 08:43姜爽刘伟娜万丽珠孙亚男朱兆武梁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7期
关键词:脑卒中二聚体缺血性

姜爽 刘伟娜 万丽珠 孙亚男 朱兆武 梁群

[摘要] 目的 对于临床中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究其血脂、Hcy与D-二聚体水平改变情况及其存在的价值作用。 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2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275例健康者进行研究,其中2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120例无斑块亚组与155例斑块亚组。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Hcy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比对,同时比较无斑块亚组和斑块亚组Hcy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脂中HDL-C水平显著偏低,而TC、TG、LDL-C、LPa、ApoA1和ApoB水平显著偏高, 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高(P<0.05);与斑块亚组相比较,无斑块亚组患者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低(P<0.05)。 结论 临床中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其Hcy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血脂水平均处于增长状态,针对以上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为后期的治疗以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血脂;Hcy;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7-00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Hcy, D-dimer and blood lipid levels and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ir existenc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In this study,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27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275 healthy peopl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later was classified as the control group(n=275), and the former was classifi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275), in which the non-plaque subgroup(n=120) and the plaque subgroup(n=155) were included. The blood lipid, Hcy, and D-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and the changes of Hcy and D-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of the non-plaque subgroup and the plaque sub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HDL-C in blood lipid i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the levels of TC, TG, LDL-C, LPa, ApoA1 and Apo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levels of Hcy and D-di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s well(P<0.05). Compared with the plaque subgroup, the levels of Hcy and D-dimer in patients of the non-plaque sub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Conclusion Hcy, D-dimer and blood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ischemic stroke are all increasing. Detection of these three indexes provides reliable reference for later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Blood lipid; Hcy; D-dimer

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便是脑卒中,该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仅对患者的个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群[1-2]。现今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该疾病已经逐渐开始趋于年轻化。患者之所以会出现缺血性腦卒中,与自身的脑部供血呈直接关系,引起患者出现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病情严重者可致不可逆性脑损伤[3-4]。而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症状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相关学者通过实验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Hcy、D-二聚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5-6]。因此,本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2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275例健康者进行研究,探究其血脂、Hcy与D-二聚体水平改变情况及其存在的价值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4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450例健康者进行研究,其中2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4例,女121例,年龄42~76岁,平均(58.63±9.32)岁。2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120例无斑块亚组与155例斑块亚组,其中男147例,女128例,年龄42~72岁,平均(59.93±9.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以上275例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1)经过本院相关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后,在患者处于完全知情状态下,患者出于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2)经CT检查后确诊为脑卒中疾病者;(3)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出标准:(1)由脑出血而引发的脑卒中者;(2)患有严重肾肝疾病者;(3)在近期时间段接受其他外伤手术者;(4)患者为心源性脑栓塞者;(5)哺乳期或孕期者。

1.4 方法

针对2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75例健康者叮嘱清晨需保持空腹状态,并抽取3 mL肘部静脉血作為样本,放置半小时后,3000 r/min离心,离心时间为10 min,随后放置于-20℃的冰箱中备用。

检测:选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两组血脂各项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血清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进行测定,而D-二聚体水平则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脂中HDL-C水平显著偏低,而TC、TG、LDL-C、LPa、ApoA1和ApoB水平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Hcy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无斑块亚组与斑块亚组Hcy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斑块亚组相比,无斑块亚组患者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大多患者对此疾病的认识度不高,在前驱症状出现时未及时地进行自我保护,使疾病突发导致较高的致死率。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自身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形成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疾病发作[8-9]。就目前而言,临床一部分研究人员将血清中Hcy视作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的一项独立因素,其水平若升高则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凝聚速度加快,同时血管内平滑肌的增生不断加剧,形成动脉粥样硬化[10-11]。D-二聚体通常是被临床用于评估人体血管类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若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病情越严重则该指标水平便会随之上升,一旦该指标过高,则会促使患者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加[12-13]。并且,有研究人员发现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升高有直接关系,引起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核心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14]。临床中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者自身血液变成高凝状态,若血脂不断升高则会出现血流缓慢、携氧能力低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降低脑血流,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血流降低呈直接关系。由此可见,针对引起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评估,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脂中HDL-C水平显著偏低,而TC、TG、LDL-C、LPa、ApoA1和ApoB水平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斑块亚组相比,无斑块亚组患者Hcy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璐等[14]通过实验证明,观察组治疗前 Hcy、hs-CRP、BNP 和血浆 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 Hcy、hs-CRP、BNP和血浆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cy水平与hs-CRP、BNP 和血浆D-D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实验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据易建业等[15]指出,与研究组患者血清Hcy、ox-LDL、D-D 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研究组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增高(P<0.05)。完全型和进展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型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高于完全型(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Hcy水平上升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D-二聚体水平越高则斑块越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严重。血脂过高不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快速产生,同时还将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促进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凝聚性,增加血液的黏稠度。

综上所述,临床中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发展和发生与血清Hcy、血脂和D-二聚体水平呈紧密关系,针对以上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可提前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需增强该方面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施新,王莹,马清科,等. 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40-44.

[2] 赵彦坡.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7):736-738.

[3] 王爱英. 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23):73-75.

[4] 桂心,謝小红,张仁荣,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5,(18):3024-3026.

[5] 王雅杰,张爱明,朱开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12,14.

[6] 黄森昌,邓润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7):236-239.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8] 许安祥,杨聪慧,陈颖,等. 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2):126-129.

[9] 陈孝红,周涛,马润,等. Lp-PLA2与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39(13):1615-1618,1621.

[10] 彭敏,汪玲,邵华远,等. 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高半胱氨酸的影响[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10):750-754.

[11] 崔春丽,李文磊,骆守真. 天麻钩藤饮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及对血管内皮功能、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9, 14(4):130-133.

[12] 石瑜,李可,刘秋红. 血清IL-33对急性缺血性脑卒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39(22):2617-2620.

[13] 刘金,石秋艳,范亚霞,等. 血清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1492-1495.

[14] 王璐,钟琪,毕晓莹. 急性脑梗死患者Hcy ox-LDL 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 安徽医学,2018,39(10):1268-1271.

[15] 易建业,申艳华. 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与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研究,2019,27(12):42-43.

(收稿日期:2020-05-20)

猜你喜欢
脑卒中二聚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